多年以后,我總會想起兒時背著爸媽偷看《故事會》的遙遠午夜。
那時我幼小的心靈還沒完全被互聯網的污糟吞噬,還會舉著手電筒,窩在被子里,對著《知音》與《故事會》里的描寫臉紅心跳。
伴隨著年紀漸長,在社會這座大染缸殺了個七進七出,我本來以為我的心腸早已變得冰冷,已經不會再被陌生人遙遠的愛恨情仇牽動心緒——直到又一個鬼使神差的午夜,我打開了情感主播的連麥直播間。
好家伙!
渣男渣女滿屏紛飛,生理心理奇觀共同綻放,這邊雙性人自己讓自己懷孕了,那邊女子假扮未婚夫前女友,試探不成立刻分手……
原來我那顆渴望八卦的心從未老去,早在十五年前就輕易叩開我心門的都市小故事,又在十五年后以更熱辣、更新奇的方式來到了我的耳邊。
連麥直播間
深夜故事會
你可曾想過,雙性人如何在五年時間內,兩次自己讓自己懷孕?
你可曾好奇,差點捅死老公的人妻,為何敢當場連線直播間律師?
點開網紅連麥直播間,每一間都在用最風騷的方式,講述著大寫加粗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而且甭管人家說的是真是假,每個乍一聽離譜到外星的故事,一定都能佐以無比翔實的細節。
你要說雙性人,不能只說雙性人,還得詳詳細細說明ta是46xx和46xy染色體嵌合型,以及讓自己懷孕的完整流程。
慢慢看,總能看懂的
你要說戀愛腦,不能只說戀愛腦,得說女生掏心掏肺付出,花錢花時間,特意給男生買了最新的蘋果16pro max,結果發現對面早早結了婚。
女生崩潰痛哭著還原《誰先愛上他的》經典情節:一切都是假的嗎?
主播微微一笑,說出今日份金句:“他的愛是假的,但你送的蘋果16pro max是真的啊。”
@陶白白
老實人遇到渣男渣女只是故事第一層,現在的連麥直播間,深諳短視頻爆款生產套路,非得1分鐘一個反轉小高潮,其間起承轉合的復雜程度,咪蒙家的短劇編劇都要嘆為觀止。
有律師博主接到連線,對面女士語氣冷靜得像在大潤發殺了十年的魚,不疾不徐地講述自己長期遭遇老公家暴,今天實在被逼急了,所以抄起刀捅進了老公左季肋區的肋弓深處(是的這位女士學醫)。
@郭慶梓律師
沒錯,照這位女士的意思,她確實在捅了人的案發現場連線律師,實力演繹“在線等,挺急的”。
這還不算完,女士的主要咨詢問題是自己到底算不算正當防衛,次要咨詢問題是,自己現在應該先報警還是先打120。
但我們都知道,就像電影節紅毯一樣,前面的小趴菜式問題只是鋪墊,最重要的那個疑問永遠等在最后一刻壓軸。
臨到連麥快結束,這位法外狂徒醫學生又用朗讀論文的平靜語氣,問出了她的真心話:
原話是:在報警和報
120之間,我還能再捅他兩下嗎?
誰又能想到,情感直播間的愛恨情仇發展到終極版,是法治進行時。
在這里,每個主播要做的不是情感按摩,而是福爾摩斯,一點點抽絲剝繭旁敲側擊,靠最不起眼的細節接近真相。
我上一次看到這么精彩的案情推理現場,還是在博主@軟軟星 的小黑板上,她憑借相親男嘉賓給到的條件分析人家的現實情況。
出場的男嘉賓人在洛杉磯,有綠卡有腹肌,坐擁一輛25年的阿斯頓馬丁Vantage和一輛19年的蘭博基尼Urus。
怎么看怎么是個豪橫的有錢人公子哥,博主一敲黑板,開始揭秘。
真正的富二代都會先買超跑再買SUV,但這位男嘉賓對自己的家庭和教育背景語焉不詳,而且先入手了能裝載兒童座椅的蘭博基尼Urus,又隔了6年才買跑車阿斯頓馬丁,只能說明他的錢大概率是從前妻那撈來的。
這就破案了不是,看似LA超跑款爺,實則小鎮軟飯撈男,把前妻吃干抹凈之后,又來尋找新的事業生活第二春了。
孫子兵法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p>
這種云山霧罩的故事里,真相總在不經意的犄角旮旯沖你招手,想還原故事始末,都得靠主播們拿出軟軟星一般的精神,著力分析,打破砂鍋問到底。
新來的女嘉賓最開始,是以家暴撈女的形式出場。
頭幾句話就是“分手理由是我有暴力傾向”,“他說好每個月給我2000,現在沒有給我”。
@單良
女嘉賓的炸裂事跡包括但不限于:要求男方每個月穩定給自己零花錢,讓男方大年三十給自己洗腳,男方不從后當著全部親戚朋友大鬧,暴揍男方n次,男方還手一次后,點評男方為:他本來是一個不打人的東西……
前半截的連麥任誰聽了都得心疼這位男士是什么驚世怨種,但聊著聊著,故事的走向變了。
原來女生21歲,男生30歲,但先是謊報年齡說自己27歲,又騙女生自己有房有錢有事業,哄著女生辭了工作去到他的城市。
女生最開始還攢錢給男生換了手機,去到對方城市后發現承諾好的房子是假的,零花錢是不會給的,最后同居了半年多,才發現男方一家人都串通好了,一起幫著男生騙自己。
所以女生對男方大打出手也是情有可原(?),確實是被逼得沒辦法了。
網友對此的辣評是:這真是男騙子遇到了戀愛腦的家暴女,男的會PUA,女的也略懂拳腳。
就是這種混搭的感覺
要我說,《故事會》主編看到這段都得甘拜下風,當年的故事再曲折,也只能靠文字傳情達意,哪比得上如今,真人聲線恍惚顛三倒四,主播和觀眾一起現場幫忙掰扯評理,這參與感天差地別。
就好比之前只是搬個小板凳看電視,現在讓你直接奔村口拉架,哪個能帶來最直接的感官刺激,當然不言而喻。
不過故事講到這里,估計你看著看著心里也有點打鼓。
這么多奇形怪狀的人類,一籮筐跌宕起伏的劇情,主播一晚上連十幾號人,這這這……都是真的嗎?
大家出來混
誰把誰當真
答案很簡單:不是。
而且不光故事是假的,這些獵奇直播間真正要騙的,也遠不止口袋里沒幾個錢,深夜在直播里撿樂的觀眾們的流量。
到底怎么回事?
且聽我細細道來。
就和《故事會》得有個編輯部一樣,情感連麥主播背后,也有一套成熟的內容產業鏈,里面藏著汗牛充棟的劇本和拼手速接單的麥手。
在這套產業鏈里,每個蕩氣回腸的深夜故事都有明碼標價——淘寶9塊9全自動發貨。
劇本上還能把語氣詞和情緒氣口都給你一一標出來,誰說情緒價值不能量化?
專業麥手更是可以隨地大小演,各個都是民間奧斯卡得主,聲線轉換信手拈來,這一秒幽怨悲戚哭訴被甩同妻故事,下一秒情緒激昂無比亢奮手撕渣男渣女。
而且這行業早已形成了穩定定價,麥手市場價每分鐘5毛錢到2塊錢不等,還分為單麥、雙麥、三麥乃至四麥。
也就是說人家不只能單人叭叭講脫口秀,還能拉上“出軌的老公”、“被騙的小三”一起來段對口乃至群口相聲。
via.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劇情、人設任君指定,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演不了。
上述這些信息對業內人士來說都是公開的秘密,甭管是微信公眾號還是閑魚上,一搜“麥手招聘”,大把大把的消息,還有排版設計都算得上精美的招聘海報。
瞅著挺正規不是?
時間自由,工資現結,薪水透明,最關鍵是不設門檻,有部手機,能說普通話就能賺錢,簡直是想找副業之人的不二之選。
但老話說得好,免費的午餐等真的拿起筷子就會發現,往往不是那么一回事。
這些招聘推送或者閑魚消息的最底下,一般都會有清清楚楚的一行小字:
知識付費,空手套白狼的別來湊熱鬧了。
知識付費什么意思呢?
有北京晚報的記者順著招聘信息加了對方的聯系方式,發現要想成為麥手接單,得先給人家交298塊錢的學費參加培訓。
而所謂培訓,其實也就是講講接單流程,普及普及直播間違禁詞,比如得把喝酒說成喝“8+1”,把報警說成“找帽子叔叔”等等。
閑魚上有人招聘麥手
等到真的把這筆錢交了,記者很快發現,接單賺錢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僧多粥少,想做麥手的人越來越多,得靠在群里搶活拼手速才能“上麥”,而且人家也有劇本門檻,太濫大街的故事不要,記者自己開動腦筋編故事,好不容易才拿到了一個“上麥”機會。
這么一通忙活下來,最后連麥10分鐘,入賬5塊錢。
這么一合計,產業鏈里的人賺的其實是加盟商的錢。
比起一單一單辛辛苦苦安排連麥,明顯是忽悠那些想當麥手的人,交298塊的學費來錢更快。
我原本始終相信,科技再怎么進步,也不過是用更生猛、更赤裸的方式敲打人性。
太陽底下無新事,在連麥直播間四處流竄的刺激小故事,說破天也不過是《故事會》的內核,再配上麥手的氣泡音和主播的reaction。
直到我發現這背后一環扣一環的坑錢組合拳。
細說起來并不精妙,但偏偏能拿捏準人性的弱點,把付出的學費精準地卡在“這錢我舍不得花”跟“這錢我似乎能賺回本”之間,讓人看不上眼又欲罷不能。
誰能想演戲的也是戲中人,屏幕那端的表演者自己也被人當猴耍,活在別人虛構的躺著就能賺錢的幻覺里。
設計/視覺Lvv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