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下旬,老蔣決定對延安發動進攻,甚至揚言“要在三天之內占領延安”。這時候,延安周圍部隊僅有三萬人,為了能粉碎敵人的進攻,毛主席提出徹底延安,把延安讓給敵人,這讓不少人想不通,毛主席則表示:“蔣介石占領延安,絕不是他的勝利,而是他失敗的開始”,就這樣,毛主席和黨中央撤走了延安,將一座空蕩蕩的延安,交給了隨后趕來的國民黨胡宗南部。
蔣介石之所以會對延安發動進攻,主要是他想趁著抗日戰爭勝利,自己兵強馬壯的機會,一舉對我黨實行打擊,從而達到自己的愿望,所以他才會違背無數喜好和平國人,執意挑起內戰。
內戰打響前,國內外的局勢不太適合蔣介石發動內戰,于是他三次邀請毛主席來重慶和談,本以為毛主席不會來到重慶,于是他決定對這件事情大作文章。
在這關鍵時刻,毛主席決定“假戲真做”,前往重慶會一會蔣介石,毛主席到來,讓蔣介石確實沒有想到。而毛主席在出發前,也做好了人事安排,就是如果自己不能回來的話讓劉少奇替代自己。
之后,毛主席來到了重慶和蔣介石進行會面談判,雙方經過43天的談判,于1945年10月10日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雙十協定》簽訂讓很多飽受戰爭之苦的人民看到了希望,可蔣介石卻又自己小心思,因為他內心希望是“假和平、真內戰.
在這樣大環境下,蔣介石讓部隊迅速搶占先機,并在《雙十協定》簽訂第二天,要求迅速絞滅我黨。面對蔣介石對我黨的威脅,我軍調集軍事力量對國軍進行打擊,很快我黨在平綏、津浦、平漢(邯鄲)三場戰役,殲滅來犯國民黨軍隊11萬人。
蔣介石對此很是氣惱,他認為自己的軍隊剛經過抗日戰爭洗禮,不僅戰斗力強,而且裝備也不錯,可為什么會在解放初期接連輸給我軍,沒有獲得多大的進展。
解放戰爭初期接連失敗,讓蔣介石所希望“一定能速戰速決”奢望化作泡影。于是,蔣介石決定對中央所在地延安發動進攻,胡宗南成為了這次軍事行動負責人,這一回胡宗南集中了34個旅25萬兵力,那時候我軍主力部隊,分散在全國各地和國軍作戰,駐守延安的部隊只有2萬人,一旦延安失守,有可能動搖前線部隊的軍心。
在這關鍵時刻,毛主席拒絕死戰,選擇放棄延安,并提出:“我們要拿一個延安換一個中國”撤離前大會上,毛主席要求我軍打仗,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丟失,而是要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而毛主席的這個預言后兩年后得以實現。
從艱苦卓越萬里長征結束后,我黨便在延安落戶,這一落戶便是十年,十年的光陰,讓我黨已經在這扎下了深根,有一定感情,因而在離開延安前,毛主席、周總理和所有人將房子、院子打掃干凈,最后又給胡宗南在自己桌子里留下了一張紙條。隨即踏上了轉戰陜北的征程。
進攻延安前,胡宗南和盛文做了充分的準備,希望能一舉完成閃擊延安的計劃,經過一番策劃后,胡宗南將自己精心準備《攻略延安》計劃,交給蔣介石審核,蔣介石第一時間審定批準,然而他的計劃在第一時間被熊向暉發送到延安。
延安方面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做好了保衛延安計劃,期間毛主席指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主動放棄延安,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成為了我軍接下來主要策略,于是中央做好了相關部署,并由彭老總擔任保衛延安的總指揮。
延安保衛戰總共持續了六天,我軍付出了691人傷亡,殲敵5000多人的重大勝利成果,這次殲滅戰,有效的掩護了中央機關和群眾的轉移。
胡宗南部在毛主席撤走延安第二天抵達了延安,進城后發現延安城內沒有我軍蹤影,胡宗南雖然對此表示疑惑,可他依舊將自己拿下延安的消息告訴蔣介石,在電報里胡宗南是這樣說的:“我軍經七晝夜激戰,第一旅終于19日占領延安,是役俘虜敵五萬余,繳獲彈藥無數,正在清查中。
這份電報中,除了攻占延安的時間是對的,其他都是自吹自造的,胡宗南稱我軍有五萬,可實際上那時候我軍在陜北只有不到2萬人,一旦我軍主力一詞出現,胡宗南難以和蔣介石交代,所以他選擇夸大戰功,保留顏面。
蔣介石在得知胡宗南迅速拿下延安后很是開心,對胡宗南一頓表揚,并對胡宗南和相應人員進行了一番論功行賞。接著他生成了一個想法,來看看自己老對手究竟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組織了一支頑強得軍隊和自己對抗了這些年,于是他帶著宋美齡和蔣經國飛往延安。
進入延安后,胡宗南對毛主席住所十分感興趣,于是來到了毛主席平常工作的地方,不經意間拉開了毛主席的辦公桌的抽屜,這時候他看到抽屜里的毛主席為他留下來的一張紙條:“胡宗南到延安,勢成騎虎,進又不能進,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
胡宗南看到紙條后,僅是無奈一笑,身為熊向暉十分了解胡宗南的習性,他知道胡宗南的笑,充滿了太多無奈和底氣不足。
占領延安對胡宗南和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來說,更多是異??諝g喜,胡宗南知道所謂攻占延安,不過就是浮云,而等浮云散去的時候,他將面對殘酷的現實。
可比起殘酷的現實,這時候胡宗南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歡迎自己上級蔣介石一家人的視察,為了讓蔣介石一行人相信所謂勝利真實有效,胡宗南裝模作樣安排了戰俘,又搞了所謂的戰績陳列室,然后又讓報紙使勁造勢,忙得不可開交。
1947年8月7日,蔣介石、宋美齡、蔣經國一行人抵達延安,抵達延安后,蔣介石隨即住進了事先準備好的豪華官邸,到達官邸他并沒有馬上前去視察,而是召開了作戰會議。
之所以會在這時候召開作戰會議,主要是彭老總對榆林發動了攻擊,這讓他必須先處理這件事情,在會議上,蔣介石要求部隊不再穩扎穩打,而是采取高歌猛進的方式,彌補之前作戰的不足。
抵達延后后第二天,蔣介石便在胡宗南等人的陪同下開始在延安城內走動,在胡宗南帶領下,蔣介石相繼看了毛主席生活的窯洞和抗日大學,當他看到窯洞里簡樸的陳設后,讓他十分吃驚,他想不到毛主席和我黨生活會如此簡樸且清貧環境下,苦苦支撐十多年。
在十多年時間里,毛主席屢次化腐朽為神奇,讓自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可以說這時候,蔣介石的內心是五味雜陳的。
走出房間后,蔣介石看到了幾位老農,于是詢問老農:“你見過他(主席)嗎?
老農回答:“是的,經常見。
接著將介紹詢問了毛主席裝扮,看他是不是和自己一樣,而老農告訴毛主席和平常士兵一樣,十分樸素裝著舊衣服,衣服上也有不少補丁,并且鞋子也普通的布鞋或者草鞋,毛主席已經將自己融入普通民眾中,完全看不出來一絲不同。
接著,蔣介石又詢問了毛主席的一些日常生活習慣和起居飲食,當聽到老農所說的一切后,蔣介石沉思良久,他確實沒有想到,自己的老對手在百姓眼中形象:“勤儉樸素、平易近人、嚴以律己”而蔣介石呢,和這一切完全是反正來,所以具體怎么樣,他肯定是知道的。
問完一切后,蔣介石內心始終不能平靜,因為這次訪問延安,讓他知道了很多戰報上不能得知消息,這讓蔣介石意識到了國民政府的腐敗無能,注定了自己的失敗。
當天晚上,蔣介石沒有選擇住在胡宗南準備豪華酒店,而是住進了窯洞,在這里他徹夜難眠。第二天一早,蔣介石離開了延安這個讓他難以安眠的地方,此生在也沒有踏足延安的土地。
就在國軍洋洋得意的時候,殊不知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
由于,這場戰役本身就是毛主席唱的一場“空城計”,表面上我軍放棄延安,可實際上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為最后的誘敵深入,合殲敵人有生力量做好準備,很快解放軍在百姓掩護下,慢慢逼近敵軍,國軍整編三十六師 ,在沙家店被全殲,六千人被殲,這場戰役的勝利,根本上扭轉了西北戰爭的局勢,這個結果不僅胡宗南沒想到,蔣介石也沒想到。
不久后,胡宗南在延安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因為在彭老總的猛烈進攻下,他的部隊接連失敗,這讓他的優勢越來越小,但他依舊大言不慚要追捕毛主席和黨中央,可實際上他的舉措就是自我安慰,因為在這時候他的十多萬大軍被我軍牽著跑,在這過程中,胡宗南的部隊也在青化砭戰役、羊馬河戰役、蟠龍戰役中漸漸被消耗殆盡,而他的部隊連什么都沒有得到。
1947年4月20日,駐守延安的何文鼎率領整編17師撤出延安城,兩天后彭老總的西北野戰軍成功收復延安,此以后,解放戰爭也進入了最后的反攻階段。
從這點可以看出,國軍攻占延安就是一場華而不實的勝利,既沒有多少作用,也浪費了大量有生力量,可以說這場戰爭到最后并沒有獲得想要的效果,反而還讓我軍越戰越勇,國軍則是一潰千里。
其實,蔣介石在發動內戰那一刻,已經沒辦法拯救失敗,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全力阻擊日軍獲得了百姓認可。
所以,在抗日戰爭結束后,百姓們十分希望能獲得太平,可蔣介石愿順從民心,而是悍然發動內戰,最終讓所有一切的慢慢消逝,而他也不得不逃亡臺灣,在臺灣了卻殘生。
而毛主席是因為偉大的領袖,他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走出的每一步,都有極深的含義,所以他十分清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道理,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和群眾打成一片,讓所有人知道共產黨是帶領所有勞苦大眾和不公社會徹底決裂,最終讓百姓當家做主,中國人民也就此站了起來。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