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改造外賣行業
作者丨瀚星
外賣行業戰火重燃迄今已逾百日,從美團京東的對壘,到餓了么挺進、行業變陣為“三國殺”,變數橫生,入局最晚者卻提速最快。
餓了么聯合淘寶閃購雖然姍姍來遲,卻跑得更快。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取得了超過4000萬單的日單量,成為外賣大戰至今最引人矚目的戰報之一。
正在被悄然重塑的外賣市場格局背后,一個出人意料的重要角色開始被注意到,那就是AI。
這個能大幅提升外賣行業當下和未來效率的創新杠桿,正在成為這場爭奪戰的關鍵勝負手。
外賣的“含AI量”大幅提升
對外賣騎手來說,夏天是一年之中最辛苦的幾個月,不僅要在持續高溫下奔波送餐,還要時常面對因天氣原因帶來的設備問題。
餓了么騎手黃曉琴發現,每到天氣炎熱時,自己的智能手機就容易出現卡頓,原因是在配送路途中長時間被暴曬而導致電池溫度升高。夏天還會時常下雨,打濕手機屏幕,不僅操作不方便,還影響騎手接單、點送達等。
為了幫助騎手解決這些痛點,餓了么上線了一款AI助手“小餓”,這是國內首個基于大模型技術打造的騎手端智能體。騎手原本需要自己操作手機界面,現在可以通過語音“小餓小餓”喚醒,“接、取、送、達”都可以通過語音確認來完成。
除了語音交互功能,“小餓”還可以通過實時分析騎手位置、訂單狀態及環境數據,主動推送權益提醒、天氣預警、路線封路提示等,降低配送風險。“小餓”的個性化智能分析功能,還可以基于騎手歷史數據與周邊訂單熱力圖,提供“哪里訂單多”“當前收入預估”等智能分析,幫助騎手優化接單策略。
黃曉琴是第一批用上“小餓”的騎手,有了語音交互功能后,不僅解放了雙手,還可以將手機放進口袋里,避免高溫曝曬造成卡頓。
在商家側,餓了么也在積極擁抱AI。
今年4月初,餓了么面向平臺新入駐商家,發布了“AI入駐店鋪助手”。這是一款基于AI開發的智能助手,不僅支持自然語言對話服務,還可以一站式引導商家完成所有入駐流程,全過程最快只需5分鐘。
據餓了么官方介紹,目前餓了么的智能化商家經營體系還包括智能店裝、智能發品、智能選品托管、智能美圖、經營診斷、營銷智投等在內的一攬子AI產品工具。借助這些工具,平臺上數十萬商家的經營效率已有顯著提升。
此外,平臺也能在AI技術的幫助下,迅速識別和處置有問題和風險的商家,讓好商家經營得更好,形成良性競爭。
外賣是典型的三方市場,消費者是其中重要的一環。AI功能的介入,也讓消費者點餐變得越來越方便。
幾個月前,智己、斑馬智行和餓了么聯合發布“AI外賣”。用戶只需說出想點的產品,系統就可以識別模糊語義并下單,在點餐過程中,用戶可以用語音添加菜品、修改口味或備注要求等。系統還可以根據用戶飲食習慣以及身體變化主動推薦合適餐品。
餓了么還在積極打造AI生態、招攬AI人才,通過舉辦各類AI算法大賽,探索AI改變外賣行業的更多可能性。
今年3月,餓了么宣布啟動首屆AI算法大賽,來自全國287所高校的學生參賽,作品聚焦智慧養老、智慧騎士、智慧營銷等AI應用場景。
發生在餓了么平臺上的故事是一個縮影。隨著AI的深度參與,外賣行業正在加速向下一個階段奔跑。
行業來到新賽點
傳統的外賣是一個十分講究“人效”的行業。
要依靠大量地推人員撬動全國上百座城市中的上千萬餐飲商家入駐平臺,還要組建一支龐大且高效的配送團隊,用每一單的“微利”來維系整個平臺的運轉。
正因為此,人們習慣于將外賣稱為“水電煤”的生意。
當行業發展進入成熟階段,對人效的挖掘已接近極限,此時就需要引入新的生產要素。餓了么的新“武器”,就是AI加持與生態協同。
今年2月,新玩家高調入局,打響了外賣大戰的第一槍。隨之而來的是熟悉的燒錢大戰:新玩家大幅降價,老牌巨頭跟進補貼。此時,餓了么按兵不動,并沒有急于參與混戰。
4月30日,五一假日前一天,淘寶宣布旗下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在淘寶App首頁標簽欄以“閃購”一級流量入口展示,首日上線50個城市,在數日內推廣至全國。
同一天,餓了么發布“餓補超百億”補貼計劃,與淘寶閃購聯手入局外賣大戰,以免單、大額優惠券等方式吸引用戶,并將供給向淘寶閃購全部開放。
補貼開啟后不久,“餓了么害我一天三杯奶茶”的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餓了么官方數據顯示,五一小長假期間,奶茶、冰粉、飲料冰品、咖啡等多品類外賣單量均同比增長超過100%。一系列優惠活動,拉動游客外賣單量環比增長110%,在秦皇島、連云港等地環比增長超過260%,五一被餓了么補貼成了“美食節”。
截至5月6日,餓了么在63個城市的單日物流訂單創歷史新高,帶動全國訂單突破歷史峰值。此前一天,上線僅6天的淘寶閃購單日訂單量也突破了1000萬單。
值得注意的是,在餓了么與淘寶閃購最新的4000萬單戰報中,非茶飲訂單占比達到75%,非餐品類訂單增長也遠超預期。
茶飲是外賣行業的熱門品類。一位長期關注外賣行業的分析人士告訴雪豹財經社,在平日時段,茶飲通常在外賣訂單中的占比大約在10%~20%之間。而在節假日或平臺補貼期間,茶飲在整體單量中的占比會翻一倍甚至數倍。
從這個角度來看,餓了么聯合淘寶閃購所帶來的訂單量增長更加全面且健康。
餓了么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面得益于與阿里生態的高度協同所撬動的即時零售市場增量,另一方面也與長期堅持AI化戰略不無關系。
2023年底,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就曾為以餓了么和高德為核心的阿里本地生活定調:發展到目的地和到家的科技服務,把握AI發展機遇。
隨后,餓了么內部提出以科技創新能力為基底的AI技術是公司長期發展的想象力之一,并開始加速推進AI在外賣業務上的應用和落地。
據雪豹財經社了解,餓了么管理層近期在內部分享時表示,2026財年(自然年2025年Q2到2026年Q1)是AI技術變革的戰略窗口期,餓了么將繼續加快AI應用產品的推出和迭代速度,通過技術助力生態各方都能更好地“升維”解決問題、提升效率。
餓了么的目標,是成為第一波全面AI化的公司。
乘著風,才能跑得更快
之所以要全面推進AI化,與當前外賣行業的競爭態勢密不可分。
作為一家平臺型企業,餓了么要同時服務好騎手、商家和用戶三方,但這三方的利益并不完全統一:消費者希望買到更優惠的產品,騎手希望獲得更高的收入,商家希望維持合理的利潤水平。
在這種背景下,打價格戰、打嘴仗所帶來的僅僅是短期增長,是否可持續需要看是否從根本上解決行業的效率問題。
一個正向的思考邏輯應該是:騎手通過優化配送路線和接單策略,更高效、更安全地進行配送;商家通過簡化流程,節省更多成本;消費者則在支付合理費用的同時,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
同時實現這些,需要大量數據和強大計算能力的支持。餓了么的優勢在于,它背后是整個阿里集團的商業生態與技術底座。
在生態方面,阿里擁有豐富的零售商品貨盤及豐富的品牌資源,截至目前,已有300多萬家線下門店開通了淘寶小時達服務,優勢品類主要是3C數碼、服飾、快消(母嬰親子)、鮮花綠植、食品生鮮、寵物、玩具等。
依托淘寶閃購成熟的品牌商家供給,餓了么獲得了在即時零售領域更大施展拳腳的空間。
餓了么管理層在內部分享中指出,阿里集團生態優勢讓餓了么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一體化參戰,更可以高效集中優勢資源,快速拿到戰役結果。
在AI能力上,阿里集團擁有成熟的“三位一體”AI生態:AI算力基建阿里云、以通義大模型為主的模型研發,以及一系列AI應用產品。
阿里最新發布的新一代開源模型Qwen 3(千問 3),參數量僅為DeepSeek-R1 的三分之一,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時,性能超越R1、OpenAI-o1等全球頂尖模型,登頂全球最強開源模型。截至目前,阿里通義已開源超過200個模型,全球下載量超過3億次。
在餓了么近期發布的多個AI產品中,都能看到阿里集團AI的影子。例如,“AI外賣”功能就是基于通義千問等大模型,通過蒸餾技術協同工作所實現。
在商家體驗上,餓了么也早在數年前就借助阿里云的通用計算能力,實時識別和防控新出現的無效評論,確保評論內容真實客觀,降低惡意評價對店鋪經營的影響。
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此前表示,今年將以飽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幾大核心戰役。這幾個關鍵戰役將由多個業務方參與,發揮各自優勢和長項,以全局價值最優來制定各項業務的協同策略。顯然,“AI味兒”越來越濃的餓了么在這場協同作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外賣大戰歸根到底,拼的是效率,而效率并不能通過補貼、內卷來提升。用技術讓騎手配送更安全,商家經營更簡單,用戶下單更省心,推動科技向善才是外賣大戰的意義所在。
正如馬云所說,未來不是讓AI取代人類,而應該是讓AI解放人類,更懂人類,服務好人類。
封面來源丨餓了么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