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內褲案40萬賠償背后:數字時代誰在承擔“過敏”的代價?
2025年5月28日,許昌市魏都區人民法院的判決為這場糾紛定音:段某需在其某音賬號發布經法院審核的書面道歉視頻并保留30日,同時賠償胖東來各項經濟損失40萬元。法院認定段某作為百萬粉絲級自媒體從業者,在未核實皮炎是否由案涉商品所致的情況下發布不實視頻,主觀過錯明確,其行為與胖東來遭受的負面影響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農歷大年初二,一條女士紅色內褲在河南許昌掀起了一場價值40萬的波瀾。當段某在某音賬號“兩個小段(小)”上發布那條指控胖東來內褲致其過敏的視頻時,她或許并未料到,這條視頻最終會播放量突破1200萬次,并演化成一場關于名譽、責任與數字時代行為邊界的重要判決。
事件初始脈絡清晰:段某購買內褲后反饋掉色與過敏問題,胖東來積極回應——從登記投訴、溝通協商、陪同就醫到支付醫療費,甚至給予500元“建議獎”。企業隨后下架相關商品,支付高額檢測費用證明商品符合標準。然而段某在問題處理過程中,于2月4日發布視頻,對商品品質和服務作出貶損性評價,瞬間引爆網絡。
40萬數字背后,法院的裁量邏輯清晰而審慎。賠償金額并非憑空而來,而是基于胖東來作為中國連鎖百強第46名企業的品牌影響力(2024年銷售額達169億)、段某侵權行為造成的廣泛負面傳播(視頻播放超1200萬次),并綜合考量其過錯程度、認錯態度、商品下架損失、檢測費用(14萬余元)及維權合理支出(律師費6萬元)等因素。這40萬賠償不僅是對實際經濟損失的填補,更是對商業信譽這一無形資產的司法定價——在數字時代,商譽的瞬間崩塌與緩慢重建之間,存在著難以估量的價值鴻溝。
段某的百萬粉絲身份,成為此案責任判定的關鍵砝碼。法院特別指出,段某理應知曉網絡傳播的廣泛性、即時性與互動性。當“兩個小段”主賬號擁有130余萬粉絲,“兩個小段(小)”亦有5萬關注者時,話語即權力。粉絲量級轉化為影響力指數,也同步抬升了審慎義務的閾值——指尖輕點的發送,便可能掀起摧毀企業商譽的颶風。某音截圖更顯示段某此前曾有多次過敏史,這一細節無疑削弱了其歸因的確定性,凸顯了發布前核實的基本責任在自媒體時代不僅未減輕,反而更形重要。
胖東來在此案中的危機應對堪稱教科書級別。從第一時間溝通、陪同就醫、下架商品(從單款到全系列深色商品),到主動送檢并承擔高額檢測費,其反應迅速、措施周全,最大程度展現了企業的責任擔當與對消費者訴求的重視。這種將“顧客至上”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的能力,正是其在中部商超市場持續成功的核心密碼。然而即便做到如此地步,一次未經驗證的網絡指控仍迫使其付出巨大經濟與聲譽成本,暴露出數字時代企業經營的脆弱性——商譽構建經年累月,摧毀卻只需一個爆款視頻的瞬間。
司法判決之外,此案更深層的拷問直指數字時代的責任倫理。段某作為消費者的合理維權訴求本應受到保護,但其維權方式越過了邊界,轉化為對企業的侵權。消費者監督權與企業的名譽權之間,需要一條更清晰的行為紅線。當自媒體賦予個體前所未有的發聲能力時,這種能力也要求著對事實更嚴格的敬畏、對影響更清醒的預判、對表達更自覺的克制。維權不能異化為揮舞影響力大棒的任性,否則真正的消費者聲音反而可能被“狼來了”的噪音淹沒。
胖東來“紅內褲”糾紛案看似一地雞毛,實則丈量著數字時代責任倫理的邊界。40萬賠償額敲響的警鐘,既是對百萬粉絲博主傳播權力的法律制衡,亦是對企業商譽價值的司法確認。
當數字洪流裹挾著信息奔涌向前,每一句指控背后都應有事實的錨點,每一次傳播肩上須扛起責任的重量。消費者權益與企業商譽之間,本不該是你死我活的戰場,而是可共同守護的契約精神疆域。
唯有如此,數字世界才能從過敏反應的混沌中康復,生長出既保護個體發聲、也守護企業尊嚴的文明肌理。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大家評論、點贊、收藏、關注、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