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關于美債的內容不少,大部分是渲染今年6月美國政府即將違約,沒錢還美債了。
我不知道發表這些內容的營銷號是站在誰的立場,我想肯定不是中國的立場,因為中國雖然在最近十年里大幅減持美債,但最新數據顯示咱們手里還有7654億美元的美債,若加上中國香港地區的2629億美元一共是1.03萬億美元。一旦美國真不還錢了,那么我們的1萬多億美債將變成廢紙,損失額超過7萬億元人民幣。
也許在很多人眼里幾萬億元不算啥,畢竟不是自己銀行賬戶里的錢。如果是自己的錢,別說7萬億元了,少了7萬元都會感覺天塌了。
實際上從央行增減持美債的操作便能知曉高層對美債會否違約的看法。2025年3月中國確實減持了189億美元的美債,但這不僅是今年以來的第一次減持而且當下的持倉數額比去年年底還多64億。換言之,從2025年1月算起,中國今年凈增持64億美元的美債,香港地區則是年內凈增持79億美元。
如果高層覺得美債要違約了,那么為何還增持美債呢?請營銷號替我答疑解惑。
說回6月美債會不會違約的問題,現在的主流觀點是6月份將會有6.6萬億美元的美債到期。
不得不說編造的數字還是挺跡象的,6月6.6萬億,都是“6”啊。由于大部分人缺乏信息檢索能力,尤其是涉及非中文的內容,幾乎是完全沒有自我判斷能力的,所以網上怎么說就怎么信。
實際上只要登錄美國財政部網站就可以查詢任何一筆美債的信息,網站主頁長這樣的,封面上的那個家伙是美國現任財政部部長貝森特。
在主頁的月度共同債務數據(MSPD)欄目里查詢,選擇到期日為2025年6月1日至30日的美債,可以發現一共有22筆美債會在今年6月到期,總額為1.4萬億美元,連網傳6.6萬億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哪怕算上還未披露的5月新發行的期限為1個月的短期美債,總額也不太會超過2萬億美元。
可能有人會說美國財政部數據造假。那么請問營銷號的到期美債數據是哪里得來的?他們不是從美國財政部官方網站查到的,難道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或者財政部長貝森特打電話告訴他們的?
很明顯,6月有6.6萬億美元的美債到期完全是胡編亂造的,或者真是從“路邊社”批發來的消息。
當然,近1.5萬億美元的6月到期美債也不是小數字,理論上同樣存在還不上的可能。
眾所周知,這個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債務本金償還方式有且只有一個,便是借新還舊。在一筆債務即將到期前先發行一筆新的債務籌集資金,還上老債,本質上可以看成是債務期限的延長。
這種操作模式沒有什么特別的,美國這么干、日本這么干、我們也這么干,就連大部分企業同樣如此。借新還舊的關鍵是新債能夠發行出去,如果沒人認購美國政府新發行的美債,那么確實可能因續不上債務而導致違約。
來看下新發行的美債有沒有遭市場唾棄,陷入無人問津的地步。
根據新浪財經報道,5月29日發行的一筆總額為700億美元的五年期美債獲得了2.39倍的投標倍數。
何為投標倍數?簡單來說就是申申購金額與債券發行額之間的比值,通過該數據可以倒推出有多少金額參與競標美債。以這筆700億美元的5年期美債為例,可以倒推出有1673億美元的金額參與競標,最終只有其中的700億美元搶到了這筆美債。
而衡量海外需求的間接認購比例為78.4%,創歷史最高水平;一級交易商獲配比例是歷史次低,為9.2%,顯示市場對美債的實際需求強勁。
另外,截至3月末外國主體持有美債金額創下了新高,歷史上首次突破9萬億美元大關,同樣也在搶美債。
在營銷號眼里,各國金融大佬、各機構頂尖操盤人員都沒他們聰明,否則怎么可能會搶購即將違約的美債呢?可這種為了迎合讀者需求、調動情緒卻罔顧事實的內容,實際上是在拉低中國網民的認知水平,有百害而無一利。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