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連海拾貝》第六、第七批合影第六輯 四本封面局部,有特種紙的紋理2025《連海》版,大32開平裝大可堂《梁平波連環畫專輯》 小32開平裝浙江美術《梁平波連環畫精選集》32開平裝封底連海版和上美大精版對比2014年雷人出的大精《李鯉姑娘》
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各路再版連環畫粉墨登場,慢慢形成了一些拳頭品牌,比如說上美的黑大精、大小精,九軒的品連雅集、連韻留香,人美的匠心連韻等。今天要給大家說的也是一套“連”字輩品牌,最近熱度比較高的——《連海拾貝》。
《連海拾貝》系列由上海連藝文化公司出品,追求極致還原原稿效果,這個模式很符合連友日益增長的畫質苛求,向著高檔畫冊發展。2022年發行前兩輯,其中的李自成故事《瑪瑙鏖兵》《破襄陽》引起連友津津樂道。2023年又發行三輯。到了今年六月,6、7兩輯終于和我們見面。
小歪被吊了半年多的胃口,今天中午終于拿到書了!連海沉寂了一年多,“磨洋工”成果很好,有多好?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連海的兩輯新書吧。
《連海拾貝》都是大32開尺寸,平裝,鎖線膠裝,用紙厚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和輕盈的上美大精形成了差異。
第六輯《連海拾貝》圖報欣賞
第1-2本:梁平波《十字軍騎士》(上)(下)
第六輯的四本都是浙江人美的書,有三本是梁平波先生繪畫。
《十字軍騎士》是一部波蘭歷史小說,講述波蘭人民和邪惡十字軍騎士團做斗爭,獲得輝煌的勝利,故事壯烈曲折,書名用的是反派。
封面由浙江人美的潘鴻海先生作,放在80年代外國題材連環畫中,這組封面也是非常出色的,明暗冷暖的色調變化都是為了塑造人物,主次分明。
梁平波的經歷不簡單,他生于1945年,1970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大約1978年起任浙江人民出版社領導,1980年重建了浙江人美社,大膽起用人才,革新稿酬制度,使得浙江人美出版社在連壇中地位日益提升,富春江畫報名噪一時。他不僅是優秀的管理者,也是一位杰出的畫家,早年創編過不少年連宣作品,造型基礎和筆墨功底出色。后來梁先生仕途走得很高,這在連壇畫家中也是很特別的存在。
梁平波白天有管理職務,這部《十字軍騎士》是他利用晚上時間完成的,1979年起陸續耗時3年左右,上下冊共308圖。彼時梁平波才34歲,精力旺盛,正值創作巔峰。他的鄰居楊德康先生(浙江人美的美編)回憶說,深更半夜梁平波來敲門,原來是畫到了開心處忍不住分享。
上冊初版時間:1982年10月,下冊初版時間:1983年1月。
連海拾貝這個系列,最大程度去還原原稿畫面效果,基本保留了稿件上所有留下的痕跡,比如修改墨跡用的白顏料,比如拼接貼上去的頭臉,還包括畫稿自帶的邊框。當然畫家所有的筆觸深淺明暗部分的細節也統統被保留了,所以說《連海》很極致,實現了連環畫原稿“兜著走”。
細致精巧的筆觸,加上多變電影式的構圖,這樣一部300多頁的戰爭史詩,如今原稿能還原出來,足以在今天重新名聲大噪。
為了創作《十字軍》梁平波大量參考電影、圖書資料,人物都能嚴謹寫實,有很強的異域感,而背景多有藝術性裝飾。當時他用一支彎頭畫速寫的鋼筆,可以畫精細的線條,也可以輕松擦出小面積的黑塊,一筆兩用,帶給人精致細膩傳神的感受。遺憾的是戰場戲份不夠多,大量筆墨用來表現文戲舞臺了。
此前大可堂、浙江人美都出過梁平波專輯,其中就納入了《十字軍騎士》,不過要說誰的視覺效果最佳,可以隨便找一幅雅奴希公爵沉吟圖簡單比較。
前兩版封面被連友吐槽且不論,三種都是原稿做的,只有連海做了真正的四色,細節呈現和前兩版的單色是截然不同的。
第3本:《笑面人》(梁平波)
《笑面人》初版于1984年8月,根據雨果同名原著改編,主人公關伯倫被人販子毀壞容貌,扭曲出假笑,經歷磨難不能重新融入貴族生活,又遭遇愛情打擊,投海自盡。
梁平波畫的大都是外國題材連環畫,《十字軍》在波蘭,而這本《笑面人》發生在英國,都有不同的地域風情特點。
這些線面、黑白、虛實變化出節奏,富有裝飾美感。
第4本:《七把叉》(董小明)
《七把叉》是很多人童年記憶,我們寧波這邊就把大胃王叫做“七把叉”,我不清楚這個俗語是不是來自連環畫,很難考證。故事是巴西作家寫的諷刺短篇,一個平民窟的大胃王七把叉,意外走上了明星之路,他可能是最早的吃播鼻祖,廣告效應讓他從此可以不再為口腹之欲發愁,在一次吃飯比賽中,他和美國對手較量,撐死了,喜劇背后是一種對社會的控訴。
《七把叉》連環畫最初刊登在1978年6月的工農兵畫報,7月刊登了梁平波的短篇《項鏈》,當年12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就將這兩個故事一起打包做了單行本《七把叉》。初版印量就高達50萬,又因為故事通俗好懂,在民間形成很大影響。后來西游新記有個八把叉,可能就是致敬前輩吧。
單行本由巴金老人的女婿祝鴻生先生改編,梁銓負責封面畫。
董小明,1948年生于香港,就讀于浙江美術學院,擅長版畫、兒童畫,后轉水墨畫領域。我印象中他喜歡畫抽象變形繪本,比如《錢袋子》《穿墻術》近年都有再版。
畫報上的連環畫很多是異形畫框,比如七把叉就是寬熒幕。當時大膽用了漫畫的畫風,造型不拘泥于平正,特別是主角七把叉,丑出了水平,董小明也慢慢形成了樸拙爛漫的風格。
七把叉后面還有一則短篇《項鏈》(原著莫泊桑),原本是30頁,后來梁平波又修訂增加到40幅,在諸多同題材中也是精品了。
我個人還是更喜歡梁平波用這種黑白對比,大量陰影明暗關系的畫風,人物表情很有張力,氛圍感十足,所以給這則短篇多貼幾張圖。
《連海》第六輯總體是梁平波小專輯,此前大可堂、浙江人美的梁平波的單色再版專輯已經做得不錯,但如果你對畫質有很高追求,欣賞原稿風貌,或者對七把叉有特殊情結,可以考慮連海6。
第七輯
第七輯,讓我們把視線從全球拉回中國。
第1本:《打金枝》(胡若佛)
這本《打金枝》在連壇呼聲特別高,也是連海7最受矚目的焦點書。
胡若佛先生大名鼎鼎,他和張令濤合作的《楊家將》成為不朽的經典。《打金枝》是他罕見的獨立作品,該作原稿共68幀,據說1963年是為了宣傳新婚姻法而作,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審閱時感覺公主畫得太老、立意不高等問題成了備胎,后來未能出版。
一直到2023年,這套稿子現身在西泠春季拍賣會,拍出了80.5萬的高價,引起連友和藏家的關注,這些畫稿連同封面、腳本都保存下來,是非常幸運的。拍賣會落錘沒多久,市面上就涌現了各種中字頭的再版,相信有些連友也吃了螃蟹,還一路溢價,可見這部作品的魅力,中字頭的書無論是稿源還是制作都沒法和連海7中的《打金枝》相比。
封面看細節,公主的臉部發絲、花冠都是非常清晰,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艷,濃淡分明,層次感很強。
連海的勒口很長,前扉頁用高檔紙張,開卷就有一種典雅收藏的味道。
故事說唐代升平公主與駙馬郭曖有家庭矛盾,最終因為老丈人(唐代宗李豫)和老公公(大唐中興第一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妥善處理而得以圓滿解決,說明兩夫妻雙方地位平等,有商有量,婚姻關系才能和諧長久。
胡若佛先生一手游絲鐵線描絕技,特別適合才子佳人題材,這種線條辨識度很高,全連壇獨一份。只是少了張令濤先生精妙的構圖加持,部分畫面會顯得有些擁擠雜亂。不管怎么說,總體看還是一部精品佳作。
夫妻吵架,郭曖怒打刁蠻公主的畫面達到了戲劇的高潮。
公主的臉上怎么撲了白粉?原來是削骨修改了臉型,做了整容手術(笑)。
第2本:《狼牙山五壯士》(李天心)
初版信息:上美1959年
李天心先生的《敵后武工隊》很出名,他的《石門開》《看不見的敵人》都出現在此前的連海拾貝系列中。此前我對《狼牙山五壯士》毫無印象,我只記得詹建俊的五壯士油畫出現在小學課本,很巧,那幅油畫也是創作于1959年。
對這個連環畫沒印象,還是因為封面太丑,或者說不起眼,不過根據聽連藝文化的消息,這次的書的畫質,要屬這本成果最令人滿意,讓我們看看實拍效果吧。
這本用了水墨的技法,用四色制作尤其顯效果,非常精美,肉眼看色彩偏綠偏灰,拍出來會略黃一些。連友追求的墨色濃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這本的制作水平,在諸多再版四色連環畫中,也可以名列前茅的。
無需多言,上美大精完敗,上美大精是2009年的,要說對這種水墨稿件的處理,這些年也沒看到進步。
第3本:《蘆蕩小英雄》(范生福)
初版信息:上美1974年
70年代初,范生福先生全力以赴完成這本,耗時3個月無休,塑造了頑皮可愛的孩子小牛,上美出過大精,畫質主要差異還在毛發細節上,沒有很大差距。
第4本:朱光玉《李鯉姑娘》
初版信息:上美1960年
有的頁數少的,就用了對照閱讀法,一頁是原稿,一頁是連環畫版式。
這則《李鯉姑娘》內容為牡丹江鏡泊湖的傳說,朱光玉先生作品很多,這部發揮算平平吧,在一眾古典題材連環畫中不算很優秀,既然畫稿保留下來了,曝光率就高,2014年雷人已出了大精,大致看兩版差不多。
小結
小歪也是點到為止,更多連海拾貝的精彩留待大家自己去對照、研究、發現。
看你對連環畫閱讀和收藏是怎么理解,如果說求高檔畫冊體驗,想要看畫家原汁原味的創作痕跡,連海拾貝肯定是首選,如果是求懷舊心態喜歡單色印刷的小開本的,特別是要便宜的,那就可以繞道了。反正連海系列的存在給連友多了一種選擇,是好事。
連海的前五輯,以后有機會再和大家說吧,這次我實在寫不動了,晚上我也要做個七把叉,好好吃一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