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晚報5月31日訊(通訊員 胡勝)5月23日,一場以“琴韻洞庭”為主題的古琴文化深度研學活動在巴陵古城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岳陽市文化產業協會主辦,聯合岳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多家文化機構共同承辦,來自廣東韶關珮霞山房的8位琴友與本地琴家共同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
活動首站登臨千古名樓,在岳陽樓“南極瀟湘”牌匾下撫今追昔。琴友們現場聆聽了《洞庭秋思》《岳陽三醉》的琴曲演繹,于“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洞庭勝景中體悟范仲淹“先憂后樂”的人文情懷。
在岳陽樓博物館,明代“鶴鳴秋月”琴的泠泠清音與唐代“獨幽”琴的渾厚音色交相輝映,令參觀者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大唐氣象的余韻。研學團隊一起觀巴陵廣場落日,游汴河街,夜游洞庭南路、慈氏塔等地。
君山島的尋根之旅將活動推向高潮。琴友在斑竹掩映的二妃墓前,以《湘妃怨》《二妃思舜》等傳統琴曲遙寄追思,通過琴弦訴說娥皇女英的千古深情。
在“巴陵古琴制作技藝”工坊,琴友們親身體驗了古琴制作的二十余道傳統工序,從選材、斫制到上漆、調音,深刻感受“匠人斫良琴,妙手傳清音”的文化傳承。
活動期間,種得琴院吳錦梅、黃榴英等琴家主持了多場雅集交流。韶岳兩地琴人圍繞古琴演奏技法、琴曲意境表達等展開深入研討,珮霞山房主理人戴玉亭老師即興演奏的《瀟湘水云》,與洞庭秋色渾然天成,贏得滿堂喝彩。研學團隊還探訪了岳陽中華大熊貓苑、樹德堂等文旅新地標,見證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的有機融合。
岳陽,作為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自古以來便與古琴藝術、文化淵源深厚。是湖湘古琴藝術的重要發源地與傳承地,被譽為“琴曲之都”,諸多與岳陽文化相關的古琴曲目至今仍廣為流傳,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本次廣東韶關琴友訪岳,旨在深入探究和傳承古琴文化,探索岳陽文化魅力,使韶關琴友能夠親身體驗岳陽古琴藝術及巴陵非遺的獨特魅力。
此次研學活動是岳陽推進“文旅+非遺”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通過構建古琴文化體驗線路,將歷史遺跡、非遺技藝、自然景觀串珠成鏈。未來將持續打造“洞庭琴韻”文化IP,讓千年琴學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為岳陽建設長江經濟帶文旅融合示范區注入文化動能,打造岳陽古琴文化新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