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反內卷在政府內部成了一個高頻的關鍵詞。
國務院、發改委、市場監督管理局、央行等部門都在提反內卷。
本周,比亞迪發起價格戰,周六,汽車協會發布了《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
沒過多久,工信部就發聲,表示贊同并支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出的倡議,將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
為啥不在周中發聲呢?好歹讓股民能帶著浮盈過端午嘛。哈哈。
反內卷之風也吹到了A股,但反得還不夠徹底。
一、A股動能強,勢能弱
A股一個很典型的特征就是:動能很高,勢能很低。
學過物理學的朋友都知道,動能=1/2*MV^2
從公式就能看出,速度越快,動能越大。
想想看A股是不是這樣?股價暴漲暴跌,可以跌到你懷疑人生,也能分分鐘讓你幸福到極點。
兩三年的下跌,可以在924那幾天全部給漲回去。
但這就有一個問題,股價變動的速度太快,但沒有積累起來。
啥叫積累起來?
這就是所謂的勢能。
勢能=mgh
從公式可以看出,高度越高,勢能越大。
大家都在抱怨A股萬年3000點。這就是在說,A股不長個。
雖然這個說法并不正確,但這也確實是股民體驗不好的原因之一。
A股不是不長個,比如,無論是滬深300全收益,還是中證全指全收益都是在不斷創新高的。(上證指數代表不了A股)
只不過,A股的動能實在是太高了(尤其是小票),所以相比之下,勢能的累積顯得微不足道。
舉個例子,假設一只股票用半年時間從1塊漲到了5塊,一共漲了4倍。
但隨后用1一個月時間從5塊跌到1.3塊。
雖然最終還是漲了30%,但沒人在意它漲了30%,大家關注的都是它漲了4倍,然后跌了74%,最終絕大多數人在上面血虧。
你看,股票漲可不意味著賺錢。
再比如,拉長時間后,滬深300的收益可不比標普500差。見下圖。
但人們為啥總在贊揚美股好呢?
主要原因就是美股的動能比勢能低,所以體感更好。
為啥A股動能這么高呢?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卷!
二、讓人上癮的動量策略
A股市場最受歡迎的策略估計要數動量策略了。
一個十分典型的特征就是,A股的小票估值奇高!但大票估值卻是全球最低水平。比如,12倍PE的滬深300,134倍的中證2000。
成熟市場是反過來的,大票的估值比小票高!
區別在于,成熟市場以基本面給股票估值,而A股以動量給股票估值。
所謂基本面就是指公司的好壞,側重點在公司本身。
而動量則是指波動率大,容易走出趨勢的股票,側重點在股價,而不是公司。
毫無疑問,小票的波動率要高得多。而波動率高就意味著,短期內,動能很大。但這種動能又無法累積為勢能。
只有基本面扎實的股票,才能不斷累積勢能,不斷創新高。
所以長期大牛股往往都是藍籌股,而小盤股大都是曇花一現,收割完一波就各歸各位了。
正是因為A股市場的這個特點,機構中最流行的策略就是動量策略。也就是利用波動率收割韭菜的策略。
由于A股的韭菜足夠多,簡直就是生生不息,所以機構用一套動量策略都能玩很長時間。
這就導致機構的策略同質化嚴重。
比如,現在小微盤的抱團就是策略同質化的典型證據。
在成熟市場,由于韭菜比較少,所以機構想要獲勝,就得不斷升級和改變策略,這就使得成熟市場中,機構的策略呈現出豐富的多樣化。
我們知道,一個生態系統中,物種多樣化才能繁榮和長存。
而物種過于單一,這個生態系統就很脆弱,容易衰亡。
在股市中也是一樣的。
高度同質化的策略,就會降低股市的勢能。股市長個就很慢。
換句話說,成熟市場其實也卷,但他們是良性的內卷。
而A股是同質化的惡性內卷!
三、反內卷第一槍從公募開始
5月,公募新規正式落地,這是A股反內卷的第一槍。
過去的主動基金其實也在卷動量策略。
物理學的動量=MV。
你看還是跟速度有關。
當某個板塊走出趨勢后,大量的主動基金就會紛紛抱團過去,使得趨勢更強,那么這個板塊的股價就會表現出極高的動能。
最終一定是股價遠遠高于基本面。
那些聲稱自己做基本面的基金經理,說真的,沒幾個真的在用基本面投資。否則放著0.5倍以下PB的銀行不買,他們是瞎子嗎?
現在公募新規有兩個重要改革:
1.管理費跟基準掛鉤;
2.管理人員的薪酬跟基準掛鉤。
這就使得這些主動基金不敢隨意玩風格漂移了,也就是說,他們最終會被動化和指數化。
留給他們博取超額收益的操作空間很小。
這就能有效降低A股的同質化惡性內卷。
最近,有26只首批浮動費率主動基金即將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是一件長期利好的事。
但任何事都有兩面,任何改革都會帶來短期陣痛。
比如,隨著大量浮動費率的新基金上市,基金公司會怎么營銷呢?
他們大概率會跟客戶講:你看我們這些新進是浮動費率,基金公司和經理的利益跟你們綁定在一起了,這些新基金比老基金更好。你買把資金從老基金挪過來吧。
那么客戶在調倉的時候是先賣后買。
他們賣出就會加大市場壓力,如果此時市場真的跌了,他們就會等等看,不著急買入。
此外,老公募基金也會緩慢的調倉,使得持倉跟基準大概保持一致。
而有些投機資金則會搶跑公募的調倉。
這些都會給市場帶來擾動。
四、量化也該反內卷了
現在的量化策略也是高度同質化的。
一開始,他們大都采用做多中證2000成分股+做空IC和IM的策略。
但卷到最后,這個策略容量就不夠了,他們就把多頭倉位向小微盤擴散,同時把空頭倉位向IF和IH擴散。
當下,小微盤的擁擠度已經非常高了。不少高位股已經開始跳水了。
A股量化交易吃倒了時代的紅利,因為A股的韭菜足夠多,即便是同質化嚴重也可以喂飽他們。
但隨著量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個人都在用量化交易,且公募也逐漸被動化了,那么量化交易的紅利最終會消失。
到最后,量化交易比拼的是各自的實力,策略同質化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量化本身不是問題,同質化惡性競爭才是問題。
7月7日,量化新規就要正式實施了,隨著規則的改變,量化策略也要跟著改變。
這次新規要改變的主要是兩點:
1.限制高頻量化;
這個公募新規的目的一樣,限制A股的換手率,從而降低波動。
2.加強算法透明度與穿透監管
這個是為了防止策略高度同質化引起系統性風險。
如果發現高度同質化了,很可能就會用行政手段限制他們的交易。
其實量化策略足夠的多元化是有利于降低股市波動率,累積勢能的。
不過吧,改革都有陣痛,有可能最近就會出現一些陣痛。
五、反內卷之路還很長
卷并不是壞事。
畢竟競爭無處不在,而且恰恰是因為競爭,人類社會才能不斷進步。
但無序惡性競爭就不一樣了,這會消耗掉整個系統的能量。
結果是絕大部分人都遭殃。
而無序內卷是一個系統性問題,不可能靠個體主動放棄競爭得到解決。
需要改規則和該制度才能實現。
不管是A股層面還是國家層面,反內卷之路才剛剛開始,路還很長,得一步一步的走。
隨著國家層面的反內卷開展,A股上市企業的業績會逐漸改善;
隨著股市反內卷開展,A股的動能減少,勢能增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