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面浮著一層慘白泡沫,死魚翻著肚皮隨波晃動,空氣中彌漫著令人作嘔的臭雞蛋味——這不是化工廠的排污口,而是河北秦皇島撫寧區渤海寨村旁的一條普通小河。
5月30日清晨6點,當第一縷陽光照在撫寧鎮渤海寨村旁的河面上,早起勞作的村民被眼前景象驚呆:原本清澈的河水變成詭異的乳白色,河面覆蓋著厚厚的泡沫,成群的死魚被水流推到岸邊緩流處,密密麻麻堆積如同可怖的“死亡地毯”。
“什么水流咱河溝里了?河水白了!”一位村民拍攝視頻時難掩憤怒。畫面中,河道寬數米,白色泡沫隨水波翻滾,死魚在泡沫間若隱若現,岸邊淺水區更是漂著“白花花一層魚”。
污染現場:白色死亡之河
村民劉先生(化姓)是最早發現異常的目擊者之一。5月30日清晨,他像往常一樣來到河邊,卻看到**河道內流淌著白色廢水**,死魚在泡沫中翻著肚皮。
“空氣中有像臭雞蛋的氣味。”劉先生描述道。這種刺鼻氣味持續彌漫,讓附近居民不敢開窗。
第二天上午11點,污染現場出現緊急處置隊伍。多臺吸污車停在岸邊,工作人員將粗大的水管伸入河中,開動設備抽取污染水體。村民遠遠望著,臉上交織著焦慮與無奈——這條河不僅是風景,更是他們世代生活的依靠。
環境專家現場勘察后指出,乳白色河水和臭雞蛋氣味是典型工業污染特征。硫化氫等含硫化合物在厭氧條件下分解會產生類似臭雞蛋的氣味,而白色泡沫則可能是洗滌劑或有機溶劑。
應急響應:環保部門介入處置
污染事件曝光后,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撫寧區分局迅速行動。該局工作人員表示,5月30日上午接到村民舉報后,區領導立即帶隊趕赴現場,公安、環保等多部門聯合開展處置。
“調了不少吸污車到了現場。”一位環保局工作人員透露。截至31日下午,環保執法大隊長和中隊長仍在現場指揮處置工作。
這種快速響應背后是撫寧區特殊的地理位置——作為入海河流流經區域,水體污染不僅影響當地,更可能波及近海生態。然而污染物的具體成分和來源仍在調查中,環保部門尚未公布初步檢測結果。
污染源追蹤:誰在制造“臭雞蛋”河?
“我們懷疑是上游企業趁著夜間偷排。”一位不愿具名的村民低聲告訴記者。工業廢水非法排放是河道突發污染的常見元兇,尤其是化工、制藥、造紙等行業的生產廢水中常含有硫化物。
工業污染源產生的惡臭物質高度集中,影響范圍大。化工行業廢水中常含有甲硫醇、丁醛、硫化氫等物質,正是這些化合物混合作用,產生類似臭雞蛋的刺鼻氣味。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突發污染對水生態的破壞可能是毀滅性的。福建福清曾發生過類似事件:30多口魚塘引入污染河水后,養殖戶每天撈起上千條死魚,損失達60萬元。“塘里的魚成批成批死去,兩口魚塘都快要見底了。”當地養殖戶徐遠明當時痛心地說。
治理困境:除臭容易治本難
面對河道惡臭,傳統應急處理方式存在明顯局限。噴灑香味掩蓋異味只是表面功夫,化學除臭劑則成本高昂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較先進的生物酶技術能高效分解氨氣、硫化氫等惡臭物質,降解率可達90%。這種從植物中提取的復合酶能催化分解臭味分子,將其轉化為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但技術手段只能治標。撫寧區曾推行“河長制+網格化監管”,要求定期巡查河道、清理兩岸垃圾、監控排污口。本次事件證明,這些機制在應對突發性偷排時仍顯力不從心。
“關鍵在于如何堵住污染源。”一位環保工程師指出,“污水預處理設施監管不足,讓企業有機可乘”。
31日下午,吸污車仍在轟鳴。秦皇島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站在河岸,望著乳白色河水被一車車抽走,面色凝重。不遠處,村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這場突如其來的生態災難。
“小時候我們直接喝這河里的水,現在連洗菜都不敢。”一位老人搖著頭走開。他的話道出了最深的無奈——當一條河死去,失去的不僅是魚蝦,還有沿岸居民對自然的信任與依賴。
環保執法人員在排污口附近采集了水樣,檢測結果將決定追責方向。但被毒死的魚群不會復活,村民被污染的生活記憶更難抹去。此刻,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個答案:那條記憶中寶石綠色的小河,還能回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