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不少人都還記得,在印巴“5·7空戰”中,被巴基斯坦空軍使用的中國外貿型四代半戰機殲-10CE,以及PL-15E遠程空空導彈“瘋狂打臉”的印度空軍,于前不久提出了一種說法,即“進口自法國的‘陣風’戰斗機之所以被擊落,主要原因在于法方未向印度出口最強的‘流星’空空導彈”。為了挽回面子,印度空軍決定將國產“阿斯特拉”中距空空導彈裝到“陣風”的身上,但這就引出了一個新問題……
外媒相關報道的頁面機翻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國產裝備與采用西方制式的“陣風”戰機不兼容,當印方要求法國達索公司開放“陣風”戰斗機的源代碼,以便整合使用“阿斯特拉”導彈之時,達索公司果斷予以了拒絕。受此影響,印度軍方或將讓海軍取消采購艦載型“陣風”戰斗機的計劃。很顯然,印度人這是在以放棄訂單的方式來威脅法國。只不過,這招恐很難奏效。
艦載型“陣風”戰斗機
要知道,對于任何戰斗機研制商來說,源代碼都是與航電系統、航空發動機和配套彈藥等,有著相同地位的重要核心技術。將源代碼向他國開放,就等于把航空巨頭達索公司的核心知識產權和所有努力所得來的成果,白白交到了印度人的手中,這怎么可能為法方所接受呢?如果印度軍方以為用帶有撒潑耍賴色彩的所謂“威脅”,就能讓法國人屈服,那只能說前者的頭腦實在是過于簡單了。
艦載型LCA基本沒有實際作戰能力
好吧,拋開這件事不談,一個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如果印度真的棄購艦載型“陣風”,那其該如何為自家航母配齊艦載機呢?目前看來,在真正意義上,具備自行研發有人駕駛固定翼艦載戰斗機的國家,有且只有4個,那就是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法國。至于有人說“印度不是也成功研發并試飛了艦載型LCA‘光輝’戰斗機嗎”,只能說艦載型LCA真的只是一款勉強具備航母起降功能、但實際戰力幾乎為0的產物,即只是用于技術探索和驗證,而沒有什么實用價值。
F/A-18E/F在此前的競標中失利
回到上述4個國家來看,中國斷然不可能向印度出口艦載機,法國的艦載型“陣風”即將遭到棄購,于是就只有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選項。波音公司曾對印度推銷過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機,但該機在競標中輸給了艦載型“陣風”,印度海軍是否會回過頭“以次充好”地接受F/A-18E/F,概率恐怕并不會很大。
地面滑躍裝置上起飛的F-35B
至于說同樣可由滑躍起飛型航母放飛的F-35B,這倒是可能在印度的4萬噸級滑躍起飛型航母的身上得以運用。不過,美國敢把身為自家戰斗機出口工作“拳頭產品”的F-35賣給印度嗎?一場“5·7空戰”打下來,印度直接砸了法國達索公司的招牌,類似的事情要是再來一遍,那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威名,只怕也會讓印度人給玩臭,估計特朗普政府不會敢于輕易做這個賭注,畢竟美國也不是什么人的錢都賺的……
印度海軍對手中的米格-29K并不滿意
于是乎,算來算去,或許印度只能去找俄羅斯了,選擇大概有2個:要么接著買自己不怎么滿意的米格-29K,要么就是等俄羅斯推出早年間曾提到過的艦載型蘇-57。而現實問題在于,如果選擇米格-29K,那向來喜歡與中國做比較的印度,直接就在主力艦載戰斗機方面,落后于中國海軍一代,新銳的殲-35隱身艦載機可是沖著擊敗美國F-35去的,米格-29K無疑根本就上不了臺面。
俄羅斯曾表示將研發艦載型蘇-57
而如果是等待艦載型蘇-57,暫且不論當下仍處于戰爭狀態的俄羅斯,已然停掉了許多新裝備研發項目,天知道艦載型蘇-57會在猴年馬月之時到來?光是讓4萬噸級的“維克蘭特”號和“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以“小馬拉大車”的方式去搭載重型戰斗機蘇-57,就會是個無比巨大的麻煩。這2艘中型航母的升降機尺寸能容納蘇-57嗎?它們的甲板尺寸、特別是跑道長度,足夠重型戰斗機順利放飛嗎?航母載機量會下降到何種程度,能湊出至少單艦20架的水平嗎?
殲-50被認為具備上艦能力
基本上,如果印度海軍最終選擇的是米格-29K,那就等于直接落后中國海軍艦載機一代。而如果其選擇艦載型蘇-57,待該機完成研發并到位之時,估計可能被命名為殲-50的中國第六代戰斗機,差不多也該上艦了,我們依然穩穩領先一代。反正事情就是這樣,印度自己看著辦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