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水滸傳》大家應該都看過吧,里面講述了宋江帶領的108位英雄好漢如何被逼上梁山,最后被朝廷招安,做起了官員,在戰場上一個個戰死沙場的故事。
我們時常能看到梁山好漢們會走進酒樓里,大喊一聲:“小二,來兩斤牛肉、兩壺好酒!”其中瀟灑快活之意,讓很多人浮想聯翩。
可你要是認真觀看一下宋朝的歷史就會發現,原來電視劇中中大口吃肉的鏡頭都是騙人的。
宋朝時期,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牛是當時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動力之一。
牛可用于耕地、拉車、運輸等農事活動,其勞動力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因此牛被視為農業生產的 “動力源泉”,屬于一個家庭的重要資產和重要勞動力,不是誰都可以任意宰殺的。
而且牛在軍事上也有重要價值,牛皮可用于制作甲胄、弓弦等軍用物資,是軍隊的重要戰略資源。
賞罰制度 :
既然牛這么重要,為了鼓勵人們保護耕牛,宋朝政府制定了相應的賞罰制度。對于保護耕牛有功之人,給予一定的獎勵;
而對于私自宰殺耕牛、盜竊耕牛等違法行為,則予以嚴厲的懲罰。《宋刑統》中明確規定了宰殺耕牛的刑罰,對于故意殺害耕牛的行為,處罰尤為嚴厲 。
宋真宗景德元年曾頒布禁令:“私自宰殺耕牛者被官府發現,發配千里以外,判三年徒刑。明知宰牛非法仍買賣牛肉者,判兩年徒刑。”
宋高宗紹興元年也規定:“買牛肉者與宰牛人同罪,一并判處兩年徒刑,發配千里以外。”
牛租制度 :
宋朝設有 “牛租” 制度,即農戶可以租借官牛進行耕作。這既增加了官府的財政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民對耕牛的需求,減少了對私人牛只的依賴,從而降低了殺牛行為的發生。
政府還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規則,如規定官牛的租賃價格、租賃期限、使用范圍等,以確保牛租制度的順利實施。
登記管理制度 :
宋朝時每一頭耕牛都需要在官府登記造冊,官府對牛的出生、買賣、死亡等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和管理。
這一制度有助于政府掌握全國耕牛的數量和分布情況,便于對耕牛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和保護,同時也為防止偷盜、走私耕牛等違法犯罪行為提供了依據。
在這個情況下,普通人想吃到牛肉那肯定是難如登天。
市券制度 :
宋朝商品經濟繁榮,耕牛貿易也較為活躍。為了加強對耕牛買賣的管理,宋朝實行了市券制度。
市券類似今天的發票,在上面會嚴格記載耕牛買賣發生的時間、買賣雙方的個人信息、交易價格等內容。
如果交易過程中出現信息差錯,買賣雙方可以憑借市券到官府中討個說法,這既規范了耕牛交易市場,又保護了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
斷屠制度 :
宋朝延續了前朝的斷屠政策,并更加重視在帝王生日及忌日斷屠。
在遇 “山陵”“謚祔”“服紀”“葬儀與士庶之喪制” 等 “兇禮” 時,宋朝規定當日禁止宰殺牲畜,應擺設素菜,不奏樂,舉哀行哭,身著素服完成相關儀式。
因此,牛肉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實在是奢侈品,只有達官貴人才能隨便吃牛肉,像《水滸傳》里的好漢們,在簡陋的路邊小店就來兩斤牛肉大快朵頤的,是不可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