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面是資產規模超76億、貸款余額近70億的體量,一面是僅228萬元的年度凈利潤,內蒙古蒙商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商消金”),在持牌消費金融陣營中走出了令人費解的曲線。
近日,蒙商消金公布的2024年成績單引發行業關注。在資產規模達到76.5億元(同比增長22.6%)的同時,其全年凈利潤僅有228萬元,甚至達不到2023年凈利潤的一成,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然而當行業將目光聚焦于其慘淡的利潤表現時,更值得警惕的是隱藏在背后的商業模式困境,助貸合作方因權益費用引發的投訴風波。
?背靠“微博”流量高地,協同效應不足
“蒙商消金”本應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第二大股東微夢創科網絡科技(中國)公司(微博運營主體,持股40%)坐擁龐大流量入口,新浪系高管曹國偉、王高飛等位居股東方核心。
微博錢包已構建起涵蓋借貸、理財、保險的金融生態。然而,市場期望與現實反差巨大。蒙商消金并未有效利用微博的流量資源,反而更多活躍于腰尾部網貸平臺,扮演資金方角色。
結合近期[金融幫]收到的幾位粉絲的反饋,其微博錢包中的微博借錢的貸款,其中一位粉絲一共借了10余筆,資金方均是地方性銀行,鮮見蒙商消金身影,這側面印證了股東協同的缺失。
?業績分化之謎:規模狂奔,利潤失速
2024年,蒙商消金的經營數據呈現詭異分裂:資產規模達76.5億元(+22.6%),貸款余額增至69.5億元(+14.7%),營收6.1億元(+10%+),但凈利潤卻遭遇斷崖式下跌,僅為228萬元。
兩大因素吞噬利潤:一是信用減值損失同比陡增5000萬元;二是所得稅費用激增178%,達2100萬元。
?助貸模式埋雷:投訴纏身的灰色地帶
業績下滑背后,潛藏著更深層的商業模式困境。蒙商消金通過與第三方網貸平臺合作助貸,但在合作中,平臺方捆綁的會員費、虛高商品權益、雙擔保費等額外費用,成為推高借貸綜合成本至36%。
部分助貸平臺甚至超過36%。這種做法引發了大量消費者投訴,將蒙商消金拖入爭議漩渦。
?監管重拳頻出:規范合作與保護消費者
助貸亂象已引起監管高度警覺。2024年實施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專門設立章節強化合作機構管理與金融消費者保護。行業處罰案例亦傳遞明確信號:
?哈銀消金?因“未在借款合同中向借款人披露合作類產品的年化綜合資金成本”被罰30萬元。
興業消金?則因“未按規定及時終止與嚴重違規第三方機構合作”、“將貸前調查關鍵環節外包”等五項違規,收到2024年消費金融領域最大罰單(170萬元)。興業消金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的1720件投訴中,大量涉及第三方平臺額外收取擔保費和會員費的問題。
這些罰單暴露了機構在合作機構管理、貸前貸后風控以及內控自主能力上的嚴重不足。
?破局之路:回歸本源,激活股東資源?
面對業績困局與高壓監管,蒙商消金亟需戰略轉型。繼續依賴風險重重的第三方助貸模式難以為繼。
激活股東資源是關鍵:?與其向外盲目拓展網貸合作,不如優先協同股東資源。微博巨大的流量池是尚未有效開發的富礦。打通微博錢包與蒙商消金的直連通道,不僅能大幅降低獲客成本,更能實現對貸款全流程的風控把控,從根本上規避第三方合作引發的投訴風險。
?回歸持牌機構本源:?消費金融的本質應是普惠金融,而非高息陷阱。蒙商消金必須平衡商業利益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強化自主風控能力,堅守合規底線。
站在監管與市場的雙重十字路口,持牌機構的核心價值在于風險定價能力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平衡藝術。告別助貸灰色地帶,激活微博流量寶庫,構建直達用戶的合規信貸體系,才是其可持續生存與發展的正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