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永遠都是人生常態。
即使你周邊吵鬧,即使身邊從不缺少人,即使生活被各種熱鬧填滿,可你依舊會感到孤獨。
這種孤獨跟人多人少無關,只跟心有關;
孤獨是長久的課題,是生命的課題。
-01
內心孤獨的人,有哪些表現?
第一:越孤獨,就越容易被關注自己的人吸引
就像缺愛的人。
越是缺愛的,匱乏的人,就越容易被別人隨隨便便一點好“感動”;
因為TA從未見過或者從未體驗過這樣被人珍惜,被人付出的感覺;
即使是一點好,在TA眼里也十足珍貴。
孤獨也是一樣的邏輯。
因為你孤獨,所以別人關注你,你就會被他吸引;
因為你從未被人如此在意過,從沒有人認真聽你說話,如今你遇到了一個愿意傾聽你,陪伴你的人,你就如抓到了救命稻草。
第二:間歇性渴望認同,持續性享受孤獨
這種狀態是反復的。
渴望認同是人性,因為人人都期待得到外界的贊美,認同與支持;
享受孤獨是自我,你察覺孤獨,對抗孤獨,接受孤獨,享受孤獨。
少有人能達到享受孤獨的境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獨處”。
大多數人都是反復糾纏,拉扯的狀態。
一會兒渴望認同,一會兒享受孤獨,在這種不斷變換的狀態下,擰巴內耗。
第三:感覺自己與周圍“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有兩種常見的類型。
第一種:你確實很格格不入,不屬于這個圈子里
無論是丑小鴨混入黑天鵝之中,還是白雪公主混入小矮人之中,這都是不怎么搭配的圈子。
因為你身邊都是跟你不同頻的人,所以你總是孤獨。
第二種:不被理解的孤獨
要么是你在做的事情,被人質疑,被人嘲諷;
要么是你內心的想法,你的追求不被認同,產生了孤獨。
第四:抗拒社交,越孤獨越逃離
越孤獨的人,其實下意識的反應不是“親近社交”,不是混入人群,而是逃離;
孤獨久了,會讓人短時間內失去跟人打交道的能力。
不知道說什么,不知道做什么,全身都不自在,社交對他而言是恐懼的。
于是,越孤獨,就越是抗拒社交,逃離關系。
-02
如何接納孤獨?
孤獨本身,并不是貶義,而是對自我狀態的一種評判和標簽。
如果你覺得孤獨很快樂,越孤獨,你的頭腦越清醒,做事越理智;
久而久之,你反而愛上了這種孤獨的,獨處的狀態。
無論是主動孤獨還是被動獨處,只要你享受,樂在其中,那這種狀態就是對的。
如果說,孤獨帶給你強烈的不適感,自卑感。
就像在學生時代:
大家都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分享玩具和零食,可沒人主動邀請你玩;
你內向,你自卑,你情緒敏感,你越來越感覺孤獨;
在這種孤獨的狀態下,你不知所措,更不會主動去融入社交。
這樣的孤獨,對你來說無疑是窒息的,痛苦的,極其糟糕的經歷。
如何接納孤獨?
或者說,當你總是孤獨的時候,你該做點什么?
第一:忍不住胡思亂想,就去寫寫畫畫
隨便寫什么,摘抄,練字,抄書,只要你拿起筆去寫,去沉浸這件事就是可以的;
隨便畫什么,涂鴉,學習畫畫,學習構圖,天馬行空,什么都可以。
寫寫畫畫,是一種發泄的方式。
將你心中的煩悶,情緒的低落,都隨著你寫寫畫畫的過程中,發泄了出去。
第二:去讀書或者觀影
哪一個能讓你安靜下來,你就去做哪一個;
正常情況下,只要你能堅持看完前兩頁書,你的內心就會平靜下來。
第三:去戶外
爬山,看風景,走走逛逛,游山玩水怎么樣都好。
只要你跟自然的距離更近一些,你呼吸的都是新鮮空氣,你整個毛孔都是打開的,舒適的,放松的狀態,這就夠了。
安靜,是向內察覺;
自然,是感受生命力的流動。
孤獨并不是貶義,也不應該是糟糕的,孤獨最高的境界,會變成“享受孤獨,享受獨處”。
話題:
你常常感到孤獨嗎,你會做些什么?
作者何所歡:
專注兩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長,社交關系等分析,關注我,為你帶來更多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