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棟先生立于書法之域,其成就不止于揮毫潑墨的酣暢,更在于他如雄鷹般揮動雙翼——一翼是深入學術的冷靜鉆研,另一翼則是奔放創意的自由翱翔。此雙翼的平衡與搏擊,使他在書法這片古老天空之下,以獨有姿態刻劃出屬于當代書法的五全能(書法、理論、教學、鑒定、刻印)藝術軌跡。
王乃棟先生的藝術生涯如一棵樹,深扎于傳統土壤卻努力伸展出新的枝條。他畢生傾注于墨跡鑒定研究,那沉潛于古碑舊帖中的功夫,早已如血液般融入他的書學靈魂。對墨痕流轉、筆鋒起落的細微體察,對千年墨跡背后生命律動的捕捉,使得他的創作絕非虛妄無根的臆想。于是,在傳統與現代、古法與今意之間,他執筆為橋,溝通兩端。
寫意甲骨文:長谷自生風
寫意甲骨文:鹿
他尤以“寫意甲骨文”與“新形大狂草”的創造而聞名。甲骨文,本是刻于龜甲獸骨之上的遠古印記,方正剛硬,帶著不容變通的原始氣息。而先生卻從這剛硬的線條中汲取了另一種生機,他將毛筆的彈性與墨韻的氤氳注入其中,線條于是開始舞動,開始呼吸,開始訴說。那些點畫之間,既保留著遠古的質樸與神秘,又生發出令人心動的節奏與生命的張力,仿佛將沉寂千年的符號喚醒,讓它們在宣紙上重新吟唱。
寫意甲骨文:好風如水
新形大狂草:大江東去……
至于“新形大狂草”,則更是他胸中氣象的傾瀉。傳統狂草固然奔放不羈,然而王乃棟先生并未滿足于此。他大膽突破固有的空間格局與行氣章法,墨色濃淡枯濕對比強烈,結構大開大合甚至有意制造沖突與張力。其作品如驚雷裂開長空,如巨浪撞擊礁石,在看似無序的奔涌中,深藏著精密的構圖與強悍的視覺力量。這“新形”,是打破,亦是重塑;是狂放,亦是深思熟慮后的秩序重建。這狂草已非簡單的情緒宣泄,而是融合了現代視覺理念與深邃生命體悟的意象再造。
新形大狂草:月落烏啼霜滿天……
先生之藝,其根在學,其魂在創。他深厚的鑒定研究功底,賦予其創新以堅實的歷史坐標與學術底氣,使其探索始終不離書法本體之大道。正因如此,他的“寫意甲骨文”雖形態新穎,卻未失甲骨文之神髓與文字的可辨識性;其“新形大狂草”縱使結構奇崛,亦未墜入純粹抽象繪畫的迷途。這恰如蘇軾所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的每一次落筆,都是對書法歷史縱深的一次回望,也是對時代藝術前沿的一次叩問。
新形大狂草:故人西辭黃鶴樓……
他不僅是一位創作者,更是一位將藝術薪火傳遞下去的教育者。先生被北大、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等多所高等學府聘為客座教授,其藝術理念與創作實踐,通過課堂與研討,如清泉般浸潤著后輩學子的心田。他展示了在傳統根基之上如何生發出具有強烈時代感的藝術語言,這無疑為在傳統重壓下迷茫探索的后來者點燃了一盞明燈。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鄭重收藏,正是對他打通古今、學創互哺這一藝術道路的權威認可。
新形大狂草:黃河遠上白云間……
王乃棟先生以學術的嚴謹為舟,以創造的激情為帆,航行于浩瀚的書法墨海。他讓我們看到,真正有生命力的書法藝術,需要學者般的沉潛精研,亦需要藝術家般的孤勇與銳氣。當深沉的學養與奔放的才情在筆墨中相遇、交融、碰撞,古老的書法才得以掙脫純粹摹古的窠臼,煥發出屬于這個時代的、不可替代的生命光澤與精神力量。
新形大狂草:天門中斷楚江開……
他的雙翼在墨海中奮力拍打,每一次扇動都激起層層波瀾,不僅攪動著書法的千年深水,更指引著后來者向著那未知的、充滿可能的藝術天際線奮力飛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