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旦確診阿爾茨海默病,就像收到一張 “判決書”。醫生只能眼睜睜看著患者的記憶力一天天消逝,卻難以施展有效的治療手段。那些年,我們依賴的治療藥物是什么樣的?如今,治療方法又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人類對抗這個 “記憶小偷” 的歷程。
過去 20 年里,有兩類藥物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第一類是膽堿酯酶抑制劑,比如多奈哌齊。我們大腦傳遞記憶信號,離不開乙酰膽堿這個 “信號快遞員”。但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后,分解乙酰膽堿的膽堿酯酶會大量增加,導致 “快遞員” 數量不足。而膽堿酯酶抑制劑就像給乙酰膽堿 “續了一波命”,能減緩它們被分解的速度,勉強維持記憶信號的傳遞。另一類藥物是美金剛,屬于 NMDA 受體拮抗劑,它就像 “電路保護器”。當大腦里的谷氨酸 “電流” 過載,可能燒壞神經細胞時,美金剛能及時按下 “暫停鍵”,起到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
然而,這些藥物都存在致命的缺陷,它們只能對癥狀進行 “修修補補”,根本無法阻止大腦中致病根源的惡化。這就好比房子漏水,卻只是一味地堵窟窿,而不去解決屋頂塌陷的根本原因。直到科學家們終于找到了真正的 “幕后黑手”——β- 淀粉樣蛋白斑塊。
如今,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迎來了 “導彈時代”!以侖卡奈單抗、阿杜卡奴單抗為代表的單抗藥物,堪稱 “生物界的精確制導武器”。它們能夠精準識別 β- 淀粉樣蛋白斑塊,然后召喚免疫系統 ,將這些致病蛋白 “打包清除”。臨床試驗數據顯示,使用侖卡奈單抗的患者,大腦里的斑塊明顯減少,認知衰退的速度更是減緩了 27%!這是人類在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上,第一次成功 “踩住剎車”。目前這2個藥物已經在國內獲批使用了。不過,新藥也并非十全十美。每月高達萬元的治療費用,以及可能出現的腦水腫風險,都在提醒著我們,戰爭才剛剛開始。
說到這,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如何準確診斷阿爾茨海默病?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有些疾病的癥狀和它極為相似,比如正常壓力腦積水(NPH)。NPH 患者同樣會出現記憶力下降、走路不穩、尿失禁等癥狀,因此很容易被誤診為阿爾茨海默病。但二者有著本質區別:NPH 是由于腦脊液循環不暢,在腦室里越積越多,“撐大” 了腦室,壓迫周圍腦組織;而阿爾茨海默病則是大腦神經細胞本身出現問題,產生 β- 淀粉樣蛋白沉積和 tau 蛋白纏結。
想要準確診斷,就得依靠腦脊液檢測、PET 影像這些先進技術,才能 “火眼金睛” 辨真假。更重要的是,NPH 還有 “逆轉” 的希望!通過腦室 - 腹腔分流術這類手術,把多余的腦脊液引流到腹腔,讓大腦 “減負”,部分患者的癥狀能得到明顯改善。這也充分說明了早診斷、早鑒別的重要性!
從曾經的 “被動修補”,到如今的 “主動出擊”;從容易誤診,到精準診斷,人類在對抗阿爾茨海默病的道路上的每一步突破,都凝結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與努力。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終將徹底攻克這個疾病,讓每一份珍貴的記憶都不再被輕易偷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