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競爭加劇、消費結構持續調整的背景下,留給洋河的窗口期正變得越來越短。
作者/無字
出品/新摘財經
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洋河極速“墜落”。
圖源:洋河2024年財報
2025年4月28日,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洋河”)披露2024年及2025年Q1財報。2024年,洋河營收288.76億元,同比下滑12.83%;歸屬凈利潤66.73億元,同比下跌33.37%。
時間來到2025年,洋河的業績跌幅進一步擴大,一季度營收110.66億元,同比驟降31.92%;歸屬凈利潤36.37億元,同比暴跌39.93%。
不可否認的是,因經濟承壓、需求放緩,2023年以來,中國白酒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周期,諸多酒企均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但橫向對比來看,大部分酒企僅業績增速放緩,并未出現與洋河類似的業績暴跌問題。
由此來看,洋河身陷囹圄,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其核心競爭力走低所致。此前,憑借大手筆宣發疊加深度分銷的粗放式經營策略,洋河穩居中國“白酒老三”。但現如今,在白酒行業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洋河并未做到精細化運營,自然難以站穩腳跟。
一、白酒行業進入調整周期,
洋河失守年度目標
作為消費領域的典型產業,在經濟承壓以及消費趨于謹慎的大背景下,白酒行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較大沖擊。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為414.5萬千升,同比下降1.8%。這是中國規上白酒產量連續第八年下跌。
在此背景下,諸多白酒企業都難以獨善其身。2024年雙十一期間,在電商平臺,五糧液普五的價格僅為800元/瓶左右,比出廠價低約200元。無獨有偶,同期53度500ml飛天茅臺的線上價格也跌破2000元。
圖源:洋河2024年財報
面對白酒業的頹勢,洋河并未坐以待斃,而是于2024年初喊出了“營收同比增長5%-10%”的年度目標。為此,2024年,洋河拋出了55.16億元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2.4%。其中廣告促銷費36.49億元,同比增長5.44%。
然而,數十億元的廣告費,并未推動洋河的白酒銷量增長。財報顯示,2024年,洋河白酒銷售量為13.91萬噸,同比驟降16.3%。
更令資本市場感到焦慮的是,由于品牌知名度不及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企業,白酒業下行的背景下,洋河還開始失守中高端市場。
圖源:洋河2024年財報
財報顯示,2024年,洋河中高檔酒營收243.17億元,同比驟降14.79%,普通酒營收39.31億元,同比減少0.49%。因中高檔酒業績走低,洋河白酒業務的毛利率僅為74.16%,同比下跌2.07個百分點。
對比而言,同期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頭部酒企的毛利率分別為92.01%、82.21%、87.54%,遠高于洋河。
綜合來看,白酒行業來到新一輪調整期后,大部分酒企日常經營時,確實都面臨較大壓力,但鮮有酒企與洋河類似,出現投入產出比嚴重下滑的問題。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洋河的渠道存在缺陷。
二、經銷商仍在增多,
但對洋河缺乏信心
2009年上市之時,為了打開成長空間,洋河創造性地打造了廠家自有銷售人員與經銷商體系強強聯合的“1+1”深度分銷模式,以銷售快消品的方式售賣白酒。
事實證明,白酒業欣欣向榮之時,“1+1”深度分銷模式確實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2010年,洋河股份營收達76.19億元,首次超越瀘州老窖,位列行業第三,開啟了持續十余年的“茅五洋”時代。
不過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白酒行業蓬勃發展之時,深度分銷模式是洋河崛起的關鍵誘因,但隨著行業邁入下行通道,該模式也成為了沉重的包袱。
這主要是因為,深度分銷模式主要依靠海量經銷商通過薄利多銷的方式出貨。一旦洋河的產品不再走俏,經銷商就會立刻“變臉”。
對此,2024年6月召開的洋河2023年股東大會上,洋河股份董事長張聯東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公司經銷商體系存在小而多、老而弱的結構性問題,渠道深耕不足,終端分類分級管理亟待加強,渠道改革勢在必行。”
圖源:洋河2024年財報
然而,2024年,洋河經銷商數量依然高達8866家,同比增加77家,其中省內2999家,同比增加39家;省外5867家,同比增加38家。
圖源:洋河2024年財報
更多的經銷商,并未同步帶來更多的收入。財報顯示,2024年,洋河合同負債為103.44億元,同比減少6.85%,占總資產的比重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至15.36%。
一般而言,酒企的合同負債指的是下游經銷商給酒企的預付款,可視為收入的“蓄水池”。經銷商數量更多的背景下,洋河的合同負債反而更少,從側面說明,經銷商對洋河的產品缺乏信心。
對比而言,2024年,瀘州老窖僅擁有1701家經銷商,同比下降0.53%,但合同負債規模為39.78億元,同比增長48.8%。無獨有偶,同期汾酒擁有4553家經銷商,同比增長15.56%,推動合同負債同比增長23.38%至86.72億元。
因經銷商信心較強,2024年,瀘州老窖和汾酒的業績均穩步攀升,沒有和洋河一樣,陷入負增長泥潭。
三、股價縮水超七成,
大手筆分紅難以挽留投資者
由于行業天花板漸顯,近年來,諸多投資者紛紛謹慎看待白酒企業。金融界統計的數據顯示,2024年A股20家白酒企業的總市值從年初的3.86萬億元,下跌至年末的3.35萬億元,縮水13.3%。
圖源:百度
業績暴跌的背景下,洋河的股價自然也不斷下行。2025年5月16日,洋河股價報收68.31元/股,相較2021年末251.89元/股的歷史高點,下跌72.88%。
為了提振投資者的信心,諸多酒企紛紛主動增持或回購。比如,2024年11月,茅臺決定以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用于注銷并減少注冊資本。截至2025年4月底,茅臺回購股份已支付的總金額為30.39億元。同一時間,舍得甚至從中國銀行貸款1.4億元,用于股份回購。
然而,洋河在資本運作上卻顯得較為保守,公司層面鮮有股票回購,高管也很少主動增持,僅通過慷慨的分紅回饋股東。
圖源:洋河2024年財報
2024年8月,洋河發布公告稱,計劃2024-2026年,每年現金分紅總額不低于當年歸屬于凈利潤的70%且不低于70億元(含稅)。2024年,洋河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3.17元(含稅),現金分紅總計34.9億元(含稅)。
圖源:洋河2024年財報
盡管有大手筆分紅承諾,但機構投資者卻頻頻減持洋河的股票。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Q1末,洋河股份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11.11億股,同比減少3.15%。在這其中,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分級證券投資基金、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分別減持39.18萬股、1050萬股、2292.77萬股、230萬股。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洋河的產品、渠道、品牌影響力正全面崩潰,缺乏強有力的業績、現金流支撐,大手筆分紅很大程度上只是空頭支票,難以讓投資者感到安心。
回望2024年11月召開的經銷商大會,張聯東表示,公司要“換道超車、彎道過車”,“找出新的增長引擎、找出新的增長曲線、找出新的增長路徑”。
轉眼半年已過,洋河依舊徘徊在粗放式經營的舊賽道上,遲遲未能找到下一條增長曲線。在行業競爭加劇、消費結構持續調整的背景下,留給洋河的窗口期正變得越來越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