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志愿者在興城西站開展宣傳推介活動 興城市文旅局 王云禾攝圖為志愿者在興城海濱景區開展服務活動 興城市文旅局 王云禾攝圖為志愿者在興城海濱景區開展服務活動 興城市文旅局 王云禾攝圖為志愿者在“微笑路”打卡點開展服務活動 興城市文旅局 王云禾攝圖為志愿者在“景點開展服務活動 興城市文旅局 王云禾攝
五月的興城,古城街巷人潮涌動,海濱景區笑語喧闐。在黨建引領的“紅色引擎”驅動下,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正以“文旅融合”為畫筆,在渤海之濱勾勒出“黨建紅”與“文旅興”交相輝映的壯美畫卷。“五一”假期數據亮眼:全市接待游客145.89萬人次,旅游收入達7.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73%、30.07%,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提升。
黨建領航:讓“紅色堡壘”成為文旅發展“強磁場”
興城市將基層黨建與文旅發展深度融合,構建“黨建+文旅”工作格局。全市黨員干部亮身份、當先鋒,在古城景區、海濱浴場等10余個重點點位組建“黨員服務先鋒隊”,設立“黨員示范崗”56處。他們化身“興城形象大使”,提供咨詢服務241余人次,協助交警疏導交通18次,有效緩解假期交通壓力。同時,依托“線上+線下”宣傳矩陣,黨員干部帶頭開展旅游推介直播25場,發布美食攻略、景點導覽等資訊300余條,讓興城旅游“聲”入人心。
在環境整治一線,黨員志愿者們協助環衛部門及時清理景區垃圾,檢修公共設施20余處,用“紅色行動”扮靚景區顏值。“黨員紅”與“生態綠”相互映襯,構筑起游客滿意的“紅色風景線”,實現了從“流量”到“留量”的暖心轉化。
文化鑄魂:讓“千年文脈”成為文旅融合“金名片”
興城市深挖歷史底蘊,以黨建引領文化傳承,打造沉浸式文旅體驗新場景。在寧遠古城,“黨建+非遺”特色活動精彩紛呈:每日30余場沿街互動演出中,黨員文藝骨干領銜主演《袁崇煥巡城》等紅色情景劇,將古城抗清歷史與革命精神巧妙融合,讓游客在穿越古今中感受家國情懷。夜晚的古城墻變身“紅色光影課堂”,大型燈光秀《古城記憶》以黨史脈絡為敘事主線,用科技賦能歷史,每晚吸引萬名游客駐足觀看。
最具震撼力的當屬紅色主題沉浸式演繹《就在寧遠》。該劇以興城革命史為背景,通過實景劇場與全息技術,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地下黨英勇斗爭的場景。黨員演員們的深情演繹,讓觀眾在“行走的黨課”中感悟初心使命,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流動課堂”,假期期間場場爆滿,累計接待觀眾超5萬人次。
治理提效:讓“紅色紐帶”成為文旅治理“繡花針”
興城市以黨建為紐帶,構建“部門聯動、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文旅治理共同體。市委統籌文旅、市場監管、公安等12個部門成立“文旅服務臨時黨支部”,開展“護航旅游”專項行動,對全市104家文旅企業進行拉網式檢查,查處欺客宰客線索3起,整改安全隱患5處,筑牢旅游安全防線。
黨員干部帶頭踐行“游客吹哨、黨員報到”服務機制,設立24小時黨員值班崗,暢通“12345”涉旅投訴綠色通道。5月2日,邴家灣景區6名游客因漲潮被困,黨員應急小組聞令而動,聯合海事、消防等部門僅用20分鐘完成救援。這場“紅色救援”通過短視頻平臺傳播后,相關話題播放量突破500萬次,“興城溫度”成為網絡熱詞。
展望未來:讓“紅色動能”成為文旅升級“加速器”
站在新起點,興城市將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化“黨建+文旅”品牌建設。下一步,將重點打造“紅色研學路線”,串聯周宅遺址、興城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開發“重走抗聯路”等體驗項目;推動“智慧黨建”與文旅服務融合,建設“興城文旅”黨員服務APP,實現景區預約、紅色講解、投訴處理“一鍵通辦”。
從古城墻到海岸線,從紅色基因到文旅新篇,興城市正以黨建為筆、以文化為墨,在全域旅游的畫卷上書寫著“黨心連民心、文旅惠民生”的時代答卷。這座渤海之濱的古城,正以“紅色引擎”驅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向著“東北亞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標闊步前行。
圖為志愿者在興城西站開展宣傳推介活動 興城市文旅局 王云禾攝
圖為志愿者在興城海濱景區開展服務活動 興城市文旅局 王云禾攝
圖為志愿者在興城海濱景區開展服務活動 興城市文旅局 王云禾攝
圖為志愿者在“微笑路”打卡點開展服務活動 興城市文旅局 王云禾
圖為志愿者在“景點開展服務活動 興城市文旅局 王云禾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