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標 不迷路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就看炬轉化!
“我的工作核心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企業需要什么技術?實驗室的成果能用在哪兒?”楊立駿這樣描述自己的職業。
楊立駿是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的一名技術經紀人。作為連接實驗室與產業界的“技術擺渡人”,他們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科技成果轉化需求。
2022年,技術經紀人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記者探訪杭轉中心、北航杭研院等地,對話技術經紀人——
破解轉化路上的“攔路虎”
最近,杭轉中心技術經紀人劉銳手頭忙著好幾件事:協助物流無人機項目對接內河航運場景資源,推動AI再生回收分揀團隊拓展醫療廢物處理應用,為多個早期項目提供融資支持。
企業在找技術,科技工作者在找市場。技術經紀人的工作就是為兩者牽線搭橋,并通過專業的服務,促成科技成果的轉化。
2022年,杭州提出構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打造全國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之都的目標,計劃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支持和培育300個以上早期項目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作為首選地運營支撐,10月,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成立。
“產學研合作和創業落地,這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兩條主干道?!睏盍ⅡE說。產學研合作需要深度對接產業或企業資源,而創業落地則涉及投資機構、政府部門和產業園區的多維度銜接??蒲腥藛T可能并不擅長科研成果商業化相關工作,“我們在前期協助完成商業化論證,甚至形成可行性研究報告作為決策參考。這種專業支持正是技術經紀人的價值所在。”
2025年首期浙江省技術經紀人中級(人工智能)培訓
科技成果轉化最大的難點在于每個企業的需求、每個成果的性質都不一樣,每一次轉化都是一個“獨家定制”的過程。
在初期對接階段,碰到的困難主要在于信任的建立?!捌髽I透露技術需求相當于公開部分商業機密,并且研發存在投入大風險高,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不太敢嘗試?!睏盍ⅡE坦言,“企業的態度從抗拒到愿意嘗試,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周期,需要我們在耐心的推廣、活動中相互信任。”
今年,這個問題有了新解法。蕭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采用了“先研后付”的安心保制度,通過“企業出一點、平臺擔一點、銀行貸一點、保險保一點、政府補一點”的多方聯動風險補償機制,降低企業研發風險,用小杠桿撬動大創新。
“我們幫助企業和高校對接,良品率提升至60%以上,成功扭虧為盈。”技術經紀人楊立駿回憶本土氮化硅基片企業的困境時,印象深刻。
數字賦能打開新天地
如何精準匹配需求和成果?這是科技經紀人時刻要面對的問題。
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開發中發現,依靠自身的技術,難以將產品落地。“從生乳的采集,到我們整個凍干工藝,整個技術路線還是有很多關卡需要我們去層層突破?!睅е惹行枨?,企業研發負責人孫美玲找到了杭轉中心尋求幫助。
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她的困境竟然是被一個“聰明大腦”——杭轉中心自主研發了“智者”大模型化解的。借助“智者”大模型,杭轉中心馬上鎖定了湘湖實驗室應用的功能物質智能挖掘與多維功效評價技術。
|“智者”大模型
“企業當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牛初乳活性成分不明確、功效機制不清楚以及缺乏高功效產品?!毕婧嶒炇疑锖铣膳c靶向食品創制團隊副研究員李詩語表示,針對這些需求,團隊提供了多項技術支持,包括采用國際先進的AI輔助功效成分挖掘技術、多模型聯動評價體系以及貝葉斯計量建模系統,全方位解決企業的研發瓶頸問題。
“以往我們都是通過走訪企業或者企業上門咨詢拜訪來對接需求,這種方式效率相對較低。”李詩語表示,“智者”大模型的匹配提高了對接效率,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徒勞情況。這種創新對接方式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路徑。
不久前,在蕭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組織的成果轉化對接會上,楊立駿了解到蕭山一家園林機械企業有向機器人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隨后通過大模型匹配到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專家。通過走訪企業現場診斷和頭腦風暴,團隊最終為企業提供了轉型升級的方案報告。
而在以前,需要通過合作伙伴介紹,或者大海撈針等方式,效率低、效果差。通過“智者”大模型的成果評估功能,能為前沿科技成果摸排應用場景,并同步推送區域內可開展上下游合作的潛在企業,極大的減少了技術經紀人的工作量。
目前,杭轉中心的大模型已整合80多萬項科技成果數據,其中重點推薦3000多項。通過對杭州市2.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及全省其他企業的需求畫像分析,大模型能夠實現供需智能匹配。自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以來,該模型已促成100多項技術成果的對接與落地,涵蓋產學研合作和創業項目孵化。
組團服務彌補人才短板
讓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要通過一個“從0到1”“從1到10”“從10到100”漫長且復雜的過程。特別是讓躺在實驗室里的論文變成走向市場的商品,是世界難題,甚至被稱為創新過程中的“死亡之谷”。
技術經紀人,正是幫助技術和產業跨越“死亡之谷”的關鍵“擺渡人”。劉銳告訴記者,“目前從業人員主要來自高校、企業和中介機構,但能提供全流程服務的復合型人才仍是鳳毛麟角。”
采訪中,記者發現,技術經紀人有著相同的特點:技能傍身、掌握資源。他們有的懂金融,有的懂技術,有的懂法律,至少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其中一環,可以提供非常專業的服務,這也決定了這類人群可以接觸到大量企業端、科研端或政策端,能夠有相關的資源積累,且有較強的整合資源的能力。
為彌補人才短板,杭轉中心創新采用“組團服務”模式。劉銳解釋,“我們提倡團隊協作,比如懂技術的、懂知識產權的、懂投融資的組合起來,共同服務一個項目?!背R幣嘤柾猓嫁D中心針對市場需求,還開設AI、知識產權等前沿課程。
在北航杭研院概念驗證中心主任蔡杰看來,優秀的技術經紀人需要在某個領域有所專長,同時掌握行業分析、商業談判、資源對接等多項技能。“技術經紀人面對的周期非常長,如果沒有熱情和情懷,很多人可能無法堅持?!?/p>
“科技成果轉化不是單打獨斗的工作,需要不同專業背景的團隊配合?!背颂岣咦陨淼木C合素質,楊立駿認為團隊協作同樣重要。“如果采用創業落地的形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就需要解決運營、投融資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更多專業人士的合作?!?/p>
“在路上,在會上,在紙上?!边@句楊立駿常說的口頭禪,恰是技術經紀人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在科技成果轉化的漫長賽道上,這些“擺渡人”正用專業與耐心,一寸寸打通著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