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元帥是一個性格十分分明的人。他一生剛烈耿直、嫉惡如仇、敢于直言,天不怕地不怕。陳冠任暢銷書《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說,他的這個性格特質,對1959年廬山會議的結局,產生了深刻而關鍵的影響。
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他直言敢諫的性格是會議轉折的“引爆點”。
廬山會議本是糾“左”,但許多與會者對“大躍進”中出現的嚴重問題持沉默態度,或輕描淡寫。彭德懷眼見基層真實狀況,憂心如焚,其剛直的性格使他無法容忍“大躍進”中的浮夸和粉飾太平。在小組會上,他多次發出尖銳的批評,更在會議快結束時,上書“萬言書”(《彭德懷同志的意見書》),直指“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等根源性問題。
這份措辭尖銳、直指核心的意見書,于是成為了會議轉向的“引爆點”。也就是說,彭老總獨特的性格驅使他成為那個在關鍵時刻敢于說真話、捅破窗戶紙的人。
二、他“硬碰硬”的性格加劇了不同觀點之間的沖突。
當主席將彭德懷的信視為“下戰書”,把萬言書下發會議討論時,風向驟變,不少人開始批判彭老總。但是,彭老總并不認錯。隨后,他倔強的性格又使得他不愿意做違心的檢討,甚至還據理力爭,堅持自己的看法,在某些問題上,他甚至與批評者激烈辯論。這種“硬碰硬”的態度,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被解讀為“對抗”、“不認錯”、“反黨”,反而激化了矛盾。最后,使得會議對他的批判不斷升級,從思想認識問題上升為路線斗爭和“反黨集團”問題。
可以說,許多當事人事后均有一個印象:老總的倔強和不妥協,使沖突難以調和,因此導致了對他的批判不斷加碼。
三、“不懂政治”性格的悲劇。
彭老總是純粹的軍人,光明磊落,襟懷坦蕩,對黨內政治斗爭的復雜性認識不足,缺乏政治謀略和迂回技巧。他上書的本意是反映問題、幫助黨改進工作,深信“言者無罪”。但是,他未能充分預估意見書可能引發的政治后果,也未在會議轉向后及時采取更策略性的應對方式(如做一定程度的、不觸及核心的檢討以緩和局勢)。這種政治上的“天真”和“不設防”的性格,使他更容易在復雜的政治漩渦中被定性、抓到“辮子”。
四、彭老總“棱角分明”的性格易樹敵。
彭老總性格剛烈,作風嚴厲,批評人時不留情面,歷史上在工作中曾得罪過一些人。在廬山會議后期批判升級的過程中,一些對他有積怨或持不同意見的人,更容易加入到批判的行列,甚至落井下石。
他棱角分明的性格,客觀上減少了他可能獲得的同情或支持。
陳冠任暢銷書《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說,彭德懷元帥剛直不阿、憂國憂民、敢于直諫的性格,促使他在廬山會議上挺身而出、為民請命,這是他品格的光輝之處。然而,在1959年那個特定的政治環境中,這種剛直不阿、不懂政治迂回、堅持己見不妥協的性格,恰恰成為導致其個人悲劇和會議結局急轉直下的關鍵催化劑。他的性格使他成為“引爆者”,也使他成為批判浪潮中最難以“轉彎”的目標,最終導致了會議從糾“左”轉向反右傾,以及他個人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這場悲劇,既是個人性格與時代政治生態劇烈碰撞的結果,也深刻反映了當時黨內民主生活的極不正常。該書分析問題一針見血,史料新穎準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典暢銷書,曾經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友情提示:該書已出現低價劣質盜版,請到正規渠道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