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ze Audio 梅澤
Elite / Empyrean II
類型:頭戴式平板耳機
售價:¥36800 / ¥27800
“在我看來,EMP2和Elite的實力完全在同一檔次,只是Elite選擇在老旗艦基礎上做一定程度的改革,風格更激進,對于樂感和素質的呈現更加外放;而EMP2則是對舊旗艦風格的進一步細化發展,繼承其寬厚平和的底蘊,并在硬實力上實現了質的飛躍。”
對于絕大多數HiFi品牌來說,“雙旗艦”都是推廣起來相當有難度的產品概念。相對穩妥的做法大概就是像FOSTEX的TH1000RP和TH1100RP那樣,從形態上做出直觀的區別(開放式和封閉式),減少燒友的學習和決策成本。而像MEZE這樣,將差價近一萬的Elite和Empyrean II(下稱“EMP2”)稱為“并行旗艦”,還把它們的外形做得極其相似的,可就真讓人不知從何入手。
但如果你聽過MEZE老款的旗艦Empyrean,再結合這兩款現任旗艦做個比較,就會發現其實EMP2和Elite可以說是對Empyrean在不同方向上的延續。想當初,MEZE作為后起之秀之所以能迅速得到燒友們的廣泛喜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客觀體驗和聲音上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乜碋mpyrean誕生的2018年,大家普遍認為頂級耳機就應該像HD800那樣以清瘦明亮的音色和開闊通透的聲場給人一耳朵的驚艷。又或者可以走奧蒂茲的路線,以雄渾的氣勢和飽滿的音色來提供震撼的聽覺體驗。
總而言之,旗艦就應該是大氣、壯闊,甚至是具有“壓迫感”的。而Empyrean卻是一反常態地以一種溫和寬厚的聲音打動了眾多高端大耳玩家的耳朵。初聽之下你甚至會覺得這個聲音有點“糊”,但仔細分辨就會發現細節其實都好好地藏在音樂里,只是Empyrean選擇了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緩緩勾勒音樂的畫卷,讓你在最自然舒適的狀態下沉浸在它所營造的氛圍里。而這款老旗艦在體驗和調音上的很多特色,在EMP2和Elite兩位后繼者身上都有所體現。
大尺寸平板耳機的佩戴體驗一直是個難題。高端大耳要想擁有好的動態表現和低頻下潛,那就必須把單元尺寸做大——這是音箱、大耳和耳塞都要遵循的物理規律。振膜面積大,耳罩相應地就要加大,于是為了更好地承住耳罩的重量,頭梁、框架就要用較為可靠的材料。種種因素疊加之下,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各類旗艦平板大耳幾乎都是大且沉的,MEZE的幾代旗艦也不例外。但MEZE很聰明的一點是能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來提升佩戴體驗,同時還能將外形做得精美又貴氣——實不相瞞,這也是我這個顏控喜歡MEZE大耳的重要原因之一。
MEZE家族這個上大下小,呈向外綻放狀的造型兼顧了舒適和美觀,也被不少后來者效仿。它讓柔軟的耳墊能夠緊貼面部,將壓力分散到全臉;頭梁相當寬大柔軟,而且能根據不同人的頭型產生形變,將整機的重量均勻分配,減小壓強,即便是我這種頭小脖子細的也能久戴不累。此外,耳罩上優雅的三角支撐設計,別致的精雕格柵,手感細膩的接插件等各種匠心獨運的要素,無論從藝術審美還是工藝水準的角度來看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
在聲音風格上,EMP2和Elite就像是從一代Empyrean這顆樹干上分出來的兩條主要分枝,同宗同源,具備共性的優點,又有各自的特色。EMP2的調音帶著接近傳統二聲道領域的雍容恬淡,著眼于對音樂“整體性”的回放,不會將過多筆墨放在細節的描繪上,就像是渾灑自如的潑墨山水畫;而Elite的美則與嚴謹勾勒的工筆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在細微之處的描摹近乎苛刻,對于音樂的回放追求極致的絢麗豐滿,對大動態場面的還原也更具沖擊力。
我相信Empyrean的老用戶在聆聽EMP2的時候多半會覺得親切又熟悉。它完整地繼承了一代旗艦那種松弛感和輕微的粘滯感,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升了聲場規模和信息密度。雖然現代HiFi器材很多時候追求的是那種干凈利落,速度偏快的聲音,但經常聽現場的朋友都知道,其實音樂廳里的聲學環境會帶來更多的混響,聲音聽起來是比大多數器材更“慢”更“粘”的,我們常說的“余音繞梁”形容的就是這種聲音的余韻。如果將這種粘滯感完全去除,確實在聽感上會給人素質過硬,背景漆黑的“高級感”,但久聽就容易覺得寡淡不自然。EMP2最打動我的一點,就是它對于殘響的處理把握得十分精準,減一分則太瘦,多一分則冗余,每一個音符如同丟入水中的石子一樣,帶動著水波蕩漾,暈染出生動又鮮活的畫面。
其實,市面上強調所謂“包裹感”和“氛圍感”的聲音并不少見,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耳機會把聲音的能量做得過于集中,再加上刻意營造的“余韻”,就容易顯得拖沓油膩(上一代的Empyrean在今天的視角下對比來看說實話聽著也是稍微有些臃腫的)。但在EMP2身上,這個問題完全不存在。EMP2的橫向聲場比一代大了兩圈,對于樂器、人聲的位置交代得十分明晰,讓充沛的能量感能在偌大的空間里得以釋放,既展現了豐富的細節,又保持著較好的耐聽度。
如果說EMP2是在一代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風格提升硬實力,那么Elite就是選擇了一條有別于EMP系列的道路,甚至可以說它做出了與MEZE過往產品不同的風格,憑借信息量和頻寬的優勢打造犀利張揚的聽感。它的低頻凝聚扎實,下潛很深,能營造出極其真實的打擊感,尤其適合用來聽探戈、爵士、電子樂這類音樂。它的高頻也不像EMP2那么輕柔舒緩,而是有著更高的延展度,更強的韌性和厚度,相當抓耳。你如果用它來聽阿卡多的《魔鬼的顫音》這類弦樂炫技專輯,那種暢快又凌厲的高頻音色幾乎能讓人汗毛倒豎。不過,MEZE調音的底蘊和基本的審美取向畢竟擺在這里,哪怕Elite在自家算是鋒芒畢露的類型,但它的聲底也絕不刺激刮耳,其高頻明亮但沒有毛刺感,中頻的齒音也控制得不錯,沒有為了展露個性而犧牲耐聽度。
除了音色和三頻走向的區別之外,EMP2和Elite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審美取向的差異在于對微弱細節的還原。對于樂曲中的提琴撥弦、三角鐵、小軍鼓這類“配角”,EMP2的選擇是將主次呈現得比較分明,更突出管樂、弦樂這些主角的音色,其余配角處于一種正好能聽到但存在感并不明顯的狀態。而Elite會對微弱的細節進行一定的銳化和放大,所以乍聽之下會讓人感覺細節更“多”,但實際上兩款耳機的信息量是接近的,只是呈現手法不同。
我們以米爾斯坦演奏的柴小協第一樂章為例。在這首曲子里,EMP2演繹下的小提琴主導地位相當突出,站在整個樂隊的前方,以高超的技巧引領著整首曲子的走向,樂隊的演繹則顯得輕巧又小心,絕不喧賓奪主,為小提琴烘托出了良好的氛圍和宏大的場面。而在Elite的演繹下,樂隊的撥弦、應和等動作都變得更加清晰和突出,與小提琴基本平分秋色,整個聲場空間的信息密度會更大,細節給得更“滿”。在我看來,兩者在各自賽道上的表現都稱得上登峰造極,無愧于超旗艦的定位。其中EMP2的聽感更老派,層次分明,強弱對比更明朗。Elite則迎合了現代化的聲音審美,比較適合追求海量細節和高密度的燒友。
在驅動門檻方面,EMP2和Elite的下限是比其他平板旗艦要高不少的。以前的高端平板耳機用萬元臺機也只能堪堪推出個過得去的場面,而EMP2和Elite用ONIX Mystic、樂彼EA4這種“準”臺機就能推得有模有樣。但因為他們的聲音取向有所區別,所以對前端風格的要求并不一致。如果是像樂彼EA4這種能夠根據耳機特點進行細致調節的器材,搭配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
我個人會傾向于給EMP2選擇音染較少的前端,并且要給予足夠的驅動力和動態。在用EA4搭配它的時候,我建議將A/AB類放大的旋鈕擰到中間,高增益+±13V擋位+ILA+CV,讓EA4的輸出電流增大,聲底更中性,從而在驅動EMP2時三頻能量均衡,器樂音色亮麗舒展,人聲也比較自然耐聽,相當雜食。而在搭配Elite的時候,我會將EA4往韻味更足的方向調校,旋鈕完全擰到A類,高增益+±13V擋位+ILA+CC。Elite和膽機的適配度是很高的,A類放大+電子管加持的EA4有著潤澤的聲底,能給Elite的音色增加濕度,也會賦予其聲音結像一定的涂抹感,聽起來更溫和。
在膽機里,EA4屬于相對中正,透明度較高的類型。如果有條件的話,其實更“重口”的臺式電子管耳放會讓Elite的韻味更加突出。雖然EA4驅動下的Elite已經有了不錯的密度和動態,但在搭配麥景圖MHA200、凱音U-170HA這類高端膽機的時候,它的飽滿度和細節量還會有較為明顯的提升——我覺得對于Elite和EMP2來說,在搭配這類臺機時,它們才算是完全發揮了實力。工作室里和Elite相性最好的是5萬價位的Cayin U-170HA,搭配音樂絲帶的瓦哈拉2電源線。這款耳放有著渾厚扎實的下盤和醇厚溫暖的中頻,驅動Elite出來的流行人聲極具人情味,男聲的表現尤為出彩,在回放譚詠麟的《愛在深秋》時,歌手的喉音、轉音、顫音等細節歷歷在目,感染力十足。U-170HA很好地中和了Elite的一點火氣,同時又給它提供了澎湃的能量感,在樂感和素質上都讓這款大耳表現得無可挑剔。
對于聲底本來就更舒展溫和的EMP2來說,我覺得膽機就沒有那么合適了。而像Burson的Voyager這種驅動力充足,擁有優秀透明度和廣闊聲場的耳放,與它結合起來的效果就非常驚艷,尤其是加上晶彩的未來夢幻22之后,樂感和純凈度更佳。在Voyager的驅動下,EMP2的聲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安定感和細膩度也進一步提升,中頻順滑綿密,低頻彈性十足,層次分明。在聆聽Enya的《May It Be》時,Enya空靈透亮的音色有著蕩滌靈魂般的魔力,背景弦樂的渲染使得整首曲子充滿神秘悠遠的味道,人聲與樂器交織成優美的樂章。EMP2對人聲的回放娓娓動人,將樂器的位置和主次關系交代得相當清楚,宏大的場面感則讓這首曲子的氣氛更顯神圣莊嚴??梢哉f,在Voyager驅動下的EMP2已經有了足以駕馭任何樂曲類型的魄力。
旗艦產品,代表的是品牌對于好聲音追求的終極答案,但這個答案卻未必是唯一的。甚至,在MEZE的體系里,連“同品牌最貴=最好”的定律都不一定成立了。在我看來,EMP2和Elite的實力完全在同一檔次,只是Elite選擇在老旗艦基礎上做一定程度的改革,風格更激進,對于樂感和素質的呈現更加外放;而EMP2則是對舊旗艦風格的進一步細化發展,繼承其寬厚平和的底蘊,并在硬實力上實現了質的飛躍。對于大多數品牌而言,能打磨好一款旗艦就已經是費盡心力。像EMP2和Elite這樣的產品,放在任何品牌的體系里都有底氣成為延續多年的經典型號,而MEZE偏偏奢侈地讓它們同臺競技,而且對于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調校出了同樣的精彩,它們好得不一樣,卻又是一樣地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