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辦公公告稱,公司于2025年6月4日召開第四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聘任公司名譽董事長的議案》,同意繼續聘任雷軍為公司名譽董事長。雷軍為公司創始人、實際控制人,將指導和幫助公司在技術創新、管理優化、推進企業文化傳承與發展等方面發展。雷軍擔任名譽董事長后,不享有作為董事以外的其他權利、承擔其他義務,不因擔任名譽董事長而在公司領取薪酬。
其實這根本不叫事,雷軍這么多年來,一直就是小米系、金山系、順為資本等等許多大企業的董事長或名譽董事長,啥時候金山不需要雷軍了,那才叫出大事了。
這個職位聽著像是個虛銜,但背后藏著的是雷軍對金山辦公三十多年的情感和掌控力。他不是那種只掛個名就撒手不管的大佬,而是真真切切在關鍵時刻給金山辦公指路的人。
金山辦公這次續聘雷軍當名譽董事長,公告里寫得很清楚,他不拿工資,不參與具體管理,但會在戰略和技術創新上給建議。
說白了,就是公司遇到大方向上的難題,雷軍會出來點撥幾句。
這可不是客套話,雷軍對金山辦公的影響力,遠比一個普通董事大得多??纯唇鹕睫k公的股權結構就明白了,雷軍通過金山軟件控股,是實打實的實際控制人。
雷軍和金山辦公的緣分,得從1992年說起。雷軍剛畢業那會兒,端的是航天部的鐵飯碗,在研究所干得穩穩當當。
求伯君為了挖這個技術天才,可是下了血本,西裝革履一身名牌,派頭十足地跑去招攬。
雷軍一看這架勢,還以為金山是什么大企業呢。出于對行業前輩的敬仰,小伙子二話不說就辭了公職。那可是九十年代初,敢這么果斷放棄鐵飯碗的年輕人可真沒幾人。
結果入職第一天雷軍就傻眼了,整個公司加上他才六個人。這落差,喜感十足。
不過話說回來,正是這兩個人的組合,愣是把金山給盤活了。求伯君寫代碼是一把好手,神一樣的技術實力沒得說,但管理公司確實不是他的強項。
事實也證明,只有雷軍能鎮得住場子,守得住金山這份家業。金山幾次遇到危機,最慘時差點被微軟擠垮,都是雷軍在力挽狂瀾。這段歷史里,雷軍一直是關鍵人物,哪怕中間離開過,最后還是臨危受命回來救場。
其實現在的小米和金山,兩家公司早就綁在一塊了。
雷軍這些年,把小米做成了硬件巨頭,金山辦公卻一直專注軟件。兩家公司看似不搭界,其實暗地里互相成就——金山的WPS能在手機端站穩腳跟,很大程度上是靠小米預裝。
小米的生態需要辦公軟件,金山的移動端推廣又離不開小米手機。雷軍左手小米右手金山,兩邊資源互相倒騰,玩得風生水起。
這種默契,這種協同效應,外人學不來,也沒法復制,基本上只有雷軍這種橫跨軟硬件的老板才能玩得轉。
名譽董事長這個職位,放在別的公司可能真是擺設,但在金山不一樣。
雷軍雖然不插手日常運營,但公司遇到重大決策,比如要不要all in AI,怎么應對同行的競爭,管理層肯定會聽聽他的意見。
畢竟他經歷過金山最艱難的時期,也親手把它帶到科創板上市,這種經驗不是隨便找個職業經理人能比的。
看看金山辦公這幾年的動作就知道,AI成了重中之重。他們接入了國內好幾家大模型,搞了個WPS AI助手,還專門為企業開發智能化辦公方案。
這些戰略背后,很難說沒有雷軍的影子。他做小米的時候就擅長抓風口,現在金山辦公押注AI,路子和小米當年做手機有點像,都是看準趨勢就全力投入。
雷軍對金山的影響,還不止在商業層面。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里,至今還留著技術立業的基因。當年求伯君帶著團隊死磕WPS,跟微軟硬剛的故事,到現在還是金山的精神圖騰。
雷軍作為親歷者,比誰都清楚這種文化有多重要。他現在雖然不常露面,但只要他在,金山辦公就還是那個敢跟巨頭叫板的公司。
金山辦公現在市值上千億,在國內辦公軟件市場坐穩頭把交椅。但面對微軟的強勢,壓力依然不小。
這時候留著雷軍當名譽董事長,就像請了尊鎮宅的神像,未必天天拜,但關鍵時刻能穩住軍心。畢竟在互聯網圈,雷軍的眼光和決斷力是經過驗證的,他看準的方向,大概率不會錯。
金山辦公對現在的雷軍而言,不只是一門生意,更像是親手帶大的孩子。你可以說他念舊,也可以說是未雨綢繆。萬一哪天金山又遇到難關,他這個名譽董事長隨時能變成救火隊長。
雷軍和金山辦公的故事,還會再續寫。他的人生軌跡,藏著太多值得細品的狠人思維,有些羈絆,很可能就是一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