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DISS的董宇輝:
他做錯了什么?
竟引來網友口誅筆伐?
文 | 霧滿攔江
五步之內,必有芳草。
三人同行,必見高人。
所以每個人身邊,都有高人。
可你知道如何辨識高人嗎?
看五個方面:
第一個,高人都是瘋狂輸出者:
高人會輸出觀點,輸出觀念,輸出知識與技能。
與高人接觸,總會讓你耳目一新,醍醐灌頂。
第二個,高人不與人爭執。
靜水深流。
淺溪喧囂。
高人知道:對的,你不爭它也對。錯的,就算你爭贏了,它也不對。
那你還爭個毛?
所以高人從不與人爭。
第三個,高人經常被人攻擊。
高人雖不與人爭,但大家總想跟高人較量一下。
不是不服,而是要蹭一蹭高人的流量。
所以高人經常被人DISS。
第四個,高人從不情緒化。
庸常之人,被情緒所裹脅。
動轍打滾哭鬧,要求別人提供“情緒價值”。
高人平和溫靜,從不要求別人提供情緒價值。
相反,高人是給別人提供情緒價值的。
第五個,高人注重規律。
高人說事論理,從不針對誰。
只是拆結構,找規律。
找到規律,高人就喜形于色,完成任務了。
好,現在把握這五個特點,掃視你身邊的人,誰是高人誰是低人,瞬間你就知道答案了。
而且,你還可以依據這個標準,判斷事物與社會現象。
董宇輝,被人DISS了:
DISS者稱,如果董宇輝是當下青年的榜樣,那我們的青年是沒有希望的。
DISS者還指責董宇輝引用橫渠四句。
青年的榜樣或是青年的希望,這個我們不關心。
我們感興趣的是橫渠四句。
什么叫橫渠四句?
北宋年間,范仲淹邊關統兵,與敵作戰。
忽然有人來報:報,有個書生帳外求見。
書生?范仲淹皺眉:書生不讀書,跑戰場上來干什么?
就吩咐進來。
進來個讀書生:參見范大人。
范仲淹:你是誰?
書生:大人,小可名叫張載,長安人氏。
范仲淹:你不在家讀書,來這里干什么?
書生張載:大人,我不想做那種只會空談,卻沒有實際能力的廢物,古人說得好,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我要于軍前效力,戰死沙場……
范仲淹:放你mother個屁!
書生張載:……啥?大人你為何罵我?
范仲淹:我罵你,是因為你混蛋加廢材。誰說沙場血戰,勝過書齋苦讀?你要知道人世間爭戰無休,今天我在此打的這些仗,百年千載,根本不會有人記得。人們記得的,永遠是讀書人對天地之間本質規律的追求。你離開書齋,來到戰場,這叫舍本逐末,這叫買櫝還珠,是最愚蠢的事情。
罵完,范仲淹吩咐:來人,把這個叫張載的蠢豬,押回長安。此后就讓這個廢物,在書齋里苦讀,讀不明白,就不許走出書齋!
(04)
張載被范仲淹趕回家時,22歲。
此后他真的關在書齋里,發憤苦讀。
讀了整整一十五年。
37歲的一天深夜,他突然高叫起來: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我終于明白了,年輕人為什么要讀書。
年輕人讀書,是為了: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那一夜,張載給自己起了個號,叫橫渠先生。
所以他說的這四句話,又稱橫渠四句。
(05)
張載讀書一十五年,悟出的四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為天地立心。
這句話,用現在的語言來說,就是——追求知識,追求真理。
現在我們說,追求知識,追求真理,所有人都知道在說什么。
但在張載那個時代,沒有這么簡單的語句,張載所說為天地立心,字面的意思,是追尋事物內在的本質規律。
第二句:為生民立命。
這句話的意思是,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制度。
現在讀書人,不值錢了。
但在張載那個時代,讀書人稀缺而昂貴。
所以那年代,讀書人是有資格協助君王,治理天下的。
所以張載的意思是說,讀書人啊,你如果有機會到皇帝身邊,一定要記住,不能只顧拍馬屁,還要借這個機會,勸說君王對百姓仁慈一點, OK?
第三句:為往圣繼絕學。
往圣是誰呢?
往圣有兩個,一個是孔子,一個是孟子。
絕學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說,孔孟之道,與君王利益是相悖的。
所以歷朝歷代君王,都在玩騰籠換鳥游戲,拿孔孟之道的外殼,卻裝上殘害百姓的東西。
所以總有人狂批孔孟之道,但如果你批的時候,把孔子孟子的書,拿過來仔細瞧瞧,就會發現,你批的并不是孔孟之道,而是孔孟之道反對的東西。
所以張載說,讀書人啊,你要擦亮眼睛,識破君王的雞賊伎倆,返本清源,歸復古老的傳統本身。
第四句:為萬世開太平。
這句話,指的是奠定中華垂萬世而不朽的文化。
兩個中國人,哪怕是在外太空相遇,都能瞬間找到共同話題:
雙方可以聊傳統,聊文化,聊孔子,聊孫悟空聊豬八戒。
這種共同話題,就是文化。
為萬世開太平的意思是說,所有的戰爭,沖突,都只是過眼云煙。
永恒不滅的,只有知識,智慧,文化與思想。
這就是橫渠四句的本義。
(06)
有朋友說,橫渠四句,空洞抽象,大而不當,不好玩。
真的嗎?
那我們來道測試題——張載22歲時,遇到范仲淹,當時范仲淹指揮的那場軍事戰役,對手是誰?戰況如何?
你不知道答案。
在這個世界上,知道這個細節的,不超過20個人。
——但知道橫渠四句的,無以計數。
以后,知道橫渠四句的人,更多。
以后,知道范仲淹這場戰役的人,更少,越來越少。
(07)
為什么知道范仲淹那場戰役的人不多,而知道橫渠四句的人,卻越來越多?
這是因為,范仲淹,把稚嫩的書生張載,栽培成了一個高人:
第一個:高人最大特點,是瘋狂輸出。
范仲淹也是高人,他輸出了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張載被范仲淹栽培成高人,輸出了橫渠四句。
那場戰役不再被人記得,是因為戰役沒什么輸出,所以沒有意義,更沒有價值。
第二個,普通人距離高人,是有距離的。
如果橫渠四句,空洞無物大而不當,那為什么會承傳到今天呢?
高人雖然在輸出,但普通人的吸收,卻是緩慢的。
普通人距離高人有差距,高人輸出了最高價值的智慧,可是普通人卻看不懂。
實在是悲哀。
第三個,再普通的人,心中也有良知。
普通人,雖然看不懂高人張哉的橫渠四句。
但普通人,心中也有良知。
知道橫渠四句的價值,比范仲淹指揮的那場軍事戰役,高出不知多少。
所以普通人世代相傳,把橫渠四句,傳到今天。
如果你今天看不懂,沒關系。
明天你繼續看。
明天仍然看不懂,那就等明年。
高人張載,于書齋中苦讀一十五年,才感悟出的頂級智慧,豈是那么容易掌握。
靜下心,慢慢學。
假以時日,你也會成為傳世不朽的高人,對吧?
(*本文配圖來自網絡)
昨日霧曰
高手思維,三個特點:
第一個,世界不是固態的,是可以隨意改變的。
第二個,任何交易,都是不確定的。
第三個,不要走第一時間想到的路。
6月5日周四(今晚)19:30,老霧直播如約而至。
本期直播主題:
焦慮時代,《心經》教我們
「活在當下」的勇氣
老霧在直播間等你!不見不散~
點擊下方即可預約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