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來芒種節氣。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一般會在每年6月5日前后來臨。從天文學的意義來講,當太陽到達黃經75度這一天為芒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思是說大麥、小麥等有芒的作物,其種子已經成熟,夏季作物是時候開始播種了,芒種是一個既包含播種、又含有收獲的節氣。
芒種有三候
一候螳螂生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卵,一殼百子。芒種時,小螳螂感應到了陰氣漸強快速破殼而出。
二候?(jú)始鳴
“?”指的是伯勞鳥。芒種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并且感陰而鳴。
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時節,能學各種鳥鳴叫的反舌鳥,感應到五月陰氣微生而不再發聲鳴叫。
芒種養生,有這些技巧
“芒種至,盛夏始”。進入芒種節氣,全國各地雨量逐漸充沛,氣溫顯著升高,濕與熱夾雜,是許多疾病的高發季。嶺南地區,芒種前后“龍舟水”傾盆而下,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和溫度顯著升高,讓人感覺“又悶又熱”,此時還要注意:
避蚊蟲
農歷五月又被稱為“百毒之月”,蚊蟲大量滋生,容易通過叮咬和污染食物等方式傳播疾病。
驅蚊香包:艾葉15克,紫蘇葉5克,丁香5克,藿香10克,薄荷3克。
防霉變
芒種節氣空氣濕度很大,百物極易受潮霉爛。連綿的陰雨易使花生、玉米、谷類等發生霉變,很容易發生食物中毒的現象。因此,需格外重視飲食衛生安全。
勤換洗
芒種過后,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注意忌出汗時立即洗涼水澡,不然易引起陽氣郁閉,寒濕內侵。可堅持溫水洗浴,易于身體發泄“陽熱”。
勿動怒
芒種節氣氣壓低,天氣悶熱,這種特殊的氣候變化,會令人體的不適感增強,情緒煩躁,容易發脾氣甚至打架動手。平日應保持心情輕松愉快,忌惱怒憂郁,使氣機得以宣暢、通泄,身心自如。
泡藥浴
芒種時節,洗浴以藥浴最能達到健身防病之目的。取等量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用紗布包好,加藥物十倍的清水,浸泡20分鐘,再煎煮30分鐘,將藥液倒入浴池內,即可浸浴。可以起到疏風氣、驅瘴毒、滋血脈的功效。
吃鉀食
出汗多使人體內的鉀鹽大量流失,從而引起電解質紊亂,出現水腫、精神不振等狀況。此時,可多吃蕎麥、玉米、豌豆、大豆、香蕉、菠菜、甘藍、芹菜、莧菜等高鉀食物可有所緩解。
驅寒氣
芒種時節空調、電扇用得多,在空調房里待得太久,體內的寒氣就會偏重,此時可吃些生姜,發汗后會將寒邪驅除,不適癥狀也就消失了。有的人晚上開著空調睡覺,早上起床后會感到胃部不適,隱隱作痛。
這時可以喝一碗姜棗茶:取生姜一塊,切成細絲,與5枚紅棗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煎。大棗性溫,可以補益脾胃,再加上生姜驅寒,兩者搭配,效果更加顯著。
除了生姜外,平時還可多備些藿香正氣水,對防治空調病也有較好的效果。
防風寒
某些冬季常發疾病,往往是由于夏季受寒所致,只是由于夏天炎熱沒有立即發作而潛伏體內。因此,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病癥患者在夏季不宜洗冷水浴或游泳,避免夜宿室外,不睡地板,最好別穿短褲短裙。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患者在夏季應防風寒,禁食冷飲。慢性腹瀉及虛寒性胃痛患者不能過多食用瓜果及冷食。
芒種養生,有三忌
一忌貪涼
芒種后氣溫升高加快,為了散發體內熱能,此時人體毛孔擴張,出汗增多,若過度貪涼,易導致熱傷風的發生。平時,開空調不要讓室內溫度低于26℃,進入空調房前,最好提前將汗擦干,以免機體忽冷忽熱而致病。
二忌濕氣
隨著降雨量逐漸增多,濕熱之氣彌漫,人體易受濕氣入侵,產生沉重、困乏、疲憊、口干、食欲不振等癥狀。中醫認為,濕熱困脾,因此飲食上要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藥、薏米、蓮子、粳米粥等。
三忌熬夜
夏季氣溫炎熱、濕度增高,人的心臟負荷逐漸加重。這段時間也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時節,要特別注意養心肺。
平時要保持規律作息、少熬夜,避免情緒過于緊張。可以吃一些養心的食物,如桂圓蓮肉小棗小米冰糖粥、麥冬桂圓肉枸杞菊花茶等,還可用麥冬5克、桂圓肉5克泡水飲,氣虛乏力者加西洋參3克。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來源 || 人民網科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