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于公歷7月22日-24日交節。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東漢劉熙的《釋名》記載:“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熏蒸其中為濕熱?!?strong>大暑節氣常高溫悶熱,又多有暑雨濕氣,易耗津傷陽,更要重視健運脾陽。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令于大暑之后逐漸退去,氣候漸至轉入秋令之時。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也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大暑古時亦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火蟲,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p>
飲食調養
大暑養生飲食宜清淡多樣化,以補氣健脾、消暑生津為主,可多食清心降火、養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茯苓、麥冬、菊花、金銀花、荷葉、大棗、蓮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紅柿、西瓜、香蕉、蘋果等食用。大暑時節,適當的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能夠健脾開胃、增進食欲,不僅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能預防中暑,一舉兩得。
起居調養
《黃帝內經》認為,夏季養生應與夏氣相應。夏季悶熱,晝長夜短,夜間相對涼爽,人晚間的睡眠應遵守晚睡早起的原則。大暑天宜穿著舒適、透氣、吸汗性能好的衣服,并且衣衫要勤洗勤換,防止久穿濕衣和剛暴曬過的衣物,以免暑濕之氣侵襲肌體。不可過食冰鎮食品,空調也不能吹的太低,夜晚睡眠時,應避免風扇或空調直吹。大暑值中伏前后是最佳的“冬病夏治”治療時期。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慢性病以及常感身體不適、力不從心的人都宜在三伏天采用夏季膏方來調補治療。
情志調養
大暑高溫酷熱,易動肝火,常常會覺得心煩意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我們稱之為“情緒中暑”。此時宜心態清靜,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夏季多練練琴、棋、書、畫等,以使心態清靜、心曠神怡。
運動調養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
穴位調養
來源: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