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漸傾欹qī,宴賞才過小雪時。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云雁陣遲。
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今譯:
露冷霜多,菊花摧殘得漸漸衰敗歪斜,
重陽設宴賞菊剛過,節氣又到小雪時。
花蒂殘留著花瓣,金黃花色卻已淡薄,
花枝葉落,青翠的菊葉顯得散亂紛披。
殘月照進半邊床幃,蟋蟀叫聲分外悲切,
寒云布滿天,使得南歸的雁陣飛行緩遲。
都知道明年秋天還能和菊花再見,
今日里暫時分手,彼此不必苦相思!
賞析:
蕉下客即賈探春的《殘菊》詩,其寓意也如她別的詠菊詩一樣,通過一些句語,暗示出她的命運的特點。
詩的第一句寫道:“露凝霜重漸傾欹”。意思是說,秋露因冷而凝,初冬寒霜威壓,使得菊花衰殘,枝莖傾斜。“露凝霜重”,顯示出嚴峻的環境。原先“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府,變得“金淡泊”了。賈府勢敗,已成必然。這位“才自精明志自髙”的賈家三小姐是看得出來的。在這樣的境況下,賈家諸人當然會“漸傾欹”。當“枝無全葉”的時候,探春不僅“傾欹”,甚至要“離披”了。探春被迫離開賈家,此時已透露出了消息。
詩的前半首已暗寓出探春在賈家漸見衰敗之時離家出嫁;后半首則是進一步描寫探春遠嫁的情景。從紅樓夢曲和判詞看來, “運偏消”的賈探春是在清明時節的春天遠嫁海外,“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的。
詩中用“萬里寒云”來形容其拋家之遠,狀其被阻隔難歸之苦。詩中說“雁陣遲”,是一種反襯。“雁陣”雖“遲”、尚有回歸之時,探春卻無返家之日!因此,在詠唱殘菊謝落與枝莖“分手”的時候,所交待的背景是“半床落月”即秋月殘照,所創造的氣氛是“蛩聲病”即蟋蟀十分悲切的叫聲。花如是,人亦如是,探春與“家園骨肉”的“分手”,畢竟是悲鳴凄切的生離死別;而詩中的所謂“再會”,所謂“奠相思”,都只不過是臨別的安慰之語罷了。
《殘菊》詩是十二首菊花詩的總收,花殘花謝,花事完結;詠花之人,其結局也或隱或現地寓于這殘謝之中。
本文作者是湯世洪老師,附圖是明代畫家沈周的《墨菊軸》局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