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讓你喜歡上了毛主席?一位剛剛退休不久的,60后大叔的答案,引發了我的思考。
這位60后大叔,以前是在機關單位工作的,手里有點小權力,那時候可風光了,家里總是門庭若市,走到哪兒都有人前呼后擁的。但退休以后呢,好像所有人都突然不認識他了,這落差讓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慢慢地還出現了點心理問題。
他去醫院看心理醫生,結果呢,錢沒少花,病卻沒治好。后來,他干脆就不去了,自己在家慢慢調整。有一天,他無意間翻到了毛主席的傳記,他怎么也沒想到:看完這本傳記后,他的“病”就不藥而愈了。
我跟他聊天的時候,半開玩笑地說:“毛主席的傳記里,還教人怎么處理退休后的心理落差呢?”
他特別認真地回答:“還真有,而且還是分兩部分教的。”接著,他就真的跟我詳細聊起這兩部分來。
第一部分,說的是毛主席當年在中央蘇區被“貶”的事兒。他說:“毛主席也經歷過離職,他在中央蘇區被撤了職。那時候,他面臨的問題也是‘連鬼都不上門’了。
毛主席口中的‘鬼都不上門’的時間,持續了整整兩年呢,從1932年10月的寧都會議被剝奪軍權,一直到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才恢復他的領導職位。
毛主席自己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說:
“我就受過壓,得過三次大的處分,被開除過黨籍,撤銷過軍職,不讓我指揮軍隊,不讓我參加黨的領導工作。我就在一個房子里,兩三年一個鬼也不上門。我也不找任何人……”
他還說:
我這個菩薩,過去還靈,后頭就不靈了。他們把我這個木菩薩浸到糞坑里,再拿出來,搞得臭得很。那時候,不但一個人也不上門,連一個鬼也不上門。我的任務是吃飯、睡覺和拉屎,還好,我的腦袋沒有被砍掉。”
那兩年多,毛主席被王明他們整得沒事干,去了后方,他都干啥了呢?毛主席自己回憶說:
“一九三二年(秋)開始,我沒有工作,就從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搜集來的書籍中,把有關馬恩列斯的書通通找了出來,不全不夠的就向一些同志借。我就埋頭讀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讀了這本,又看那本,有時還交替著看,扎扎實實下功夫,硬是讀了兩年書。”
毛主席看書還喜歡做批注,邊讀邊思考,思考的內容都寫在書上。那兩年,他的讀書批注寫了好幾萬字呢。
讀到這里大叔很感慨地說:想想我,跟毛主席比起來算啥呀。他從那么高的位置上下來,還是被整下來的,居然能靜下心來學習。這么一比,我就知道他為什么是偉人了,而我為啥只是個普通人。
說起來,我倆都是無人問津,可他的無人問津還帶著生命危險,這種情況下,他還能專心看書,我卻啥也干不了,還把自己整抑郁了。”
大叔感慨了一陣,又說:“毛主席自己說了,他后來寫的《矛盾論》、《實踐論》,就是在這兩年讀馬列著作的時候形成的。”
毛主席傳記里的這一部分,讓大叔徹底走出了內耗。而這本傳記的第二部分,則讓他知道了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
大叔說的對他幫助特別大的第二部分,其實是毛主席回憶自己在北大做圖書管理員時的 “自白”:
“我的職位如此之低,以致人們都不屑和我來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記來館讀報的人名,不過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在這許多人名之中,我記得有幾個是新文化運動著名的領袖,是我十分景仰的人。我很想和他們討論關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過他們都是極忙的人,沒有時間來傾聽一個南邊口音的圖書佐理員所講的話。
但是我不因此而喪氣,我仍然參加哲學研究會和新聞學研究會,想藉此能聽大學里的課程。我對于政治的興趣繼續增高,同時我的頭腦愈來愈激烈。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個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個人合住一個小房間,我們全體擠在炕上,連呼吸的地方都沒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預先警告身旁的人。不過在公園和故宮的宮址我看到了北國的早春,在堅冰還蓋著北海的時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京的樹木引起了我無窮的欣賞。”
大叔說:“毛主席在北平的生活之困苦,我是有所了解的,那不是‘十分困苦’,實際是‘極度困苦’,可在那種情況下,他還能關注到生活中僅存的美好,這樣的人,你一看,就知道自己沒法跟他比,自愧不如啊。”
大叔又說:“看了毛主席的第二部分經歷后,我就知道以后該怎么徹底走出抑郁了,就是把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事物上,別再糾結那點得失了。”
這位大叔的經歷,讓我陷入了深思。深思之后,我對毛主席的理解又深了一層,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毛主席去世快五十年了,卻依舊被人民如此愛戴,當真是有原因的,他的經歷和他的理論思想,是真的能幫人解決問題、處理事情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