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有個禪師,收留一個小和尚,年紀才三歲。五臺山很高,師徒倆在山頂修行,從來不下山。后來,過了十多年,禪師同徒弟一起下山,小和尚見牛、馬、雞、犬都不認識。禪師就指著告訴徒弟說:“這叫做牛,可以耕田;這是馬,可以騎它走路;這是雞和狗,它們分別給人報曉、守門。”小和尚連聲答應(yīng)。
一會兒,一個年輕的姑娘走過,小和尚驚訝地問道:“這又是什么東西?”禪師怕他動了凡心,嚴肅地告訴他說:“這叫老虎,有人靠近它,一定會被咬死,連尸體骨頭都不剩下。”小和尚聽了,仍舊連聲答應(yīng)。
晚上回到山上,禪師問:“你今天在山下所看到的東西,有沒有在心上想它的呢?”小和尚回答說:“一切東西我都不想,只想那個吃人的老虎,心里總覺得舍不得它。”
【原文】
五臺山某禪師收一沙彌,年甫三歲。五臺山最高,師徒在山頂修行,從不下山。后十余年,禪師同弟子下山,見牛馬雞犬皆不識也。師因指而告之曰:“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馬也,可以騎;此雞犬也,可以報曉、可以守門。”沙彌唯唯。
少頃,一少年女子走過,沙彌驚問:“此又是何物?”師慮其動心,正色告之曰:“此名老虎,人近之者,必遭咬死,尸骨無存。”沙彌唯唯。晚間上山,師問:“汝今日在山下所見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曰:“一切物我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總覺舍他不得。”
選自(清)袁枚《子不語》。
【注釋】
1.沙彌:小和尚。
2.動心:動了凡心,動了情欲。
【簡評】
“食、色性也”,飲食男女是人類本能的欲望,年少的和尚第一次見到被描述為兇惡的老虎的女性,不僅不懼怕,反而想著“那吃人的老虎”,恨不得以身飼“虎”,這是人真性情的流露,小和尚比那些道貌岸然的假道學(xué)要真誠、可愛得多。
未完待續(xù)……
本系列是從浩繁的文獻中精心選編出來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yōu)秀文學(xué)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guān)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yǎng)性、終身學(xué)習(x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