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王璐
自去年12月26日遞表科創板后,廈門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坤新材)近期回復了首輪審核問詢函,同時公司也更新了招股書,其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
招股書及天眼查顯示,恒坤新材成立于2004年12月,公司致力于集成電路領域關鍵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是境內少數具備1英寸集成電路晶圓制造關鍵材料研發和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主要從事光刻材料和前驅體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招股書介紹,2020年以來,公司自產光刻材料與前驅體材料陸續通過多家客戶驗證并實現銷售,并在2022年實現自產產品銷售收入突破億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市場研究統計,在12英寸集成電路領域,公司自產光刻材料銷售規模已排名境內同行前列,2023年度,公司SOC與BARC銷售規模均排名境內市場國產廠商第一位。
1
業績大起大落,第三大客戶或存風險
財務數據層面,2022年-2024年(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22億元、3.68億元和5.48億元,增速分別為127.93%、14.28%和49.01%;凈利潤分別為9972.83萬元、8976.26萬元和9691.11萬元,增速分別為275.42%、-9.99%和7.96%。
顯然,業績層面公司近三年可謂大起大落。公司的解釋是,2022年,隨著下游客戶需求的增長及公司自產規模的擴大,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較上年度同比快速增長。2023年,公司自產業務收入仍保持增長,但受下游終端消費市場周期性影響,部分客戶對引進光刻材料和前驅體需求下降,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增速有所下降,營業毛利與上年度基本持平。同時,隨著公司自產業務的不斷擴張和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公司銷售、管理及研發費用合計較上年度增加了3028.54萬元,導致公司當期凈利潤較上年度有所下降。2024年,公司自產業務收入進一步增長,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較上年度同比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期間費用金額分別為1.18億元、1.40億元和1.91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6.71%、37.96%和34.92%。
不僅如此,恒坤新材也坦言,其收入還面臨著主要客戶的不確定性。
報告期內,公司對客戶C實現銷售收入分別為4307.83萬元、3308.90萬元和2961.37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57%、9.15%和5.49%,隨著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占比逐年降低。公司向客戶C銷售的主要產品分別采購自Soulbrain和SK集團下屬企業,且根據公司與Soulbrain簽訂的《生產技術轉讓協議》,公司自產TEOS可銷售至除三星、SK海力士及其所屬公司外其他所有境內晶圓廠及其海外子公司,并可在Soulbrain同意基礎上向境外其他非韓國、非Soulbrain客戶銷售。
根據公開信息,SK海力士已完成對客戶C的收購,該筆收購可能導致公司與客戶C之間的持續合作存在不確定性,進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在審核問詢函恢復中,公司也指出,根據工商信息顯示,2025年3月28日,客戶C的控股股東已變更,相關收購已完成。在交易過渡期,發行人與客戶C之間業務合作正常進行,截至本問詢回復出具之日,發行人與客戶C業務并未受到交易影響。
同一時期,客戶C在前五大客戶中的占比分別為第2名、第3名和第3名,公司前五大客戶占比也相當之高,分別為99.22%、97.92%和97.20%,其第一大客戶占比分別為72.35%、66.47%和64.07%。
恒坤新材表示,客戶集中度較高,主要是系由于下游晶圓制造行業集中度較高所致,主要客戶中,客戶A、客戶B、客戶C均系知名存儲芯片制造廠商,客戶D、客戶E等均系知名邏輯芯片生產廠商。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客戶A、客戶B、客戶C、客戶D以及客戶E均系2023年境內產能前十大晶圓廠。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4923.33萬元、9049.38萬元和1.15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5.30%、24.61%和20.99%。
2
毛利率大降,遞表三個月下調募資額
此外,恒坤新材的毛利率呈現了大幅下滑態勢。
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分別為72.60%、62.24%和53.84%,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2.74%、62.41%和54.10%,詳細來看,自產產品毛利率分別為33.52%、30.29%和28.97%,光刻材料毛利率分別為39.17%、35.70%和33.47%;前驅體毛利率分別為-329.59%、-19.91%和-1.56%。
在去年末首次遞表時,恒坤新材計劃募集資金12億元,其中4億元用于集成電路前驅體二期項目,1.93億元用于SiARC開發與產業化項目,6.07億元用于集成電路用先進材料項目。
然而,僅僅三個月后,2025年3月26日,公司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調整公司募投項目的議案》,為滿足公司漳州二期工程建設需要,公司對原計劃用于“SiARC開發與產業化項目”實施的場地用途進行了調整,因此同意“SiARC開發與產業化項目”不再作為募投項目,擬募資總額降低至10.07億元。
有IPO觀察人士指出,“一般而言,企業IPO對于募資項目都有著非常嚴謹的規劃,哪些項目要發展,哪些項目經過測量預計需要多少資金投入,周期多久等,而遞表三個月后就宣布某一項目不募資,一定程度上說明公司此前工作上存在瑕疵,這或將引發投資者對于上市目的或主業發展層面的質疑與擔憂。”(港灣財經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