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濤,著名管理學家、華為高級顧問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什么是創新?牛津大學教授馬特·里德利(Matt Ridley)認為,科學發現與技術創新是“不同想法的交配”。那么,企業家與技術發明、與創新是什么關系?企業家是把人才想象力、技術想象力、資本想象力、商業想象力進行復雜交配的媒介,是各種創新要素的整合者。
在推動各種想法進行交配的過程中,企業家還必須拿出真金白銀、個人信用面向不確定性進行戰略博弈,所以企業家是“風險事業的經營者”。硅谷是全球技術和商業創新的高地,硅谷奇跡是“斯坦福+企業家/創業家+資本”的多要素組合,而企業和企業家精神則是其中最核心的紐帶和基礎性要素。硅谷是全球人才密度和資本密度最高的地方,同時也是企業家密度最高的地方。
一位研究創新和領導力關系的哈佛大學教授在參訪華為松山湖科技園區之后與我交流:硅谷是世界上最開放、最具現代性的“大學”,也是最具投資性、投機性的僅次于華爾街的“華爾街”,若沒有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創業家,硅谷就是“死谷”。華為的成功同樣是企業家卓越的領導力的展現。
企業家是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交易創新、組織創新和企業制度創新的根本力量,企業家也是推動經濟走出衰退的決定性力量。
01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會倒逼一批創新成果
世界正處于一場經濟衰退的早期陣痛之中。“衰退的唯一原因是繁榮”,人類在信息技術創新帶來的長達30多年的繁榮之后,正在步入技術創新的徘徊期和“黎明前的突破期”,以及經濟的衰變期。
然而,衰退期帶給真正的企業家的不是絕望和恐慌,而是警示和考驗,更可能是機遇。危機有一種神奇的功能:就是每一次的人類經濟危機、社會危機,都會倒逼人類社會變得更開放和更包容,倒逼一批創新成果的加速形成和加速產業化。
因此之故,有遠大抱負的企業家在危機時刻,更應該最大程度地釋放企業家精神和戰略主動。比如俄烏沖突和全球氣候變暖,也許在很大程度上會大大加速新能源技術、綠色能源技術的創新步伐和商業化步伐,很有可能的是,下一輪的經濟復蘇依然會來自于能源技術的突破。當然,有一種觀點認為,下一輪的經濟復蘇是多角技術創新所共同推動的,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太空探索等等。
02 企業家精神活躍之地,創新成果就會涌現
中國不應該、也不允許在新一輪的技術創新浪潮中缺席。但我們首先必須在全社會建立基本共識:企業家在創新中的核心作用和引領作用。重視而不是歧視企業家,尊重而不是輕視企業家精神,就是要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市場的事情企業說了算,企業的事情企業家說了算,創新的事情企業家和創新人才一起說了算。
與之同時,我們的社會也必須建立關于創新的常識:創新的內在驅動力是思想自由、學術自由,而不是千篇一律和千人一面。硅谷是創新之谷,硅谷也是全球最開放、最自由、最富于創造力的技術和商業思想高地。
實踐一再證明,哪里擁有寬松、寬容、寬厚的文化氛圍和有利于企業和企業家成長的體制優勢,那里就會活躍著企業家精神,就有創新人才的井噴式涌現,就有創新資本的蜂擁而至,就會誕生層出不盡的創新成果。
03 華為的創新觀:“沒有開放的學術自由,就不可能有創造力”
華為的創新離不開深圳的開放環境,離不開深圳特區對制度創新的包容、對新生事物的鼓勵與支持。這幾年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感興趣研究華為的員工普遍持股制模式,但華為如果不是誕生和成長于深圳這樣一個體制改革實驗區,員工普遍持股制大概率會以所謂的“非法集資”而被禁止,而走向消亡。
當然,華為的創新也是企業家精神最充分、最生動、最成功展現的案例。過去10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8500億人民幣,年均占銷售額15%以上;每年在基礎研究領域投入超過200億人民幣,在全球建立了68個基礎技術實驗室,與全球許多一流大學建立了172個聯合創新實驗室。華為20萬員工中,約一半以上是研發人員,是全球最大規模的研發團隊。截止2021年底,華為擁有11萬項有效授權專利,90%以上是發明專利。
華為在光傳輸、云計算、5G和人工智能等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這得益于長期的高密度的資本投入、高密度的人才匯聚,還有一條法寶:逆周期創新投入。2001年的全球IT泡沫、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2019年以來的美國對華為的極限制裁、當下的全球經濟衰退,每一次危機華為都把它轉化和力求轉化為人才機遇、創新機遇、發展機遇。2021年在銷售額下降28.9%的背景下,華為研發投入高達1427億,占全年銷售收入22.4%;2022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1100億,占銷售額之比超過25%。
華為在創新方面一以貫之的戰略設計、激進而長期的戰略投入、堅定而開放的全球人才布局、對基礎研究的重視,都在彰顯著華為高層領導群體的企業家精神:使命精神,奉獻精神,冒險精神。
華為的創新也和任正非幾十年來所營造的自由、寬松、包容的研發文化有絕大關系。任正非多次講道:沒有開放的學術自由,就不可能有創造力。“科學家是沒有邊界的,是相互啟發的。允許科學家在喇叭口里面胡說八道,專家們可以胡說四道……”“科學家要多在一起喝咖啡,促進思想碰撞,雜交,才能井噴創造新思想……”“任何人一個不經意的小火花,可以啟發很多人,點燃熊熊大火”“要把專家和科學家的觀點原汁原味地開放,特別是吵架的觀點,我期望點燃兩座火山讓他們去吵去,總能打出一堆結果來。……我希望吵得更厲害,拿個小扇子把火燒得更旺,不要學鐵扇公主把火扇熄了”……
這就是一個胸懷世界、胸懷未來的中國企業家的人才觀和創新觀。我們為什么要創新?創新的目的是什么?讓人類世界變得更開放、更自由、更文明和更美好。但愿我們國家能夠誕生和成長出更多擁有使命精神和理想主義追求的企業家。
您的認可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