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F20250610
自我成長專刊
2025年高考特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 第1023 篇文章
今天開始將要進行為期兩天的高考,祝各位考生順利。也祝愿在人生各自“考場”奮戰的你,也能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面對高考,或者其他的重大關頭,我們總被教導“一定要積極心態”,“你相信成功,最后就更有可能成功”,卻很少有人會說 ——適度的悲觀主義,反而能讓你更專注腳下的路。
這便是我們想告訴給各種“考生”的。
這里的悲觀不是自我否定,而是跳脫非黑即白的結果焦慮:
接受努力未必立刻見效的現實,承認過程比滿分更值得記錄,清醒認知未來有千萬種可能,此刻的汗水只是其中一味注腳。
生活中,我是一個堅定的樂觀主義者,相信光明,暢談理想,倡導幸福感和意義感。
但我仍然認為應當用某種方式接受適度的悲觀主義,尤其是在為了某個目標而奮斗的時候。
為什么這么說呢?
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消極想象”這一概念。
消極想象的起源
消極想象是斯多葛主義哲學中的一種心理訓練方法,拉丁語“premeditatio malorum”,意為“預謀逆境”。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不斷被負面消息滾動刷屏的噩夢,實際上這是一個有助于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強大工具。
這種做法最早是由古羅馬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塞涅卡在公元前4年左右提出的。
在《致盧西利烏斯的信》中,塞涅卡鼓勵人們反思可能的損失和不幸,不是要讓我們變得杞人憂天,而是為了消解恐懼并培養感激之情。
愛比克泰德,公元50年左右從奴隸成長為一名哲學家,他讓我們知道,想象逆境有助于培養韌性,擺脫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
羅馬皇帝馬庫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的《沉思錄》至今仍被廣泛閱讀,他將“消極想象”作為日常冥修的一部分,并不斷提醒自己世事無常,以便在面對挫折時可以泰然處之。
這三位思想家留下的不只是古老的智慧,更是實用的心理訓練方法。
如今現代科學也可以驗證,這些千年前的洞見確實蘊含著真理。
為什么要做最壞的打算?
讓我們回到現在來思考這個問題:
為什么我們要有意識地花時間去預想挫折,失望,甚至是死亡呢?
因為這樣做能讓你活得更充實、更平和、更專注于當下。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人生目標”和“生活意義”二者的區別:
前者是目標導向的,它是你的使命,你的雄心壯志,是你奮力攀登的人生高峰;
后者則關注過程本身,重在體驗做有意義的事情時的喜悅之情,即使最后并沒有十分重大或耀眼的成就。
“消極想象”能幫我們從“人生目標”的壓力中解脫出來,同時提醒我們珍惜“生活意義”。
具體方法如下:
1、過程重于結果
當你認為自己無法實現某個目標時,不管是寫作,創業,還是爬山,你都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
不管結果如何,我是否享受這個過程?
“消極想象”幫助我們忘掉結果,轉而體驗過程本身。
如果你能從日常的點滴中獲取能量,那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獎勵,這正是“生活意義”的真諦。
2、享受意外驚喜
假如你的夢想是登上某座高峰,在攀登的過程中,你發現一處令人驚嘆的山谷,這并不在你的計劃之內,但卻心生喜愛,于是決定停下腳步,在此駐留并探索。
通過設想失敗的結果:永遠也無法登頂,可以讓你保持思維上的靈活度,在沿途發現意想不到的人生意義與喜悅。
生活中一些最美好的部分往往發生在偶爾偏離正常軌道的時候。
“消極想象”可以幫助你擺脫既定路徑的束縛,對可能性持開放態度。
3、避免“享樂適應癥”的陷阱
“享樂適應癥”指的是人類對快樂的適應能力,當環境的改變給人帶來快樂時,人們通常會很快習慣這種改變,恢復到平常的快樂程度,并不能長久地維持這種快樂?。
當你終于實現某個目標,可能是升職、買房或者是達成個人最好成績,那一瞬間你會感覺很棒,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會煙消云散。
我們人類天生就傾向于將非凡的成就正常化。
但如果你經常練習“消極想象”,設想目標根本無法實現,最終是否達成目標就會變得沒那么重要,你不再追逐那些注定消退的短暫快樂,而是轉向當下真正有意義的事物。
當你不再執著于結果時,你就擺脫了“等到……時,我就會快樂”的陷阱,開始生活在“我現在很開心,因為……”中。
終極啟示:
做最壞的打算,過最好的人生
古代斯多葛學派絕不是虛無主義者,更不是想讓你變得消沉。
他們是非常務實的人,致力于幫助人們活得更通透、更睿智、更具韌性。
沒錯,設想失敗,設想一切并不會如愿,這不是為了嚇唬自己,而是為了解放自己。
當你在做以下這些事的時候,都是在“做最壞的打算”:
不再執著于遠大的目標
學會享受過程的樂趣
發現并接受意外驚喜
避免“享樂適應癥”陷阱
簡而言之,你建立了一個更加腳踏實地、目標驅動的生活。
因為有這樣一個悖論:
我們對可能發生的錯誤所做的心理準備越多,就越能自由地擁抱眼前的正確事物。
End
作者 |喬丹·格魯梅特,畢業于密歇根大學和西北大學,《用途代碼》的作者。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進行修改和增刪。
翻譯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何秋焱(245)
校對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校對團隊
編輯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殷越
聯系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coffeepr@qq.com
再推薦你幾篇好文章
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會員】,加入一杯咖啡會員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