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中醫指針療法(又名五絕指針療法)是一種以手指代針、隔衣點穴的中醫外治療法,融合了傳統指針技術、武術點打技藝及現代醫學原理,至今已有百年傳承歷史。以下從核心特點、傳承脈絡、技術原理及社會影響等方面綜合介紹:
一、療法定義與起源
核心形式:以手指代替針具,在人體經絡穴位上施以“點打、點壓、點揉、點擦、點振”五種指法(合稱“五絕”),隔衣操作,無需直接接觸皮膚或器械輔助。
理論基礎:以中醫陰陽五行學說、經絡學說和臟象學說為指導,強調整體辨證與氣血調和。
歷史淵源:起源于清末民初,由張劍鋒的太祖母(人稱“張大奶奶”)以“手掐治急癥”技法救治鄉鄰,后經家族四代傳承,至第三代張寶增(張劍鋒之父)于1991年系統化命名為“五絕指針療法”。
二、技術原理與特點
1. 五行對應五臟的指法體系
每種指法對應五行及臟腑功能調節:
點打(金):調肺與大腸,祛寒宣肺;
點壓(水):調腎與膀胱,鎮熱消腫;
點揉(土):調脾胃,平衡氣血;
點擦(火):調心與小腸,疏通經絡;
點振(木):調肝膽,促循環,緩解痙攣。
手型分類:輕手法(中指繃直,拇指外展)用于兒童及虛癥;重手法(四指盤壓中指)用于實癥強力瀉邪。
2. 快速無創的臨床優勢
每次治療僅需5-7分鐘,可同時調理全身十多條經脈、近200個穴位;
見效迅速,如疼痛、暈眩等癥狀??杉磿r緩解(“疼立止,暈即清”);
適應癥廣泛:涵蓋結石病(膽/腎結石)、各類疼痛(頭痛/關節痛)、婦科疾?。ㄍ唇?乳腺增生)、小兒消化不良及急癥(中暑/暈厥)等。
3. 結石治療的創新突破
通過刺激章門、京門等穴位,結合“開竅周天法”、“疏肝利膽法”等手法組合,促進膽囊收縮與結石自然排出,2-7天可見排石效果,避免了手術風險。
三、傳承與創新
四代傳承:
第一代:太祖母“張大奶奶”(清末民初);
第二代:祖母劉克敏;
第三代:張寶增(正式命名“五絕指針療法”);
第四代:張劍鋒(1977年生),河北中醫學院畢業,現為保定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24年認證)。
標準化與現代化:
張劍鋒推動“五指歸一”手型革新,結合解剖學優化力度精準性;
主導省級課題《五絕指針療法治療結石癥》,獲“國際領先水平”鑒定;
在北京房山區龍河醫院設立診室,整合超聲/CT影像技術提升診斷精度。
四、社會影響與非遺保護
非遺認證:
2019年列入涿州市非遺,2021年升格為保定市級非遺。
公益與傳播:
常年開展鄉村/社區義診(如涿州永濟公園、范陽園);
打破家族秘傳,開設公眾培訓班培養學員;
亮相央視《中國當代名醫》、2024年中醫春晚等平臺。
打假維權:2024年公開譴責某機構冒用“五絕指針”名號,強調需經嚴格培訓認證。
五、總結
張氏中醫指針療法以“守正創新”為核心,既保留了中醫急癥救治的傳統優勢(如隔衣點穴、無創速效),又通過科學驗證與技術創新(如結石治療標準化)拓展了現代應用場景。其作為非遺項目的活態傳承模式——兼顧臨床實效、公益普及與學術深耕——為傳統醫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