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一大學國有資產管理處(招標與采購中心)發布一則《咸陽校區管委會法律咨詢服務采購結果公告》在法律圈刷屏(詳見《名校采購“法律咨詢服務”,法律公司成首選,律所成了“備胎”》一文),令很多律師震驚和不解,疑惑為何明明有律所參與競標,為何會選擇法律公司,而且是兩家法律公司作為排名前兩位的候選人。
從“結果公告”看,法律公司擠走律所已經定局,因為這是結果公告,說明已經走完了競標投標流程,而且公告期只有一天,看到公告想要提什么異議也來不及了。據此可以推斷,此單的高校法律服務業務的采購競爭中,法律公司擊敗律所已成定局。
“結果公告”之所以引發大面積的律師震驚,主要還是對于很多人傳統認識的震驚。在很多律師的認識里,法律顧問業務,尤其是來自體制內的顧問業務,一直都是律所的天下。公職單位的法律顧問選擇,一直是注重招牌的,除了價格之外,往往提前設置律所、執業資質、律所規模等條件要求。沒想到,如今的名校選購法律服務,居然開始不要求律所資質了。
律師行業,歷來對掛名公職單位法律顧問十分的注重,不信可以看看,律所、律師的宣傳頁面,很大的比重是擔任某某單位的法律顧問。為了保住這塊既能賺取名聲,又能趁機擴大業務的“自留地”,曾經有地方公職單位的法律顧問采購競標結果顯示,有很多律師都是每年1元錢的價格參加投標,不惜搭進去幾萬元的競標費等。
法律公司開始入職公有單位的法律顧問領域,公有單位開始不要求法律顧問的律所資質,恐怕,這才是這么“結果公告”令很多律師感到危機感的主要原因吧?其實,法律公司正在擠壓律師業務中的法律顧問領域,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
相信大家都在網上見過,有律師發文哀嘆,這兩年自己的法律顧問單位流失的文章,即便不流失的顧問單位,也在要求律師降低顧問費用。很多人將這種現象的成因歸咎于,經濟下行和同行之間的競爭,沒有發現和想到的是,很多中小企業的法律顧問業務,正在被法律公司以低價或其他的方式拉走。
有律師就曾經發帖稱,近年來,自己身邊的大量法律顧問單位流失,很多顧問單位都跑到了法律公司那里。律師們覺得每年兩三萬元的顧問費已經很低了,根本不值得做了,可沒想到,人家法律公司的每年法律顧問報價只有每年2000元。
網上有賬號發布的內容是,自己注銷了律師證,專供法律服務公司領域,主打的一塊業務就是法律顧問,每天發文介紹自己如何能維護“公平正義”、“保障客戶權益”;還有帖文顯示,有法律公司從業人員出來炫耀,自己手里有五六十家顧問單位,就算每家只收一千元的顧問費,但架不住數量優勢,每年也有幾萬元的保底收入;更有法律公司乃至部分的律師,在網上發文稱,僅需每年幾百元,就可以提供一年的法律顧問服務......
司法案件的訴訟代理業務,是法律規定只有律師可以代理的,可法律顧問業務,則是法律沒有規定從業資格的。因此,在此領域,法律市場化的當下,勢必形成法律公司跟律所相互競爭的局面。
一些法律公司通過價格優勢、宣傳策略等優勢,正在擠壓律師的相關業務,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法律顧問為代表的非訴業務,才是傳統律師行業的業務“大頭”和主要的盈利陣地。
大家熟知的律師作用,往往是通過打官司認識的,可律所、律師的營收大戶,是非訴領域。這也是為何很多大型律所寧可不要一年幾萬元的顧問費,不惜虧本賺吆喝的,也要保住當地政府機關、知名大企業法律顧問的原因。
AI提供的2022年度統計數據顯示,律師辦理非訴案件的數量占比為11.11%,而非訴訟業務的總體占比則更高,達到80%左右。非訴業務主要包括法律顧問、公司業務、證券金融、招標投標等領域,主要涉及到咨詢、代書服務、專項法律服務等方面,不涉及訴訟和仲裁案件的代理,側重于預防糾紛和管理法律風險。
另有資料統計顯示,2023年,我國律師法律行業的市場規模是1850億元,其中,主要是糾紛債務司法追償類的民商事訴訟業務,占比32%;犯罪案件辯護類刑事代理業務占比12%,行政案件、公益訴訟類的訴訟代理占比8%,而法律顧問、法律活動指導、債務催收、上市公司審查等非訴法律服務業務,占到了48%,近乎一半的比重。
如今,知名高校已經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放松了對法律顧問單位的律所資質要求,等于觸動了傳統律師行業的非訴業務領域,而且是公有單位這樣的大客戶領域,可想而知影響有多大。
每次寫文章,留言區里都會有些人出來懟作者,諸如寫文章不能只提問題而不給出建議,你有本事你來干之類的,仿佛只點問題不寫建議就不能寫文一樣。對于法律公司開始擠占律師法律顧問業務,筆者的建議有兩個:
一是價格戰。沒辦法,市場已經競爭到了這塊兒,你不參與價格戰,可人家已經發起了價格戰,只能被動的參與了。二是宣傳戰。很多的律所已經開始直播了,你還坐在辦公室里等上門咨詢,只能門可羅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