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過時的數據,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人生軌跡
“我動了太多人的蛋糕了,不管以后發生啥事,希望大家記住,我對得起大家。” 鏡頭前,坐擁2800萬粉絲的“網紅名師” 張雪峰哽咽著,眼含熱淚向屏幕深深鞠躬,“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在網上出現了。”
這一幕發生在6月初的直播間。短短3分鐘的視頻瞬間沖上熱搜,24小時內播放量突破8000萬,評論區涌現12萬條家長留言。高考前夕,這位被稱為“升學教父”的頂流突然按下暫停鍵,留下無數錯愕的考生家長。
當張雪峰宣布停播兩個月的決定時,一位家長在評論區寫下了這樣的心聲:“我兒子去年因您一句話改了志愿,現在在985學冷門專業天天哭。謝謝您這次選擇閉嘴。”這條獲贊74萬的留言,像一記重錘敲在教育流量的神經上。
張雪峰是個牛人,在抖音粉絲量僅次于董宇輝,絕對是頭部超級大網紅,而且靠輔導高考填志愿,發了巨財。
一、寒門逆襲:從蜷縮會議桌下的北漂到“升學教父”
張雪峰的起點,遠比大多數追隨他的考生更加艱難。1984年寒冬,他出生在黑龍江齊齊哈爾一個普通家庭。“別人說自己家窮,說的是窮得叮當響,而我們家響都不響。”張雪峰曾如此自嘲幼時的貧困。
在嚴厲的家教中長大,他記憶最深的一次懲罰是向鄰居要了半根玉米,被母親痛打一頓。“你這是占人家便宜,我的好兒子怎么能做這種事?”母親邊打邊心疼地說。這段經歷塑造了他日后對成功的強烈渴望。
高考成為他命運的轉折點。考入鄭州大學后,一次主持大賽的銀獎讓他發現了表達的天賦。畢業后懷揣2000元闖蕩北京,創業初期的張雪峰甚至住在辦公室里,寒冬蜷縮在會議桌下取暖。
命運的轉機出現在2016年。一段《七分鐘解讀985高校》的視頻意外爆紅,他用東北腔調侃著:“有的985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只能在食堂賣早點”、“選專業別聽爸媽的,他們可能連PPT都不會做”。這種直擊普通家庭痛點的風格,讓他在教育賽道上一夜間家喻戶曉。
(文章最后,給大家準備了當年張雪峰17分鐘封神演講視頻,張雪峰用幽默的話語,訴說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心酸和無奈)
二、信息差捕手:當志愿焦慮遇上商業變現
“張雪峰神話”的背后,是中國家庭對高考志愿的普遍焦慮。《中國家庭教育焦慮白皮書》數據顯示:高考前一個月,87%的家長日均搜索志愿填報信息超2小時,65%的直播觀眾會因網紅推薦臨時更改志愿方案。
張雪峰精準捕捉了這種焦慮。他常掛在嘴邊的 “選擇大于努力” 成為千萬家庭的信條。
今年3月,他創立的峰學未來推出兩款高價服務——12999元的“夢想卡”和18999元的“圓夢卡”,短短20分鐘內全國多數省份名額售罄。
在直播間,他以犀利的言辭打破信息壁壘:
“理科590報新聞?你會崩潰的!閉著眼睛摸個專業都比新聞好!”
“學金融?家里沒資源沒人脈又‘豁不出去’,別想賺大錢。”
這些直白的“真相”讓家長奉為報考準則。2023年,被他“唱衰”的新聞學專業在山東錄取位次暴跌,川大新聞學降3607位,中國傳媒大學降2496位。但同時也引發巨大爭議——2024年他因“文科都是服務業”的言論被文科博主告上法庭。
三、雙面教育:直播間的“現實”與富豪父親的“后路”
耐人尋味的是,張雪峰在教育公眾與對待自己女兒的方式上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兩套邏輯。
在直播間,他高呼 “知識改變命運” ,鼓勵普通學子拼搏奮斗。而談到女兒的未來時,他卻輕松表示:“我女兒要是學習不好,就混個本科,然后進銀行——我兩家公司存款都過億,她想進哪個銀行,我就把錢存哪家。”
他為女兒取名“張姩菡”,諧音“念寒”,寓意不忘本,但給予的卻是遠離寒門的生活:國際學校避開中考壓力、高爾夫代替玻璃球、計劃香港留學避開高考獨木橋。他的教育理念是 “你想怎樣就怎樣,我作為父母,是你堅強的后盾”。
這種雙重標準在商業版圖上同樣明顯。天眼查顯示,張雪峰以女兒名義注冊近40枚商標,涵蓋機械設備、軍火煙火等類別。
今年7月,他跨界投資1600萬元入股創投基金,從“張老師”轉型為 “張老板”。目前他在8家企業擔任股東,9家企業擔任高管,商業觸角從教育延伸到文旅、創投。
四、告別真相:當教育流量遭遇現實之痛
停播的導火索,是一封來自湖北黃岡高三班主任的聯名信:
“您直播間里說‘法學連續五年紅牌專業’,我們班32個想報法學的孩子集體失眠……后來查證,那是2016年的數據。”
信中附帶的真實數據顯示,五院四系法學院近三年平均就業率達91%。
張雪峰在內部會議上承認:“流量放大效應下,每一句話都可能改變孩子的人生軌跡。”
這封來信撕開了教育直播的遮羞布——當片面信息被包裝成絕對真理,焦慮就成為最好的流量變現工具。
停播背后,一場行業整頓正在發生:
- 某知識付費平臺下架21個“速成志愿規劃師”課程
- 抖音上線“高考信息真實性”標簽系統
- 中國教育學會擬出臺《教育類直播內容規范》
而張雪峰團隊的轉型方向耐人尋味:聯合6所雙一流高校制作《專業真相白皮書》、與衡水中學等名校合作“校長直通車”、推出三天冷靜決策工具包。這些動作,暗示著從“網紅導師”向 “公益教育者” 的轉身。
五、志愿迷宮:兩套邏輯的生死博弈
張雪峰現象折射出當代中國教育的深層矛盾——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位與市場機構的野蠻生長。
傳統學校的職業生涯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化的職業測評、脫離行業實際的講座、滯后數年的就業數據。
而張雪峰們提供的“解決方案”,看似一針見血,實則也充滿風險:
1、市場機構
優勢:
- 實時更新的行業動態
- 直擊痛點的信息解讀
- 一對一服務的精準性
劣勢:
- 利益驅動的專業推薦(某機構志愿咨詢毛利率高達89.34%)
- 片面信息制造焦慮
- 動輒上萬的費用門檻
2、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優勢:
- 公益屬性無商業動機
- 系統性的生涯教育
- 校友資源的真實案例
劣勢:
- 教師缺乏行業經驗
- 課程脫離實際需求
- 數據更新嚴重滯后
當一位985招生老師無奈質問家長:“張雪峰自己既不是名校畢業,也沒在大公司干過,你們為啥信他不信我們?”時,整個教育體系都應感到羞愧。
當某平臺再次遞上500萬坑位費邀約張雪峰時,張雪峰的助理婉拒了:“這兩個月,我們都要學會對知識保持敬畏。”
或許,中國考生真正需要的不是另一個“人生導師”,而是打破信息特權的平等通道。畢竟,高考志愿終究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不是任何人的生意。
就在火土剛寫完這些文字的時候,手機彈出消息:張雪峰“撤回”停播,官宣將連開15場直播連麥。
難道,這場從停播時的眼含熱淚,到復播后連麥15場,又是一次流量炒作?
看來張雪峰事件才剛剛開始......
你認為,張雪峰是否通過刺激家長的焦慮情緒,來割韭菜?
(張雪峰17分鐘封神演講視頻:張雪峰用幽默的話語,訴說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心酸和無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