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的時間里,
我們就像養自己的孩子一樣,
一天天看著“拉索”長大。
何會海·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格致論道第117期 | 2025年1月18日 北京
大家好,我是何會海。我來自河北昌黎,一個小縣城。我高中的時候特別喜歡物理,甚至到了迷戀的程度,不顧師長們的反對,毅然考取了北大物理系。我在北大物理系經受了好多年殘酷的智商碾壓后,最后進入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高能物理研究所是做粒子物理的,中國首個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就誕生在這里。它用加速器把粒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然后讓它們對撞,就可以撞出微觀世界的奧秘。
在世界范圍內,這種加速器大概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在那之前科學家是怎樣獲取高能粒子的呢?答案就是宇宙線,也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在1912年的時候,奧地利有一個科學家叫做維克托·弗朗西斯·赫斯,他乘坐氣球上升到5000米的高空,這種行為在那時候是非常危險的。不過,他發現了來自太陽系之外的一種能量非常高的微觀粒子,于是就把它命名為宇宙線,從此打開了粒子物理學的大門,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宇宙線的能量非常高,最高能量的宇宙線比我們人類加速器能加速到的最高能量還要高3000萬倍。那么,宇宙加速器是怎么把粒子加速到這么高能量的呢?這個問題經過了100多年,科學家還沒有搞明白。所以宇宙線的起源就成為一個“世紀之謎”,是我們21世紀十一大科學難題之一。
宇宙線來自遙遠的宇宙,它攜帶了我們宇宙起源以及高能天體演化的信息,因此也叫做“物質信使”,是我們研究暗物質等新物理最好的利器。
雖然宇宙線這么重要,但是探測宇宙線非常困難。因為我們的大氣對宇宙線是不透明的,你要測量宇宙線就得跳出大氣層,到衛星或者空間站上面去測量。
但是,隨著你想要尋找的宇宙線能量的升高,粒子的數目會急劇地下降,最高能量的宇宙線每平方公里100年才會有一個。你用衛星或者去空間站上花很多年,都接不到足夠的宇宙線用于科學研究,那怎么辦呢?
好在宇宙線轟擊大氣的時候,還會產生很多次級高能粒子。這些高能粒子打到地面上來,會在億分之一秒的時間里形成一場粒子雨。通過測量這些次級粒子,就可以實現對原初粒子的探測。而這種測量一般會在高山上進行,探測的場所就是高山宇宙線觀測站。
我們中國的宇宙線研究歷史非常悠久。在1954年的時候,先輩們就在海拔3220米的云南落雪山建了我們中國的第一個高山宇宙線觀測站。之后我們中國的科學家又在很多地方展開了宇宙線的研究。這里面最有名的是位于海拔5100米的西藏甘巴拉山的觀測站,還有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宇宙線觀測站。
▲河北興隆
中國的第一臺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1989)
我在參加工作的時候,先是在當時的北京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做大氣切倫科夫的研究,一做就是10年。我們這個望遠鏡直徑1.5米,焦平面上只有1個光電倍增管。那當時世界上的同類望遠鏡有多大呢?直徑10米,在焦平面上有1000個左右的光電倍增管。這個落后的程度可想而知。
▲中意合作ARGO-YBJ實驗(1998-2013)
接下來的10年,我們到了西藏羊八井做ARGO-YBJ實驗。這個實驗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全覆蓋地毯式高海拔地面粒子陣列,已經很先進了,但是它的核心技術是別人的。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飛速發展,終于有一天,我們有條件去建設我們自己的探測器了,于是就瞄準宇宙線起源這一世紀難題。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
LHAASO(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
我們在2008年提出了建設一平方公里這么大、世界領先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它的英文縮寫是LHAASO,大家都習慣叫它“拉索”。
為拉索挑一個家
已完成:20%//////////
想要建一個站,首先要去做選址。拉索的選址有很多要求,比方說要位于4000-5000米的海拔高度之間,還要有一塊面積大約1平方公里的平地,四周不能有遮擋,同時附近要有機場、有公路、有光纖、有醫院等設施。即便是在我們中國,要去尋找這樣的一個地方也并不容易。
我們大概花了6年的時間,在4個省的5個地方做選址的踏勘。很自豪地講,我是我們團隊里面唯一一個踏勘過所有5個站址的人,我還是唯一一個獨身去闖世界屋脊上的西藏阿里的成員。
但是我不會開車,我還暈車。在青海玉樹的時候,我遭遇了人生中一次很嚴重的暈車,再加上高反,那真的是非常“美妙”的體驗,讓你這輩子都不會再想去體驗了。
在云南香格里拉選址的時候,有一天我們一大早就坐車去到山腳下,然后徒步爬山。爬過一座小山之后,在山的那邊跟馬隊會合,再騎馬上山。
給我牽馬的是一個藏族的小男孩,他一路上都在跟我說:“大哥,我這個馬才兩歲,它還是個孩子,走山路很累的,高海拔缺氧,上坡的時候你能不能不騎它?”
我一想,上坡的時候不騎它,那我要它干嘛啊?但是我這人臉皮比較薄,又不好意思說,所以就在上坡的時候一直自己走。實在不行的時候,我就賴在馬上不下來了。
最后我們爬到了山頂,人困馬乏,又餓又渴,再加上高反,本來就難受。再往山上一看,滿眼的都是細雨蒙蒙、一片迷茫的樣子,1平方公里內的場地上山巒起伏,海拔落差最高有150米,當時我的眼淚就下來了,在這樣的地方,將來怎么去建觀測站呢?
所以后來,我們就把站址鎖定在了四川稻城海子山。這個地方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大概只有10公里,離最近的公路只有100多米。這個場地也非常平整,整個1平方公里內的海拔落差大概只有35米。
稻城的亞丁景區非常漂亮,而且世界有名。但是當時拉索的站址是人跡罕至的無人區。
這個站址里面怪石嶙峋,什么樣的石頭都有,房子這么大的石頭到處都是,各種各樣。這張圖我特別喜歡,你們看像不像一個小老鼠?特別可愛,這是我自己從各種角度照的。
這張看著像什么?是不是有點像蝠鲼?但是現在這個石頭已經沒有了。
在夏天的時候,很多高海拔地區獨有的奇花異草在這里競相開放,真的非常漂亮。也有小動物們到我們這個站址來,晚上你還會聽到狼嚎。
這只小狐貍基本上已經成為我們的朋友,這只野豬是隔壁家的,我叫它彭彭,偶爾也會來拜訪。
這是我拍的一個民宿,真的是人間仙境的感覺。
必先利其器
已完成:40%//////////
在選址的過程中,我們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的預先研究。
▲從左到右:北京、西藏羊八井、四川稻城
這個流程一般是我們先在北京的高能所做原理性的樣機研究,然后到西藏羊八井去做長時間的實地測試,然后再到實際站址海子山去做驗證。
我們有一個繆子探測器,就是去測量繆子(μ子)的。在我們地球表面,每平方厘米的面積上每一分鐘都會有一個繆子穿過你的身體。所以在座的各位現在就沐浴在繆子雨當中。
這個探測器中間的主體是一個直徑7米、高1.2米的袋子,里面充滿了超純水。超純水是純得不能再純的氫二氧一,什么雜質都沒有。這個水放了20年之后還可以喝,甚至比我們的純凈水還要好很多。但是,我們要保證這個水在高海拔地區不結冰。 高海拔地區的常年的平均氣溫在 0℃以下,最冷的時候能夠達到-30℃,你怎么保證它不結冰呢?很簡單,去加熱就可以了。
但是,我們的繆子探測器有1188個,加在一塊就有5萬噸超純水,在20年的時間里會產生一大筆運行費,我們舍不得花這個錢。
于是,我們就把繆子探測器下沉到一定的深度,讓它處在一個溫度零上的環境里,這樣再加保溫的成本就低很多了。
當時提出了這個設計之后,我們就在西藏的羊八井去做這個實驗。這些塑料大棚其實不是給人用的,而是給探測器保溫的。
但是后來我們把站址選在了稻城,稻城的土壤含水率又比羊八井高很多,這點對于保溫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于是我們又更改了設計,在稻城又做了幾年的測試。整個繆子探測器測試大概就經過了五六年的時間。
當然,你要做一個世界上最好的探測器,肯定需要有一些創新性的技術在里邊。我們在一平方公里的場地上有6000多個探測器,每個探測器上都有一塊表,要去把這6000多塊表同步對好,其實是一件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南昌開會,講完之后有一位老師找到我說,他們在做一個叫做“小白兔”的技術,問我需要不需要。我當時就說這個東西太好了,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東西。
為什么叫小白兔呢?因為《愛麗絲漫游仙境奇遇記》里面的兔子先生身上老戴著一塊表,時間對它很重要。而對我們拉索來說,時間也是很重要的。
當時這套技術能夠實現1納秒的精度,也就是1秒的十億分之一, 但是我們的要求要比這個還要高。
我們團隊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最后實現了0.2納秒,精度是之前的5倍,現在很多對時間要求高的實驗都在用我們這套“小白兔”的技術。
辣叟為拉索巡山
已完成:60%//////////
萬事俱備,開工建設,我們這樣一個科研團隊立馬華麗變身成一個工程建設團隊。
從北京到成都再到稻城這條航線基本上成了我們的專線。
我是比較喜歡吃辣子,所以號稱“辣叟”。我每個月要去上一次山。我在高原上缺氧的時候腦子會變笨,但是運動的時候大腦供氧就會比較充足,所以我喜歡在場地上走來走去的,就像《大王叫我來巡山》里面的小妖。這么多年,我把場地的每個角落都走遍了,自稱“辣叟”巡山。
給大家看一些我們建設期的照片。
在2017年,我們場地實現了“四通一平”,大概是這樣的。
到了2018年探測器進場,中間是一個水池子。
為了早出成果,我們這個探測器采用了邊建設、邊運行的方針。于是在2019年,1/4陣列和1/2陣列先后建成并投入運行。
在2020年,3/4的陣列就投入運行了。
到2021年,我們整個陣列就已經建設完畢,全部投入運行了。這張照片非常漂亮,可以看到4種探測器組成了3大陣列。
▲繆子探測器+閃爍體探測器
中間的一個個大土包就是繆子探測器,那個綠色的叫做閃爍體探測器。我們有1188個繆子探測器,5216個閃爍體探測器。
▲水切倫科夫探測器
這是中間大水池的照片,有3.5個“水立方”加在一塊兒那么大,一共有三個水池,這是其中的一個水池。
▲水切倫科夫探測器
這是另一個水池的照片,非常漂亮,但現在再也看不到了。為什么呢?因為灌上4.5米深的水之后,再也沒辦法看到這么美的景象了。
▲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
場地中間還有18臺切倫科夫望遠鏡,它們就像眼睛一樣看著帶電粒子穿過大氣。
宇宙中最耀眼的煙花
已完成:70%//////////
拉索剛開始運行時,我們就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科學成果。
我們發現了12個超高能伽馬射線源,可以說開啟了人類觀測超高能伽馬射線天文的窗口。
同時,我們看到了人類所看到的最高能量的光子。
我們給宇宙拍了第一張最高能段的照片,我覺得很漂亮。只不過中間有兩個窟窿,那是地球遮擋的效應引起的。
當然我們也很幸運。我們開始觀測不久,就捕捉到了人類歷史上發現的最亮的一個伽馬射線暴(Gamma Ray Burst,GRB)——GRB221009A(BOAT)。
這是2022年10月9日發生的,我們把它叫做“宇宙最耀眼的煙花”。據此我們也得到了非常好的物理結果。
當然,拉索的結果不止這么多,我們有很多結果,還在不斷地產生新的結果,每年你都會看到相關的報道。
15年養一個娃
已完成:80%//////////
最后,給大家分享一些拉索的照片。
這張照片是新華社的一位大師拍的:在4400米的海拔上飛檐走壁。
這張是在-27℃的屋頂上坐看牛郎織女星的浪漫。
這張照片是一位工人在休息,這形象非常像羅丹的《思想者》。
這張讓我最能想起《雪山飛狐》里面的主題曲。
在高海拔的地方呼吸一口,大概只能得到海平面50%的氧氣,所以你很快就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就會產生高反頭疼一系列的癥狀。但是我們的博士們還要抬著探測器,蹚過冰冷的小溪,爬上巨石,然后去工作,其艱苦程度其實是可想而知的。
這些非常酷的照片都是我自己。
這個圖我把它取名叫兩小無猜,是我跟一個同事在討論問題。
這是我吃了一口藏族的奶渣,真的是很酸爽。
讓我有點小驕傲的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我們還在中午舉辦海子山午飯學術沙龍。
從2008年開始預先研究,到2023年拉索最終通過國家的正式驗收,15年的時間里,我們就像養自己的孩子一樣,一天天看著拉索長大。心中沒有辛苦,有的只是一種幸福。這份辛苦付出,也恰恰來自內心的那一絲喜愛。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心中有星辰大海,處處是詩與遠方。
謝謝大家!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科學院科普云平臺)提供技術支持。歡迎關注格致論道官網: self.org.cn,微信公眾號: SELFtalks,微博: 格致論道。
本文轉載自《格致論道講壇》微信公眾號
《物理》50年精選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