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獨立的人格與尊嚴。獲得來自父母真切的尊重,是他們內心最基礎、也最核心的心理需求之一。然而,遺憾的是,在日復一日的教養(yǎng)過程中,家長們往往不自覺地忽略了孩子這些在精神、心理和情感層面至關重要的需要。
忽視孩子尊嚴的一種普遍表現(xiàn),是將頻繁或過度的打罵奉為圭臬。
曾有一個學習頗為出色的孩子坦言對考試的恐懼,其原因令人深思:父母過高的期待如同一道無形的枷鎖,逼迫他必須達到設定的標準。達不到?暴力成了唯一的答案。
他如此描述這畸形的“分數(shù)對應法則”:90分是母親的單獨責打,80分是父親的動手,而70分則意味著父母“混合雙打”。
這個試圖以幽默包裹沉重現(xiàn)實的描述,實則是暴力教育的悲涼縮影。
類似的教育邏輯并不鮮見——諸如“我當年也是被打大的”、“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陳規(guī)陋見依然根深蒂固。成人世界常常只聚焦于行為結果,卻輕率地回避了對方式本身的審視。即便我們暫且不論這些理由的是非曲直,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在長期殘酷的打罵之下,真正能如父母所愿成長為身心健康、自信堅韌、擁有幸福感與成功人生的孩子,又有幾人?
選擇暴力手段管教孩子,往往暴露了教育方法的匱乏。某種程度上,這是教育者自身掌控力不足的一種逃避和虛弱表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確實存在一些與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觀相悖的思想糟粕,如強調絕對的“棍棒出孝子”、“大人說話小孩莫插嘴”等。這些理念本質上是封建等級制度下對家長絕對權威的單方面維護和特權的放大。
如今我們身處倡導平等、尊重人權、信息高度互通的現(xiàn)代社會。是時候徹底反思并摒棄這些來自舊時代的落后觀念了。持續(xù)或過分的打罵會給孩子帶來深遠的傷害:
第一,會制造孩子內在的屈辱感、憤怒感。
當孩子自己的身體被別人侵犯或者傷害的時候,那么內在會有嚴重的屈辱感。這種屈辱感帶來了對外界的仇恨,帶來了對外界的反抗。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辦法反抗,他也反抗不了。但是這種屈辱感會一直積累在孩子的潛意識和身體的感受里,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處理,這種憤怒、這種屈辱感不會自動消失。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家長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真正原因,你們所有的這些控制不住的情緒,都是你曾經(jīng)被壓抑下去的情緒。
第二,過度打罵會培養(yǎng)孩子在權威下屈服的這種奴才的性格,也就是奴性。
當孩子習慣性的在壓力面前屈從,就會形成一種面對壓力時的一種人格和習慣,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奴性。
第三,過度打罵孩子會帶來孩子長大之后如果他再次被打罵,被侵犯,那么潛意識他會覺得理所當然。
被打成為習慣,潛意識就會逆來順受。舉例,比如說一個小女孩從小被爸爸打,長大之后被自己老公打便不覺得有問題,最可怕的就是我們打了孩子,還告訴孩子:我們打你是因為我們愛你。
所以孩子呢,就會把被打和得到愛這件事情連接起來,別人打我,潛意識就會覺得這是愛我,自己打孩子,潛意識也會覺得這是愛孩子的表現(xiàn),這是對孩子好的表現(xiàn)。于是就形成了持續(xù)的被別人打一輩子或者一輩子打別人的互動模式。
第四,過度打罵孩子還會導致可能個別的孩子抑郁甚至自殺的這種現(xiàn)象。
那么,家長經(jīng)常或喜歡或者過度的去打罵自己的孩子,或者是打罵孩子成為家長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那么,這是家長需要反思、需要成長、需要改變的部分,和我們的孩子沒有關系。
因此,當打罵成為管教的主要乃至唯一方式,家長亟需的不是指責孩子,而是深刻的自我反思與根本性的成長蛻變。
與其在無效甚至有害的暴力中徒勞消耗精力,家長更應投入時間進行自我提升。通過學習兒童發(fā)展心理學、有效溝通技巧和非暴力教養(yǎng)策略,我們將逐漸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深層心理需求,懂得如何尊重他們的獨特個體性,允許他們以自己的節(jié)奏和方式成長。當家長掌握了多元化的引導和溝通藝術時,暴力教育的依賴自然會被更為理性、建設性的方式所取代。
中華文化崇尚“中庸之道”。萬事萬物皆有其度,過猶不及,恰到好處方是境界。在教養(yǎng)問題上,過度體罰與無原則放任都不可取。關鍵在于建立尊重、理解、界限清晰且充滿支持的關系。只有在這樣的土壤中,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被看見、被珍視,才能自信、健康地向上向善生長。粗暴的棍棒,永遠敲打不出獨立的心靈與健全的人格。真正有效的教育始于尊重,精于溝通,立于無條件的愛與有原則的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