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是“高考降溫”
轉載 | 澎湃新聞評論
作者 | 熊丙奇
今日,2025高考正式拉開大幕。
根據教育部公布今年高考報名人數:2025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335萬人,比去年的1342萬人減少7萬人。根據教育部數據,這是2017年以來高考報名人數首次減少。
如何看待這一數據?有自媒體稱“高考降溫”,這是只看表面數據的非理性解讀。2025年高考人數略有減少,但不意味著升學人數減少,也不意味著普通高考競爭程度下降。
高考報名人數略微減少,主因是職業教育中高職貫通、五年一貫制培養人數增多,“分流”了高考報名人數,但總體高考升學人數、錄取人數增加的趨勢并沒有變化。隨著我國各地推進職業教育長學制培養,會把職教學生從升學負擔中解放出來,未來的高考報名人數會因此減少,而高等教育普及率會持續提高。
去年高考報名人數1342萬,曾被一些自媒體解讀為復讀生有400萬。這也是錯誤的解讀。高考報名人數,不只是普通高考報名人數,還包含職教高考人數。2024年,我國普通高中畢業生約880萬,中職學生參加職教高考人數約300萬,高考復讀生只有約160萬,占高考報名人數的比例為10%多。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高考人數為1291萬,而通過高考錄取的本專科人數為1042萬,怎么可能有400萬復讀生?
相比2024年,我國普通高中畢業生人數增加,中職畢業生人數稍微減少。根據教育部發布的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我國普通高中招生947.54萬人,比上年增加42.59萬人;2022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484.78萬人,同口徑比上年減少4.21萬人。測算下來,我國2025年總體高中畢業生人數增加。
那為何高考報名人數有所減少呢?并不是復讀生減少,而是中職學生中貫通培養,主要是中高職貫通、五年一貫制長學制培養學生增多(少數地區還推行中本貫通培養),這些學生并不參加高考,也就不計算為高考報名人數。我國早在2019年,已經取消中職畢業生升學限制,所以越來越多的中職畢業生參加高考,這是過去幾年高考報名人數增加的主因。
為探索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和吸引力,過去幾年,我國各地在中職招生、培養中,加大了貫通培養,尤其是中高職貫通、五年一貫制長學制培養力度。
據統計,2022年,我國五年制中高職貫通進高職專科院校學生數為54.29萬人(即2019年五年制招生人數),2023年,這一數據達到60.70萬人(即2020年五年制招生人數)。2000年之后,貫通培養規模進一步加大,根據各地公布的中考招生信息,有的省份中高職貫通、五年一貫制招生培養規模占中職招生比例2025年已經接近50%。
就趨勢看,隨著職業教育大力推進長學制招生培養改革,我國高考報名人數還會減少:普高畢業學生報名普通高考,少數中職畢業生報考職教高考,而中高職貫通、五年一貫制長學制培養的200~300萬學生直接通過五年制進高職,還有少部分學生通過中本貫通培養進職業本科或應用本科。
由此可得到以下幾點判斷。其一,未來幾年時間中,我國普通高考的報名人數還會增加,因為普高畢業生隨著普職比提高會增多,普通高考的競爭還是會比較激烈。考慮到這一點,我國近年來在推進優質本科院校擴容,以維持并提高優質本科高考錄取率。根據出生人口變化帶來的適齡學生變化,我國高校錄取人數會在2035年前后達到高峰,隨后逐年減少。
其二,職業教育發展長學制培養模式,包括中高職貫通、五年一貫制以及少部分中本貫通,是大勢所趨。這可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在中考時選擇中職的學生,可有更多機會選擇中高職貫通、五年一貫制,這也可把中職學生從升學壓力中解放出來,以貫通培養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其三,職業教育貫通模式,給考生和家長的啟示是,今后不必只盯著普通高考一條路。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今年的1335萬高考學生,會有超過1100萬被本專科院校錄取,再加上五年一貫制、中高職貫通進高職學生,高校本專科招生規模會接近1200萬。這要求考生和家長,都應該轉變學歷社會觀念,以能力提升為主線規劃升學、未來的學業以及職業發展。
因此,對于考生來說,要理性地看待高考報名數據的變化,要以平常的心態對待高考,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同時,要從自身興趣、能力以及長遠發展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專業,并做好高考后進大學的學業發展規劃。
文丨 熊丙奇(作者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題圖來源:新華社 *轉載已獲授權,不代表城市進化論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