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書生論劍2025年06月04日 06:50
本文目錄:
一、關于烏軍大轟炸的一些反應
二、和談花絮:還是伊斯坦布爾
三、遍地烽火:被去軍事化的俄軍將領們
四、刻赤大橋:烏克蘭安全局的行動
五、英國的選擇:進入“戰時準備狀態”
烏克蘭正在走向勝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著。2025年兒童節,一張“蜘蛛網”,可謂俄人的噩夢,烏軍創造了史詩級的戰爭奇跡。
一、關于烏軍大轟炸的一些反應
盡管俄軍在前線一些地方依舊保持攻勢,甚至攻占一些據點,小黃鵝為此興奮不已。但,前線僵局狀態沒有發生改變,而俄軍后方、國際大勢發生了的巨變,此時的俄軍不過是強弩之末,猶如1945年的日本侵略軍。
烏軍轟炸俄境機場,導致41多架戰略轟炸機被毀,本文不再細談,參見本號之文《暴風雨的前奏:評烏軍大轟炸》、《歐洲崛起的縮影:德國新局之烏軍強勢攻襲》。
俄人承認無人機攻擊下,一些機場飛機著火了,毀掉十多架飛機。以俄人思維,莫斯科號沉沒不過是煙頭之禍。無人機之火比煙頭嚴重多了,十多架損毀可信?
一些黃鵝仍在渲染恐鵝氣氛,什么普汀和川普還沒表態,滿滿地神秘心理、迷信思維。俄軍1/3的戰略重器被毀,甚至包括A50,則俄人動用核武的難度加大。況且,其虛張聲勢的核武一直處于美、歐嚴密監控之下。
所謂俄人報復手段,過去幾年里,能用的已經用的差不多了。川普迄今尚未直接明確表態,僅通過白宮發言人繼續其和平的老調。但,這一回川普沒有譴責烏克蘭,大概被烏人的牌震住了——川普和萬斯欠澤倫斯基及烏人一聲“謝謝”。
澤倫斯基穿著帶“牌”的衣服去白宮,川普就看見“牌”了
二、和談花絮:還是伊斯坦布爾
2025年6月2日,烏俄雙方又一次在伊斯坦布爾舉行會談。這次會談比較特殊,前一天烏軍轟炸俄境內多處機場,后一天克里米亞大橋被炸。
與5月15日會談相比,這次會談引發的關注度低得多,談判過程僅持續約1小時,便草草結束。
短暫談判中,雙方達成的協議包括:交換至少1000名戰俘及約6000名戰斗中陣亡士兵的遺體。
一些關鍵問題上,如停火、領土與安全問題,雙方沒有達成一致,立場僵持。停火問題,烏克蘭提出30天停火,俄僅提議在遺體交接區域停火兩三天;烏克蘭要求領土完整和安全保障,俄則要求烏克蘭讓出東部四州,并強調俄的“安全保障”。
烏克蘭代表團公開了談判文本,防長烏梅羅夫稱,會談雖短暫,但交換了備忘錄。俄方代表的透明度低得多,拒絕公開其談判意向清單。
6月3日,澤倫斯基對此次談判評論道:“無條件停火、交換戰俘、遣返兒童,以及重要的一點,遣返而不是交換平民。”俄人停火“只是為了收拾戰場上的死者。我覺得——真是白癡,因為停火的意義就在于從一開始就阻止人們死亡。所以,你看他們是什么心態。對他們來說,這只是戰爭的短暫停頓。”
大約1個小時,會談如此匆匆,就像走個過場,敷衍世界輿論而已,不知土總統埃爾多安作何感想。俄人只能聽懂大炮的語言,那就繼續訴諸武力吧。于是,戰場見。
三、遍地烽火:被去軍事化的俄軍將領們
5月底以來的幾天里,雙方都在發動攻勢,都向對方發動襲擊,可謂遍地烽火,從前線到后方,甚至波及俄遠東地區的海參崴——為復仇,烏軍奇襲了犯罪的俄軍155旅。
5月31日夜至6月1日,俄軍以空前的400多架無人機襲擊了烏克蘭,即使使用了光纖技術,擊中了烏克蘭的一處訓練部隊,但一如既往,主要是還是對一些基礎設施造成被譴責的破壞,難以引起廣泛關注的戰績,尤其與烏軍史詩級的兒童節攻勢相比,幾乎被忽略了。
2025年5月30日凌晨,俄陸軍上將維克多·巴蘭尼科夫被烏軍去軍事化了。烏軍使用美國援助的射程150公里的“地面發射小直徑炸彈”(GLSDB),對其所在指揮所實施打擊,指揮所的加固掩體被完全摧毀,巴蘭尼科夫與多名高級軍官死亡,少數外圍警衛人員幸存。
俄空天軍司令謝爾蓋·科比拉什中將
6月1日,烏軍對俄軍訓練基地的導彈襲擊造成12名士兵死亡、60余人受傷。
在此背景下,俄空天軍司令謝爾蓋·科比拉什中將自殺身亡。具體情況存在不同說法,有俄軍事博主稱其在家中墜樓身亡,有的則認為其收到俄軍基地遭無人機襲擊的報告后,在辦公室飲彈自盡。官方尚未正式確認具體情形。
至于俄北方艦隊一核潛艇疑似被烏克蘭擊沉的傳言,尚未得到證實,此處不表。
即使如此,烏人給俄軍去軍事化,依舊明顯加速,而克里米亞大橋又一次被炸,是烏軍最新的杰作。
四、刻赤大橋:烏克蘭安全局的行動
烏軍兒童節大轟炸之后,關注烏俄局勢者,屏息凝神地等待著一個特殊的時刻:刻赤大橋的大限來臨。
想必俄人也感受到赤大橋“命不久矣”了,或應接不暇——烏軍近來大手筆的行動太頻繁,俄人不知該在哪兒劃紅線了。
因此,無論肉喇叭梅德韋杰夫,還是普汀或其發言人,沒有再為大橋劃紅線,擺爛了——不久后,俄人對于克里米亞甚至烏東四州,大概也是這態度,盡管萬般不舍。
終于,烏克蘭動手了,沒有讓觀眾等得太久。繼2022年和2023年后,2025年6月3日,烏克蘭第三次轟炸了克里米亞大橋。
2025.6.3 克里米亞大橋
烏克蘭安全局(SBU)實施了此次行動并負責,強調這是對俄關鍵軍事補給線的打擊。
烏國防部稱,此次行動是烏安全局精心策劃的,旨在削弱俄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據稱此次行動籌備了數月,由安全局局長瓦西里·馬柳克中將親自監督。
烏克蘭安全局、國防情報總局各自出手,不知烏克蘭還有多少個籌劃已久的計劃。作為支持者兼觀眾,筆者對此不著急,重點是每次都能取得重大勝利。
不同于此前采取的橋上油罐車方式,這一次,烏軍是在橋下采取行動。烏克蘭安全局特工“水下潛伏式”爆破技術,在橋墩下埋設了約1100公斤TNT當量的炸藥,并于凌晨4:44左右引爆。
這是烏克蘭首次在橋梁水下支撐結構上放置炸藥進行攻擊。爆炸主要針對橋梁的橋墩和水下基座,結果造成5人死亡;也有消息稱,爆炸導致兩列火車相撞,造成7人死亡、113人受傷。
評估顯示橋梁結構受損嚴重,已成為“危橋”,不適合通行。俄羅斯當局暫時關閉了大橋,禁止車輛和火車通行,并加強周邊防御。
全面戰爭爆發以來,刻赤大橋已多次被炸,運輸軍事物資和人員的功能有所弱化,但依舊是連接俄與克里米亞的主要通道,破壞大橋仍會影響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補給能力,況且烏南的俄人鐵路也遭到了烏人攻擊破壞。
攻擊大橋可以弱化俄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打擊俄人士氣與氣焰,提升烏人士氣與信心,并對烏俄軍事與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加速戰爭走向結束的進程。
英相 斯塔默
五、英國的選擇:進入“戰時準備狀態”
2025年6月2日,英國首相斯塔默宣布進入“戰時準備狀態”,主要是應對俄羅斯在歐洲的侵略行為和網絡攻擊等威脅,并計劃建造多達12艘攻擊型潛艇,增加無人機和彈藥儲備數量,以加強國防能力。
在國際上,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重大事件,反映了英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以及對歐洲安全的關注,也預示著戰爭在實質性地外溢。
斯塔默此舉是在加強英國的軍事準備,但也是對俄侵略行為可能升級、甚至鋌而走險的回應,尤其在烏克蘭為俄人“去軍事化”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下。
英相斯塔默和德國總理默茨,堪稱大變局中的歐洲之柱石、甚至是力挽狂瀾者。
回顧歷史,克里米亞戰爭,是英法打敗了俄國。日俄戰爭,是英日同盟中的日本打敗了俄國。
俄人之敗,英人似乎總在發揮作用。
立陶宛,維爾紐斯
斯塔默舉動是對澤倫斯基的重大鼓舞,在維爾紐斯召開的布加勒斯特九國和北歐國家峰會上,澤倫斯基少見的表露出更多的輕松與愉快。
6月3日,澤倫斯基稱,烏克蘭“不會接受任何最后通牒”,“當我們展現實力時,我們義無反顧,打擊軍事目標。我們不僅向俄羅斯侵略者展現實力,也向那些曾經堅定支持我們、但如今已開始動搖的盟友展現實力。對烏克蘭人的信任,以及對烏克蘭的信心,都已經恢復。”
烏戰,迎來了烏人走向勝利的轉折點,無論是從烏俄戰場,還是從國際形勢上看,莫不如此。
雖然俄人還會出一些幺蛾子,但未來值得期待。
榮耀與勝利屬于烏克蘭,不會屬于普汀與川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