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
距離小鎮高考結束,已經20年了,過得真快。
還記得高考完時的興奮,離開考場立刻回家把存了幾天的網絡小說章節看完了,然后就是等分、上學,那個暑假很輕松。
現在回頭看,高考結束,意味著人生輔助系統關閉了,生活即將發生巨大轉變,難度大增。
高考之前,從出生到學前、小學、中學,生活是高度結構化的,考大學就是明確的目標,按教學大綱好好學習就是清晰的成長路徑,時間安排緊湊,評價標準單一。
外部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圍繞高考構建了龐大的支持體系,大多數人在高考之前,只需要好好學習就行了,不需要過多操心生活規劃、目標設定、自我管理等等復雜的事,雖然學習壓力很大,但方向很清晰,自己的成長也能夠通過一次次考試展示出來。
這就像游戲中的新手村,手把手的教應該做什么,學習壓力再大,終究是簡單模式,高考結束以后,一下子就進入了真實、開放的世界,所有的困難才初見端倪。
小鎮那會,雖然已經擴招,但大學生還是比較金貴的,最起碼不用擔心就業,所以還是挺悠閑的。所以小鎮在整個大學期間,也沒有專門去實習、積累工作經驗,只是隨大流,學校說畢業前得實習,就去學校安排的地方待了一個月,就連簡歷都沒準備過,第一次認真寫簡歷,已經是30歲以后了,想要看看自己在市場上價值多少錢,才整理了一份簡歷,通過面試增加對各行業的了解。
現在太不一樣了,從高考結束,就要考慮以后如何就業。
說到這,張雪峰確實很了不起。他談的具體專業選擇、一些行業的規則等,小鎮覺得都是次要的,畢竟時代在變化,誰也說不準現在火的專業,未來如何。比如張雪峰2020年還說“別看土木和建筑不一樣,但在房地產行業,一樣賺錢”,那時候房地產雖然已顯頹勢,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仍然火爆,直到2023年下半年,房地產急轉直下,就連最核心的設計院也開始陷入困境,堂堂一級建筑師都要擺地攤、跑滴滴了。
當年選擇土木的,2024年本科畢業,真是滄海桑田。
所以今年張雪峰說可能告別直播,完全可以理解,高考志愿填報,確實非常賺錢,但風險也極高,很可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小鎮覺得,張雪峰最大的貢獻,就是告訴大家,讀大學的重點是就業,一定要以終為始。這是非常關鍵的社會思維轉變,在張雪峰出名之前,很多人報專業就是亂來,對大學寄托了過高期待。聽著“工商管理”覺得是管人的,“行政管理”似乎是培養公務員的,就報了;還有的就是看到自己老板、領導或者周圍誰讀了什么專業,就讓自己孩子也報,非常隨意,這可是人生第一件大事。
自2020年開始,隨著張雪峰爆火,專業選擇被關注度越來越高,根本原因就是工作不好找了。從高考結束,就要開始為幾年后的就業努力。
這幾年,小鎮也看到過不少應屆畢業生的實習、校招簡歷,相比小鎮那會,現在的畢業生水平太高了,甚至可以說相當一部分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已經有了半年到一年的工作經驗,入職后幾乎沒有適應的過渡期,非常職業,根本不是網上所謂的“00后整頓職場”。
甚至就連清華部分專業的本科生,都在擔心就業。
時代的變化,就讓高考前后的人生變化更劇烈了。
奮斗多年的高考目標消失了,巨大的精神支柱突然抽離,很容易產生失落感;習慣的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也被打破了,以后不會再有統一的課表,生活節奏突然松弛,但松弛的背后,是暗藏的殺機,一旦松懈,幾年后就要花費幾倍的代價彌補。
高考之后就得自己尋找出路,要回答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答卷,還要從做題家向自我的決策者轉變,再也沒有系統的輔助,真正進入需要高度自主、自我管理、獨立決策、承擔責任的成人世界。
而接下來的人生節奏會非常快。
18歲之前的人生,就像30年那樣精彩,有太多值得回憶的過去,像是人生的半輩子;18歲之后,可能10年時間感覺只有兩三年而已,一眨眼就過去了,記憶點少了很多,偶爾回想過去,只是不斷的重復。
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高考之后,意味著父母陪伴的時間大大減少,從過去的朝夕相伴,到后面可能一年也只能見幾次,也終究會學會,自己遇到的問題,自己來解決,而不是像小時候那樣把一切難題交給父母。
相比時代的劇變,現在的大學教育嚴重脫節。知識的脫節是次要的,更關鍵的是,嚴重缺乏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教育,大學不僅要教授已知的知識,更應該在人生輔助系統關閉之后,幫助學生們重建屬于自己的人生操作系統。
但現在的高校教育顯然缺失,所謂的職業教育課,不過是完全不了解社會、沒有校外工作經驗的老師,按照自己的想象拼湊。就算聯系校外導師,人家也不會來講很多基礎性的常識,只會說行業相對深層次的。
這些常識性的教育,不能僅僅是大學的邊角料,而應該完整的融入整個四年教育, 從大一的社會認知,到大四的就業教學,一定要形成一體體系, 畢竟大多數人不會在校園就業。
這些教育包括:社會、職場是怎么回事,找工作要警惕哪些騙術,簽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五險一金是怎么回事,應該怎么租房,遇到勞動糾紛如何自我保護,甚至是離開校園后的三個月應該做什么等等,太多太多應該進行系統教育的,但完全沒有。
不能把一切推給家庭和學生個人。比如最近就有一件事,老家的親戚孩子大三,知道現在就業難,所以想著暑期加強實習,實習公司還表示可以給孩子繳納五險一金,來電話問到底要不要接受。
小鎮一聽就知道這家公司極壞,就是貪圖國家的應屆生就業補貼,絲毫不考慮學生未來。對學生來說,應屆生是非常關鍵的身份,不僅入職后公司可以拿到國家補貼和稅收減免,很多崗位也限定應屆生才有資格競爭,國家也會重點督辦應屆生就業情況,很多公司裁員的時候,為了獲得勞動部門的批準,就會選擇多招應屆生。
這對小鎮來說已經是常識了,但對老家的親戚以及周圍很多人而言,這仍然是不可知的秘聞。這位老家親戚之前也問過周圍不少人,大多數覺得給交五險一金是好事啊,覺得這家公司很正規,少數覺得無所謂。
這些東西,大學為什么不教?就應該 把社會系統教育作為所有學生必修的通識教育,還要出一套完整的教材,就像中學語文讀本或者十萬個為什么那樣,事無巨細的回答一切疑惑的問題。
所謂的專業知識,工作了以后有的是辦法學習,教會年輕人如何把握未知和不確定性,如何實現社會身份的轉變,才是大學應該做的。
但大學顯然做不到,畢竟這是一個高度封閉的小社會,大多數老師自己都沒啥社會經驗,對社會的認知非常淺薄,又如何教學生呢?
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其他文章推薦
如果喜歡,還請點贊、“在看”和關注吧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發現“大樹鄉談”
備用:大樹鄉談2022、大樹鄉談20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