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單依純的《李白》,我滿腦子都是“如何呢,又能怎?如何呢,又能怎?”
魔性又抓耳。
不過大家對于這首歌的態度很不一樣。
有些人很喜歡,有一些人則很討厭。
單依純真的“瘋”了嗎?
單依純,瘋了?
當單依純面對觀眾不停念出“如何呢?又能怎?”的時候,全場陷入沉寂。
李榮浩的《李白》已經徹底從自嘲小曲,變成國風電子混搭游戲的奇幻秀。
還配合著抽象舞步和迷幻唱腔,整個舞臺仿佛“二手月季”上身,從此“賽博詩仙”有了具象化。
改編一出,爭議炸鍋。
有人罵她“糟蹋經典”,有人批她“癲狂失序”。
有人覺得她是野生菌子吃多了。
有人懷疑她是在報復李榮浩當年在《好聲音》沒有給她轉身。
這里面最激動的就是丁太升。
他激動地說,單依純在舞臺上的念白部分,low到令他腳趾摳地,讓他從云端掉進菜市場。
但是也有人覺得這是重整音綜,是“反內卷戰歌”。
KPI完不成?
“如何呢?又能怎!”這個班大不了不上了。
加班到深夜?
“如何呢?又能怎!”反正打工人已經靈魂出竅。
不過,一想到這首歌的制作人是常石磊也就不奇怪了。
常石磊,AKA內娛神婆,什么歌到他手下,分分鐘變得神神叨叨。
單依純今年在《歌手》的作品全部由常石磊操刀,從第一期開始,就有一些常石磊烙印。
直到《李白》,實現完全體化。
有些人喜歡,有些人討厭?
有意思的是,年輕人對這首歌的態度非常分化。
有些人非常喜歡,對這首歌很上頭;有些人則是討厭的聽都不想聽,表演和唱法都是一股怪味。
更別提那些業內人士了。
這也不怪她。
因為這種音樂風格本身就很難讓大家都滿意。
這種風格被稱為“神婆風”。
它是一種比較實驗性,有很強戲劇張力的風格,是突破歌曲難度系數、“字正腔圓”唱腔所達到的自由狀態。
說簡單點,就是炫技。
同時,情感表達上也經常突出“病態”的感覺。
通過不協和音程制造痛苦感,或者用喘氣聲、哭腔強化“瀕臨崩潰”的戲劇性。
至于為什么有些人會不喜歡,原因也很簡單。
在大部分人眼里,一首歌好聽才是王道。
單依純的這首歌,和原版對比一下就知道,這不符合主流審美。
氣聲、嘶吼、扭曲音色,這種極端化的情感表現很難讓普通觀眾共情,只會覺得矯揉造作,裝神弄鬼。
她再改編十首《李白》,都不如唱一首《珠玉》或者是《永不失聯的愛》。
這背后也是社會情緒的折射,精準踩中了他們的情緒點。
在意義消解的時代,年輕人通過擁抱非常規藝術對抗虛無感。
而且這首歌中碎片化、情緒化的表達方式,精準匹配Z世代非線性思維特征,符合短視頻時代的情感傳達邏輯。
對于那些喜歡旋律完整性的觀眾而言,這場表演無異于二手玫瑰。
但對那些有態度、有風格的觀眾來說,簡直是天籟之音。
從心理學角度看,“神婆風”可以理解為原始儀式的當代投射。
對喜歡的年輕人來說,這種風格提供了難得的情緒宣泄出口,就像參加了一場"賽博驅魔儀式"。
而對排斥的人來說,則觸發了本能的文化防御機制。
因為這種"非理性"的表達方式挑戰了他們的秩序感。
更何況,單依純唱這首歌時的“擺爛”“你奈我何”,恰好就是00后對生活的真實寫照。
那種"愛咋咋地"的態度,似乎就是在替年輕人進行一場精神罷工。
畢竟她最開始就說過,來節目是因為開完演唱會想來“玩一玩”,結果節目組存心整事。
讓大家感覺到“單依純瘋了”,或許正是她和常石磊把《李白》改編成這樣的原因之一。
實驗的邊界
但是,“神婆風”會就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音樂風格掩蓋了歌手的個性。
就像這次,大家就說單依純成了常石磊的宿主。
常石磊風格強勢的確是事實,但歌手也并非是傀儡,因為演唱本身就是一種創作。
就像《水調歌頭》,同一句歌詞,鄧麗君的甜膩與王菲的疏離傳遞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觀。
歌手可以通過音色、語感、舞臺表演讓自己成為新的主人。
這次的《李白》就是如此。
雖然舞臺風格相比以前外放了一些,但也沒有完全放飛自我。
尤其是那段白眼已經要翻起來的rap,非常符合單依純“小品天后”的人設。
因為“神婆風”本身就有點神神叨叨,弱化舞臺形式能減少形式大于內容的爭議。
這也是為什么同樣有點神叨,大家能支持單依純,卻嘲諷華晨宇的原因。
華晨宇的舞臺風格高度外放。
舞臺表演常常伴隨嘶吼、痙攣式動作,有時還會有極端妝容,視覺沖擊超過了音樂本身,容易被解讀為“表演過度”。
而且,單依純在歌里融合了很多接地氣的東西。
大家都知道她是網癮少女,她就直接用歌詞展示。
開頭一個輔助,一個打野,不懂的人覺得這是小眾詞匯,low。
但懂的人,一下就明白她想表達什么。
李白有三重含義:詩人李白,李榮浩的歌曲《李白》,《王者榮耀》里的刺客李白。
三個李白融合在一起,就是告訴大家要敢于嘗試。
輔助也可以打野,李白也可以是刺客,人生區區3萬天,試試又能怎?
年輕人基本都打過王者,所以他們會支持單依純為藝術冒險。
但是華晨宇一向強調作品的概念性。
他很多歌曲的主題和歌詞都比較高深,再加上實驗性,歌曲的旋律記憶點比較弱,大家只會覺得他故作高深,為炫技而炫技。
更何況,她的唱法還是以抒情為基底的,大部分旋律也比較流暢,大家即便覺得怪,但不會否認她唱得好。
但華晨宇很多歌是完全反流行的。
音程不和諧音程,節奏又突變節奏,《癌》甚至完全都是無調性人聲,很難讓人覺得悅耳。
很多人覺得,不寫歌的歌手只是工具人。
誠然,相比創作型歌手,他們的確很難體現自我表達。
但雖然無法決定怎么寫,他們可以決定怎么唱。
用演唱進行二次創作,將制作人風格轉化為自我表達工具
?小伙伴們最近想看什么內容呀?你們的一鍵三連決定下期內容!
在評論區留下你最想看的主題,點贊TOP1的選題有機會被我們做成推文。
如果被選中了,我們還會給你送出一份神秘福利喲~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群
在這個連呼吸都自帶KPI的時代,我們打造了一個心靈療愈空間
在這里,盛放著現代人最稀缺的三樣東西:
允許脆弱的勇氣
暫停內耗的特權
柔軟共振的磁場
我們相信,力量從松綁開始~2025年女性力量元年,誠心邀請更多女性加入我們。
一群女朋友,創造向上的女性能量~
我們將會為大家鏈接冥想、瑜伽、自然、藝術、茶道、品香…豐盈我們的內心,疏解負面的情緒,提升能量磁場
- 歡迎關注少禾成長視頻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