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兆
本文約5900字,預計一盞茶時間閱讀完畢
商務君按:一直專注內容生產的出版品牌呦呦童,自去年開始發力自營渠道建設,15個月過去,其自營零售銷售額已突破3500萬元。作為內容生產方,呦呦童為何選擇自己做圖書零售?不同規模的出版機構該如何拓展自營渠道?為此,商務君采訪了呦呦童創始人陳彥。
對于圖書零售這件事,玩具書品牌“呦呦童”創始人陳彥一直有點猶豫。甚至在聊完之后,她仍然覺得“圖書零售這塊,輪不到我來指手畫腳”。
但同時,在行業發展遇到困難時,她又真心希望行業里那些因為失望而“躺平”的人,以及那些焦慮得看不到出路的人,能危中見機,積極行動起來。因此,陳彥最終同意接受采訪,她想把自己作為一個例子,呼喚更多同行一起義無反顧向前沖。
“我原本是內容生產方,也沒有零售的底子,但在不斷賣書的過程中,我漸漸摸索到一些心得,希望同行中一起并行那么多年的朋友,不要因為市場不如之前景氣,就放棄我們為之奮斗這么久的事業,愿同行們和我一起嘗試轉型。只要不斷嘗試,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把自己的好書賣出去!”
2017年年底,陳彥組建了編輯和設計團隊,開始進入玩具書市場。近年來,一直保持每年近百種新書投入市場;2018年,她打出了“呦呦童”品牌。品牌成立7年多,累計發貨碼洋已達10億元。()
作為內容生產方,從2018年到2024年年初,陳彥一直和出版社分工合作,她負責圖書內容的策劃和制作,出版社負責發行。但從2023年開始,她感受到渠道的快速變化逐漸給圖書銷售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書越來越難賣了,行業內很多人都在發愁,愁渠道流量貴、愁價格戰、愁達人傭金高、愁“劣幣驅逐良幣”……面對種種銷售困難,同行們越來越沒有信心,銷售更是沒有什么起色。
2024年年初,考慮到行業的變化趨勢,陳彥決定再次重點做圖書零售。之所以說“再次”,是因為她原本是擁有10余年發行經驗的“老發行”,初入行就從發行員做起,后還曾在一家全國知名少兒出版社任北京銷售中心總經理,主管線上圖書發行業務。
從2024年3月開始到今年6月,15個月的時間,呦呦童不斷嘗試從內容生產轉型為“內容生產+自營零售”,截至目前,自營零售銷售額突破3500萬元。
在采訪中,陳彥分享了呦呦童建設自營渠道的經驗,同時針對不同規模出版機構的自營建設,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以下為商務君與陳彥的對談內容,Q為商務君,A為陳彥)
從內容生產者轉型品牌零售一體化
Q:您做了6年童書策劃出版,怎么想到做自營零售的?
A:此前,我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團隊的內容生產上,畢竟我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上游,呦呦童的產品銷售主要依靠合作的出版社發行團隊。但在2023年,我發現市場越來越難做,即便給渠道折扣和優惠政策,也賣不上量,這讓我們的處境很尷尬。于是我和出版社商量,他們繼續做傳統發行市場,呦呦童做自營零售。畢竟,銷售渠道多多益善,如果有足夠多的自營店,一個腰部品種在自營店一年的長期銷量也能到三五千冊,能把首印量賣出來。而且,自營渠道在自己手里,自主性也更大一些。
當時,碰巧趕上我們做出一款爆品——《中國歷史大事記年表》(累計銷售突破200萬冊),借著這個產品的熱度,我們組建了銷售團隊,人員從1人變成了7人,呦呦童的品牌零售一體化道路算是正式開始了,我們也是“帶著干糧上戰場”的團隊了。
Q:可否具體說說,為了做自營零售,做了哪些工作?
A:零售探索初期主要集中在開店,開足夠多的店,從2024年3月開始到當年10月,我們在京東、天貓、拼多多、抖音等多個平臺陸續開店,目前呦呦童已有23家自營店鋪;今年也開通了抖音、小紅書、微信視頻號賬號,成立了新媒體團隊,嘗試自己做大量營銷視頻和投流工作等。此外,我們還自建了庫房,不過供應鏈這塊,始終是我們的短板,近期這塊業務將與專業渠道展開合作,畢竟,專業的事情還是要讓專業的人去做。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階段開始做零售,時機很合適。因為做自營店的首要條件是要有成規模的市場化品種,我們那時剛好完成了產品的基礎建設,有幾百個自有品種,所以這條路走起來還算順利。
Q:那具體說說,您的自營業務是怎么做起來的?
A:書能不能賣得動,取決于兩點:一是產品本身,二是流量。產品,就不多說了,市場化的產品是零售的基礎。我們重點討論流量,其實大家盯渠道,盯的就是流量。
流量是當下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把書在平臺和書店上架就能賣出去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市場上除了極少數像余華這樣自帶流量的作者的作品,絕大多數產品都需要流量的支持。問題是我們去哪找流量?完全靠平臺流量不現實,求人不如求己,只能自己想辦法打造流量。
Q:自己打造流量,需要做哪些工作?
A:拿我們今年年初的新品《中國國家地理文化百科》來說,這套書共8冊,定價118元,原本是個沒什么流量的產品,哪怕給渠道的發貨折扣非常低,還是賣不起來。見狀,我們就嘗試自己造流量。
剛開始銷售時,只在抖音平臺的自營店鋪賣、自己投流,沒有找達人,也沒有發給渠道,但開放了分銷。4個月的時間,這套書在抖音的銷量約2.4萬套,再加上我們自己在天貓和拼多多所有分銷店的銷量,4個月總銷量約4萬套。這個數字不算驚人。但爆品可遇不可求,主要還是要靠腰部產品支撐起銷售規模。
我們是先從自營開始“造流量”的,不管是找達人對接,還是拍視頻、投流,都以自營為主,自營渠道的銷量做起來了,才能引起渠道的關注和重視。此時再給渠道發貨,他們更容易配合推廣。
Q:請展開說說具體的做法。
A:在推廣方面,我們大概為《中國國家地理文化百科》拍了六七百條視頻。現在營銷在“卷”什么?就是在“卷”內容。隨便拍兩條視頻上傳,很難有效果,所以我們選擇投放海量視頻,不斷測試爆款模板。雖然我們目前無法達到拍攝小短劇的水平,但是仍然花費了大量的心思,扎實做好所有環節。像《中國國家地理文化百科》這樣的科普童書,視頻素材越真實,轉化率就越好。
而且,視頻素材還不能重復,抖音在視頻內容的重合度方面管理得非常嚴格,所以視頻內容的主要競爭力是創新。我們的做法是,最初先用基礎素材做一兩百條視頻,然后進行混改,這中間有很多竅門和方法,在抖音上都可以學會。能在抖音爆火的視頻一定有它自己的邏輯,只要有一條視頻爆了,那么我們每過一個月都會翻出來嘗試再用。
另一方面就是投流,這套書的投流費用占比,平均下來大概在50%,算是相對比較合理的比例。因為有些書為了賣火,投流費用甚至能占到70%~80%。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投流是沒有利潤的,只有分銷才可以獲取利潤。所以,我們一邊投流,一邊通過分銷獲取收益。呦呦童有近300家分銷商,雖然投流不盈利,但分銷時是有利潤的。我們自付的營銷費用,自然也由自己獲取收益,同時給分銷商留下利潤空間。分銷多數是現款,賬期多為1~2周。當然,如果對方是經由我們的經銷商成為分銷商的,我們也會多留出一些賬期,以此與更多分銷商展開合作。
出版機構自營業務占比多少合適?
Q:呦呦童的業務是純自營了。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出版機構也在重視自營業務,但大家對自營業務占比可能有不同意見。您怎么看?
A:自營業務的范圍比較廣,我們暫且把自營和渠道這兩種銷售模式用一件代發來進行區分。從出版機構自己庫房通過快遞發貨的都視為自營業務;入了渠道平臺的庫房的,都算作渠道,批銷也屬于渠道。
我們的自營現在主要包括三塊,一塊是出版機構自己在京東、當當、天貓開店;一塊是在抖音、微信視頻號、小紅書上,找達人帶貨或者出版機構自己拍視頻帶貨、做自播業務;還有一塊是分銷,分銷商通過一件代發銷售我們的產品。
我認為,對于一家傳統綜合出版機構而言,自營業務和渠道業務的銷售規模占比,最理想的狀態是5:5。但目前大多出版機構很難做到,渠道仍然占據銷售的主導地位。當然,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Q:為什么是5:5,依據是什么呢?
A:如果自營業務占比過高,出版機構可能就會過度依賴自營,比如注重私域的打造、對直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比如短視頻投流、增加運營團隊人員等。對部分出版機構來說,現金流壓力會比較大。
反過來說,如果渠道占比過高,就容易面臨利潤被平臺分傭稀釋(達人20%~30%+平臺8%~10%)的風險,出版機構有可能喪失定價權,易陷入價格戰。
如果做到5:5,那么一方面可以實現風險對沖——渠道保障基礎銷量(如首印量消化),自營保留高毛利空間(私域復購毛利可超60%);另一方面可以實現數據互補,渠道反哺用戶畫像(地域/偏好),指導自營精準選品。此外,還可以通過自營陣地(公眾號、社群)積累私域用戶,實現品牌沉淀,降低長期獲客成本。
5:5的本質是讓出版機構成為“知識供應鏈核心”,而非流量平臺的供貨商。
Q:不同體量的出版機構還是有所區別的吧?
A:當然。對于規模較小的出版機構,自營業務占比應該更高。因為現在民營經銷商越來越少,市場上新華渠道占主流,他們與大型出版機構捆綁得更加緊密,很多小型出版機構吃不到“大新華”的紅利,也無法承受新華系統的賬期。所以,一些一年也出不了多少產品的小型出版機構可能會放棄新華系統,主要做新零售。
當然,具體到重點單品,這個比例也是動態變化的,比如新品上市期需要快速起量,可以將新媒體渠道的占比調至70%;一些長銷品,處于長尾銷售期,也是利潤收割期,可以將自營占比調至70%。還可以始終保留40%的預算,不斷測試新的渠道(如視頻號小店、跨境電商)。
Q:為什么多數出版機構的自營業務做不起來?
A:因為這些出版機構的營銷與運營環節脫節。現在營銷已從出版價值鏈的末端環節升級為核心驅動力了,營銷與運營二者協同才能實現流量轉化。但現在仍然存在有些出版機構的發行還沒完成從“渠道發行”到“營銷發行”轉型的情況,導致他們面臨雙重能力缺失:既缺乏深諳用戶需求的內容開發團隊,也不具備持續生產優質營銷素材的資源儲備。
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產品進入銷售渠道后無人問津,出現大量滯銷的情況。雖然一些頭部大社能夠打通上下游環節,實現較好的運營,但對于大多數出版機構來說,基礎內容的二次創作,如制作視頻進行營銷推廣,都是難以完成的任務。
Q:單是投流這塊,很多出版機構就無法開展。
A:對,國有出版社的審批流程較長,而且對風險的容忍度也比較低。其實,這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從營銷發行的邏輯看,要先養只雞,然后養大下蛋,這才符合生長規律。但國有企業可能是從資產、投資保值增值的角度考慮,這樣的邏輯可能就變為先要看到蛋,才能同意養雞。這就成了一個怪圈。
不過,國有出版社可以嘗試分階段做這件事。
第一階段,先“以品帶效”,把有限的投流預算用于“品牌專區”(如抖音搜索品專),吸引用戶搜作者名/書名,為社辦賬號引流;或者通過內容引流,借助“作者訪談”“編輯幕后”等低成本人文內容,積累粉絲資產。現在很多有優質作者和品牌書的出版機構都這么干,與其給渠道引流,不如給自己的賬號或者店鋪引流。
第二階段可以采用“聯營代投”的方式。代投公司可以出錢,但人家也要選擇“蛋”多的地方。
第三階段是建立自有投流團隊,組建“投流小組”,主攻微信搜一搜、小紅書信息流等低競價流量。
單品推廣壓力越來越大、門檻越來越高
Q:具體到出版機構的單品推廣,您覺得存在哪些問題?
A:在流量營銷方面,單品的推廣壓力越來越大、門檻越來越高。要推廣一本書,核心在于對內容進行二次創作的能力,而這正是當前營銷工作的難點所在。出版機構的主要工作是編輯加工內容,而二次創作需要對產品有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制作視頻、發布“筆記”等。這不是簡單地制作幾條視頻或發幾篇“筆記”就能完成的,需要專業的團隊和資源。例如,有些內容方,能夠為單本書制作一二百條視頻,并通過投流實現低成本的高效轉化,但出版機構和經銷商普遍缺乏這樣的能力。曾有一家大中盤經銷商與出版機構合作某單品,折扣都談好了,中盤卻向出版機構索要上百條視頻,原因就在于他們作為非內容方,不具備二次創作的能力。
即使部分出版機構的營銷人員具備二次創作能力,還需要有后端團隊的支持,包括視頻制作、運營管理和銷售等環節,這是一個一體化的過程。
Q:除了出版機構自身原因,渠道也給出版機構帶來很多困擾。
A:渠道現在其實越來越傾向于高質量的投流產品。前兩年,一些二渠道經銷商在新媒體平臺上為大量低質的“口水書”投流,這些書成本只有10元,售價卻高達50元,投流費用占比高達60%、70%,退貨率能達到35%。但現在這種情況已基本結束,因為抖音等平臺的算法更加傾向于優質內容,對商品質量、退貨率和內容質量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然而,大多數出版機構和經銷商并沒有跟上平臺的腳步,無法提供內容好、價格優的產品。
對于平臺來說,不管投流費用占比多少,關鍵看出版機構或銷售機構自身的能力。如果能夠投入30%的資金進行投流,并且銷售情況良好,那就是自身能力強的體現。在這樣的環境下,優質內容加上精準運營成為唯一的出路。如果想要以較低的費用投流,就必須將視頻內容打造成優質內容,保證用戶拿到的產品真實可靠。
我想,出版機構不需要與平臺對抗,也不必糾結于部分經銷商過去的做法,而是應該研究平臺算法,迎合算法要求,通過優質內容的營銷,爭取在平臺上脫穎而出。
Q:您覺得不同規模的出版機構,在渠道建設和營銷方面,策略有何不同?
A:小型出版機構,因為規模小,開不了旗艦店,建設渠道時可能會優先考慮生存,需要快速回款。他們的核心渠道主要是拼多多,開店成本相較低,運營難度也不大,再把微信社群和小紅書業務做好;在內容投入上,可能更善于復用渠道素材。
對中型出版機構來說,他們的渠道目標可能更深耕垂類渠道,搶占細分市場,除了在渠道開店,還會做好小紅書、B站、知乎、豆瓣以及跟垂類抖音達人建聯帶貨。
對大型出版機構來說,渠道肯定是全域覆蓋,核心渠道主要是自零售、分銷和達人帶貨。
Q:今年下半年,在產品打造以及自營零售方面有什么新規劃?
A:我的身份主要還是作者,只不過是一個有推廣能力的作者,所以,在下游打通之后,下半年我要回歸上游。尤其是近日我們跟一家大型電商平臺建立了合作,他們能幫我們解決供應鏈問題,這樣我們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上游生產。
為了長遠的發展,下半年我們希望能與更多擁有少兒板塊的大社攜手,開展深度合作,實現雙方資源互補,不斷擴大呦呦童品牌的產品規模,合作共贏。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24年全國出版從業人員收入調查開啟!
去年你掙了多少錢?
歡迎掃碼參與不記名問卷調查!
分享、在看與點贊,商務君至少要擁有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