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子就是一家隱形的銀行,瘋狂賣車,就是迪子銀行的生命線。
你以為麥當勞是賣洋快餐的嗎?錯,麥當勞的主營業務是地產。
你以為比亞迪是賣汽車的嗎?錯,比亞迪實際上是開銀行的。
咱們普通老百姓分析問題,經常看山是山。
實際上在商業里,羊毛出在豬身上,掛羊頭賣狗肉,才是常態。
前一段長城老板魏建軍炮轟迪子,說迪子就是汽車界的恒大。
迪子的債務問題,上了熱搜。
迪子的債務高達5943億,負債率75%,嚇跑了不少老鄉。
實際拆解一下,迪子的負債大部分是經營性負債,欠銀行的錢很少,只占總負債的7%。
經營性負債就是應付賬款,就是迪子要給供應鏈企業的錢,這些錢雖然要還,但是沒有利息,而且因為迪子在供應鏈里很強勢,這個錢可以晚點還。
這個應付賬款,逐漸就發展成了迪鏈。
啥叫迪鏈?
就是迪子用自己的信用,給供應商開出一個電子欠條。
供應商可以拿著這個條到期收錢,也可以直接去銀行和迪子提前換成現金,提前換錢需要支付利息。
這是啥電子欠條啊,這不就是貸款嗎?
迪子表面上是造車,實際上依靠著供應鏈金融,依靠自家的信用,開了一家銀行。
迪子為啥不用借銀行的錢?銀行的錢要求多,利息高,銀行只喜歡錦上添花,從不喜歡雪中送炭。
比亞迪家業大,信用好,供應鏈長,那就把供應鏈當成它的無息銀行。
這本質就是,一分錢真金白銀都不用花,拿著供應商的錢借給供應商。
比如一家輪胎廠給迪子供貨1個億,這一個億貨進了迪子倉庫,迪子就給你開一張1億的電子欠條。
這個電子欠條,7個月之后,可以兌換1億現金,迪子就不用支付真金白銀,這個錢可以干其他事。
如果輪胎廠等不及,上游橡膠廠催款,怎么辦?
因為迪子信用好,這個錢不會跑路,輪胎廠可以用5%的貼現利息,從銀行換錢。也就是損失500萬,提前拿到9500萬。
實際上,很多供應商并不會直接兌現,這個資金就留在迪子內部滾雪球,越滾越大。
迪子就用這個錢開更多的廠,全球擴張,造更多的車,賣到全球,形成良性循環。
這個模式好不好,好得很,理想和小米能不能搞,不能搞。
迪子在產業鏈有高溢價,因為我銷量高規模大,一年賣500萬輛車,體量能調動整個供應鏈。
我們知道,做生意里,能壓別人的錢,是你企業強勢,產品好,這種地位可遇而不可求。
這個銀行模式的唯一命門,阿喀琉斯之踵,就是迪子必須要賣得好,銷量大,牢牢把持新能源一哥的地位。
銷量上去了,才能維持產業鏈中的話語權,才能當帶頭大哥,才能說一不二,才有信用。
一旦銷量停止增長,甚至下滑,會造成資金鏈斷裂,這是迪子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即便冒天下之大不韙,迪子也得硬著頭皮打價格戰,一條道走到黑。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千夫所指,都說要停戰了,為什么迪子又開始降價,把電動汽車的入門價拉到5萬。
迪子就是一家隱形的銀行,瘋狂賣車,就是迪子銀行的生命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