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上方藍色字體”洋柿子的讀書生活“,
關注我們,不錯過氏族首領的每一篇推送
今年高考業已落幕。理科生們一個個垂頭喪氣地走出考場,與此同時,還誕生了一個熱門梗:文科生也是醉了。
醉了,這個詞本來是網絡上的一個名詞,其實就是無語的意思。
為什么這屆的考生中文科生會醉了呢?
先來看考生的說法:大量的文言文讓考生很苦惱,本來課本上的知識就已經夠多了,可是現在還要結合宋朝史實分析現代人平等的觀念。
考試時間還剩下15分鐘才寫到18題。
看到此處,許多人頗感不解,文科考試難道不就是將背誦過的內容書寫出來嗎?
實則,諸多考生之所以選擇文科(如地理、歷史等科目),大多是由于數學與物理學習欠佳才選擇文科,認為文科全靠記憶,而在這之中,又以數學因素最為突出。
當年我同學中很多女同學就是這個想法,她們親口承認過的。而且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都認為文科很簡單,尤其是理科生,他們中相當多的一部分人到現在為止還認為你只要背、記就可以了,到了考場上就算你不知道怎樣答這道題,只要你能寫一大堆東西,即使是毫無相關的東西,也會得到一部分分數。
當時我就不知道怎樣回答他們,現在也不知道如何說服他們,畢竟只有拿出分數才說的話才有分量。
這只是以前的看法,還有一種看法就是認為文科考試中各科互相關聯程度不高。
例如歷史與地理,又如歷史和政治科目,以前的考試題目都是稍微有些關聯,如果說將某位名人的歷史事跡和他當時處的地理環境相結合的話,很多沒有走出校園的考生都會覺得難。
而歷史和政治科目相結合的題目還是比較多的。如果說將某位名人的歷史事跡和他當時處的地理環境相結合的話,很多沒有走出校園的考生都會覺得難。而歷史和政治科目相結合的題目還是比較多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趨勢?
錄取的文科生愈發“綜合”,即考查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側重于綜合素養與思維能力。
今年某省的文科綜合試卷,歷史部分不再僅僅局限于對歷史事件的簡單記憶,而是要求考生對歷史事件背后的文化、社會、政治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深入分析。這種趨勢無疑加大了考試的難度。
為什么要這樣做?
就是要拉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考試之中,基礎知識的考查不可或缺,拉開分數的題目亦為必需。不然,如何進行排名?學校又怎樣開展錄取工作呢?
這種趨勢也與現在的文科生就業環境有關系。
現在的就業對于文科生的要求一則是在數量少,二則是與學到的知識點關系不大。現在的智能化對于文科的沖擊強度是很大的,知識點在智能化面前已經不值得一提,可是想要有溫度的東西還是要有人來寫的,尤其是在創意方面。
知識點誰都可以花時間來記,創意可不是誰都能有的。思維誰都有,可是想要有深度的東西,就需要全面一些。
最后,選擇考試科目的時候還是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同時也要參考一下自己的特長。如果有自己明確的就業方向,也是可以作為選擇尺子的。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快分享給朋友們吧,大家一起讓認知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