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判中,往往遵循對等原則,你干啥我就干啥,這樣雙方都不吃虧,但如果某方做出“單方面”決定的時候,這往往就是陷阱,因為對方不會干對你有利的事情。據觀察者網6月8日的報道,俄烏近日在土耳其舉行了第2輪直接談判,并達成了部分共識,其中就包括交換戰俘與陣亡士兵的遺體。應該說,這本是一件好事,即便不能促成長期停火,好歹也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然而沒想到,移交工作并不順利。
按照俄國防部的說法,6月7日,運載1200名烏克蘭士兵遺體的車隊抵達了指定地點,另外還有4列各載1200名烏軍遺體的車隊也準備出發,然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烏克蘭方面無限期推遲了接收遺體和交換戰俘的時間”。也正是因為基輔政權“違反約定”,“沒有出現在交換地點”,俄方才不得已對外發表聲明,俄發言人扎哈羅娃就表示,不接受本國的陣亡士兵遺體,說明烏克蘭“正在對自己的人民實施種族滅絕”。
據悉,俄烏雙方與6月2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舉行了本年度第2輪直接談判,雙方約定交換“25歲以下的被俘士兵”,初步約定“至少各換1000人”,其中一方多少重傷員,對方也交換多少重傷員。大家可以看到,談到這里的時候,雙方都是遵循“對等原則”,大家都不吃虧,但俄方卻突然提出,愿意“單方面向烏方移交 6000 具烏方陣亡士兵遺體”,而烏方代表沒有過多考慮,隨即也就表示了同意,可能還認為占便宜了。
結果當俄羅斯將6000具烏方遺體分批運送到交換地點后,烏克蘭方面卻沒有人來接收,甚至按照俄方的說法,是“無限期”推遲接收遺體的時間。對此,烏克蘭戰俘待遇協調總部表示,俄烏就交換戰俘已經達成一致,但在交換陣亡士兵遺體的問題上,還沒有就“交換日期”取得共識,所以也就不方便接收,并非“無限期”推遲接收烏軍陣亡士兵,等于是對俄方的聲明予以了反駁。
因此在移交陣亡烏軍遺體的問題上,俄烏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面對俄方“單方面”移交烏軍士兵遺體,烏克蘭顯得“很為難”,否則接收自己士兵的遺體,有什么可拖延的?那么問題來了,烏克蘭為啥很為難?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俄軍事專家利托夫表示,基輔想通過拒絕接受陣亡士兵遺體,來表明“它不在乎這些協議”,也即不把俄烏第2輪談判的共識放在眼里。應該說,利托夫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阿根廷國際問題專家卡斯特謬內也表示,基輔就像一個“任性的孩子”,“其幼稚性已經達到了‘不遵守任何規則的程度’”。換言之,烏克蘭或以此表明,他對俄烏停火談判不感興趣,就算談出了共識,它也不會真的遵守。
其次,澤連斯基“缺錢”。利托夫表示,基輔之所以拒絕接收陣亡士兵的遺體,是為了避免向士兵的家屬“支付賠償金”,因為一旦確認完每名陣亡士兵的身份,就要發放撫恤金,“沒有遺體,就沒有錢,死者家屬就得不到賠償”。有人可能覺得,烏政府再缺錢,總不至于連6000名士兵的撫恤金也發不出吧?但別忘了,一旦形成機制,那發放的撫恤金可就多了,所以一開始就選擇“拒收”。
最后,基輔方面可能意識到,這或許會暴露烏軍的真實戰損情況。一旦接受俄方單方面移交陣亡烏軍士兵的遺體,那么后續也要接收,畢竟自家士兵的尸體都不要,活著的士兵會怎么想?而一旦形成一個慣例,那么外界就能從俄方移交的烏軍遺體數量,來判斷烏軍的真實戰損情況,那么基輔政權就無法掩蓋戰場的損失了。所以,咱們認為,這可能才是基輔方面在接收遺體時感到為難的最重要原因。
應該說,這輪俄烏談判中,烏方代表被俄羅斯給擺了一道,莫名其妙就答應了俄方“單方面”移交遺體的提議。現在如果接收,一來今后也必須接收;二來要持續發放撫恤金;三來可能暴露真實戰損;如果不接收,俄羅斯就開始宣傳了,說烏克蘭無意和談,談了和沒談一樣,力主俄烏停火的特朗普會怎么想?會不會怪罪澤連斯基?此外,烏克蘭軍屬、前線士兵又會怎么看?所以,現在烏克蘭是左右為難。
這也說明,談判桌和戰場是一樣一樣的,沒有白占的便宜,如果對方“單方面讓利”,那你就要注意了,這可能不是餡餅,而是陷阱,事實證明,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