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當年為了回城上大學,他傷害了一個淳樸善良的農村女子
趙玉祥是一位老知青,他曾在山西省臨汾地區的一個小山村插隊落戶生活了十年。插隊落戶期間,他喜歡上了一個淳樸善良的農村女子,后來因為回城上大學,兩個人無奈分手。因為這件事,趙玉祥老師愧疚了大半輩子,至今他還覺得對不起那個叫武春蘭的女子。
有關趙玉祥老師的這段情感往事,還要從他到山西農村插隊落戶當知青說起。
1968年12月下旬,北京的天氣已經很寒冷,那天吃過早飯,十七歲的趙玉祥穿著厚厚的棉衣,背著簡單的行囊,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了火車站,他們即將踏上前往山西省臨汾農村插隊落戶的艱苦征程。
當時車站廣場和站臺上都擠滿了前來送行的親人,因為趙玉祥的父親當時還在接受組織審查,只有趙玉祥的母親、姐姐和姑姑前來為他送行。揮淚告別親人,汽笛一聲長鳴,火車緩緩啟動,趙玉祥望著窗外朝他揮手的母親和姐姐,心里一陣酸楚,眼淚不由自主地模糊了雙眼。因為家庭問題,他無緣兵團和農場,只能前往偏遠農村插隊落戶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火車一路顛簸,穿越華北平原,進入黃土高原。當趙玉祥踏上山西臨汾這片土地時,眼前是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坡和低矮破舊的土窯洞,與他之前生活的北京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幾十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到一個叫武家坡的小山村,趙玉祥與另外八名知青分在了武家坡二隊,大家臨時分散開借住在老鄉家中。
圖片來源網絡
趙玉祥被安排在社員武長鎖家借住,他和武長鎖家的大小子武東明一起住在東窯里。武長鎖家有四口人,三孔窯洞,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武長鎖家兩個娃,大的是男娃,叫武東明,當年十六歲,沒讀過書,兩年前就參加生產勞動了。小的是女娃,叫武春蘭,當年十三歲。武春蘭性格開朗活潑,雖然也沒進過學堂,但一雙大眼睛透著機靈勁兒,還會唱信天游。
初到武家坡,趙玉祥對這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挑水、打柴、干農活,每一樣都讓他手忙腳亂。一天,他挑著水桶去村里的水井打水,一不小心就把水桶掉進了水井里。望著黑洞洞的井口,趙玉祥頓時慌了神,把水桶掉進了水井里,他咋跟武大叔家交代呀。
當時武長鎖和武東明去塬上打柴了,家里只有武嬸(武長鎖的婆姨)和武春蘭。武春蘭看趙玉祥不好意思了,就寬慰他說:“哥,不怕,我和你一起去打撈水桶。”武春蘭說完,跑到鄰居家借來三齒錨鉤,拿上一根麻繩,就跟著趙玉祥一起往隊里的水井走去。
別看武春蘭小小的年紀,面對這樣的情況卻鎮定自若。她熟練地操作著錨鉤,不費多大力氣,就幫趙玉祥把水桶從水井里打撈上來。看著臉上冒著熱氣卻笑容燦爛的武春蘭,趙玉祥心中滿是感激,他頓時對這個十三歲的小女子刮目相看。
從那以后,趙玉祥對武春蘭多了一份好感和關愛。晚飯后,在昏暗的油燈下,趙玉祥主動教武東明和武春蘭兄妹倆識字認字,給他們講北京城里的故事。武東明學得很認真,一筆一劃地跟著寫;武春蘭則活潑好動,一邊學一邊問,時不時還冒出一些天真的想法,弄的趙玉祥都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在這個溫暖的窯洞里,趙玉祥漸漸找到了家的感覺,和武長鎖一家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
第二年夏天,隊里為知青打了新窯,成立了知青點。知青們都搬到知青點一起吃住了,趙玉祥也離開了武長鎖家。雖然離開了那個住了大半年的院落,但他和武長鎖一家的情誼并沒有因此中斷。武東明和武春蘭經常到知青點來串門,跟著趙玉祥學文化,有時還給趙玉祥送一些好吃的。
不知不覺中,時間就到了1973年,那年秋后,廠礦企業開始在插隊知青中優先招工招干。這原本是知青們離開農村、改變命運的好機會,可趙玉祥卻因為家庭問題,一次次與機會失之交臂。看著身邊的知青們都陸續招工進城,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奈和失落。武春蘭總是在他最失落的時候,默默地來到知青點,給他送來一些好吃的,幫他洗衣服做飯,陪他聊天解悶。
圖片來源網絡
一晃就到了1977年春天,武家坡二隊就剩下趙玉祥一名北京知青了,當時趙玉祥的心情有多糟糕有多失落,旁人是無法理解的。好在有武春蘭的陪伴,趙玉祥心里才不那么孤獨那么失落了。當時武春蘭也從那個十三歲的小女孩長成了二十二歲的大女子。在當時的農村,像她這么大的女子早就結婚生娃了,可武春蘭卻還沒定下親事。漸漸地,村子里開始有了閑話,說趙玉祥和武春蘭在搞戀愛,還有各種難聽的風言風語傳得沸沸揚揚。
面對這些流言蜚語,趙玉祥感到很難受很尷尬,而武春蘭卻毫不在意,依然陪伴在趙玉祥身邊,她對趙玉祥的照顧有增無減。兩人的關系在這風言風語中,似乎也變得更加微妙。武春蘭還做了一雙布鞋,親手給趙玉祥穿在了腳上。在外人眼里,武春蘭已經是趙玉祥的婆姨了。
1978年初秋,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趙玉祥考上了北京林學院。整個武家坡都沸騰了,鄉親們紛紛前來祝賀,為這個在武家坡生活了十年的北京知青感到高興。然而,武長鎖一家人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趙玉祥和武春蘭戀愛的事情早已在村里傳得人盡皆知,如今趙玉祥要回北京上學了,武春蘭以后可咋辦呀?
就在趙玉祥準備動身回北京的時候,意外發生了。武春蘭突然跑到村東陡峭的懸崖上,縱身跳到了泄洪溝底。當武東明把她背回家時,她已經不省人事了。武春蘭的嫂子情緒激動,死死纏住趙玉祥不讓他走,非要他娶武春蘭。
好在大隊書記及時出面做工作,武春蘭的父母雖然心中難過,但也明事理,沒有為難趙玉祥。帶著滿心的愧疚和不安,趙玉祥離開了他插隊落戶生活了十年的武家坡,回到了北京,邁進了高校的大門。
趙玉祥離開武家坡不久,武春蘭就嫁給了一隊的光棍郭二孬(他的大名叫郭二成)。郭二孬雖然長相不賴,人還算勤快,可他家里的條件并不好,父親是個病秧子,母親也有點不精明,家里就兩孔破舊的土窯,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離開武家坡后,趙玉祥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在北京林學院完成學業,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也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每當夜深人靜時,他的思緒總會不由自主地飄向山西那個叫武家坡的小山村,想起那個曾經幫他打撈水桶、在油燈下認真學習的武春蘭,他心里就很難受,總覺得對不住武春蘭。后來趙玉祥雖然在經濟上給予了武春蘭很多幫助,但這份愧疚卻始終無法釋懷,他總覺得自己傷害了一個淳樸善良的農村女子。
今年端午節前夕,趙玉祥和兩名男同學重返第二故鄉看望鄉親們,也在果園見到了忙著給果園松土追肥的武春蘭和郭二孬,武春蘭雖然對他很熱情,一直拉著他的手哥長哥短說個不停,可趙玉祥還是覺得對不住淳樸善良的武春蘭,這份愧疚和虧欠他還是難以釋懷。
圖片來源網絡
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帶走了青春年華,卻帶不走那段刻骨銘心的青春記憶。黃土高坡上的土窯洞和蜿蜒的山路,還有那純真的笑容,都成了趙玉祥心中永遠無法磨滅的印記。他對武春蘭的那份愧疚和歉意,也成了他一生都難以解開的心結。
作者:草根作家(感謝粉絲“京晉此生”老師提供素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