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在清朝末年,中國社會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改變,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古老的華夏大地開始與外界產生密切的聯系。
京城,這座古老而繁華的帝都,也在這時代浪潮中逐漸發生著變化。
百年前的京城是什么模樣呢?這時恰好有一名清朝人用相機記錄了那些年的場景,使得我們百年后仍然得以窺見那時候的場景和風俗,一同感受那時候的生活百態,體察百姓的日常生活。今天,就讓我們用一組照片來走進北京。
眾所周知,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在這些時光里,我們有著許多杰出且亮眼的“代表作”,儒法道各種學派,四大發明和藥到病除的西醫等等,外國人都會忍不住感嘆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如今,在我國百姓的心中除了相信科學,大家也會相信些許玄學,小時候大人會帶著小孩子算命起名,長大了結婚要挑選黃道吉日。
在照片中,只見展示了清朝一個算命館的場景,只見算命師傅坐在中間,戴著帽子,正在和右邊男子說話,他的身旁坐著兩名清朝打扮的男人,留著長辮子,穿著長袍,身后的墻壁上貼著大大的“命相”。
在我國的傳統習俗中,一個人的一生里紅事和白事都是大事情,年輕時結婚要大操大辦,熱熱鬧鬧,人老了去世也要鑼鼓喧天,送其最后一程,這種習俗展現了我國社會的人情味和百姓之間的互幫互助。
在照片中,只見在村莊里似乎有人去世,村里的村民都在給其送行,隊伍非常長,前面的人拿著棋子,一邊撒著紙錢,年輕的人則在后面抬著棺槨,大家都低著頭,看起來非常悲傷,似乎在默哀。
在清朝末年,我國正是最為貧窮的時候,國門緊閉,不求開放,國際上都開始了工業革命,我們還處于農耕文明。
甚至,在耕地上我們都要落后于他人,人家可能已經用儀器開始了集約化生產,我們還在使用鋤頭和老黃牛,不僅十分勞累,產量也較低。
在照片中,只見在農村一戶人擁有一塊土地,土地似乎剛剛被開荒,沒有種任何的作物,兩個農民戴著草帽似乎在耕地,一人拉著老黃牛,另一人則在推著犁,在太陽的暴曬下,大家都已經很疲憊。
在晚清時期,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非常大,有的人從出生就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的人則因為祖輩是地主家的工人,導致世世代代都難以逃脫長工的命運。
正如駱駝祥子的生活,有人每天坐著黃包車出行,有人則拉車一輩子也未曾買得起一輛黃包車,可見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是多么艱難。
在照片中,只見在一個大宅院外,家中的主人正要出行,兩個人前后抬著一輛轎子,抬著主人一起出行,另一個人則穿著華麗,衣服質量上乘,正坐在黃包車上,看起來非常悠閑,家里的管家則打著雨傘,站在臺階上目送大家。
在上世紀百姓的生活中,日常生活可謂是非常不便利,想要買東西要走很遠,才能去到集市,想要理發,要么就自己在家剪頭發,要么就只能等理發的師傅來到村里讓人幫忙剪發。
當時的剪發手藝和發型也不像現在這般講究,頭發只要稍微修剪一下,發型大家也是留著統一的長辮,剪起來又快又好。
在照片中,只見兩名理發師傅來到了百姓的家里,他們自己帶著剪刀和盆等工具,看起來非常專業,一個給男人理發,另一個則給女人理發,倆人分工,干活非常快,他們還會給客人圍上毛巾,防止碎發扎到皮膚,非常細心。
隨著列強的入侵,我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巨變,清朝的統治變得岌岌可危,我國更是賠償了很多的巨款。
這些巨款清政府將其均攤到百姓的頭上,他們給百姓算上了巨額的稅收,導致大家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在如此重壓之下,不僅是大人,家里的小孩也被叫出來補貼家用。在照片中,只見幾個小孩挑著扁擔,拿著籃筐,正湊在一起擺攤,最小的小孩還沒有籃筐高,他們穿著破舊的衣服,帽子舊得包漿,可見生活的貧苦。
在百年前的清朝,有人因為國家沉重的稅收導致生活只能艱難維持,有人出生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有人還趁機發起了國難財。
在清朝,那些富商們最經常去的就是酒館青樓,請人吃飯應酬要去,自己想要聽女子唱歌跳舞和聊天了也要去。
在照片中,只見兩名富商正在一邊吃飯,一邊談著生意,還特意請了三位青樓女子來作陪,他們只需要搖搖扇子,甚至吃飯都不用自己動手,女子將菜夾好喂到他們嘴邊,可謂是非常悠閑。
眾所周知,古代人結婚非常早,普遍年齡十幾歲自己還是個孩子就早早的結婚了,甚至還有童養媳的存在,從小就去男方的家里照顧男方。
這種情況在皇宮里也同樣存在,很多的女子小小年齡就參加宮里的選秀,選中了這一輩子雖然能享受奢華的生活,但也失去了自由。
在照片中,只見一名妃子正坐在床榻上,穿著傳統的清朝服飾,頭發被扎成幾個發包,化著成熟的胭脂,女子長得非常美麗,但年齡看上去卻非常小,身邊還有兩個宮女正在服侍女子,一個在扎頭發,一個在給她按摩。
在那個大家普遍貧窮的年代,列強的入侵導致我國的農業受到損害,許多的百姓不得不去尋找另外的出路。
這個時候,會一門手藝的重要性便被凸顯了出來,做飯好吃的已經去街頭支起了小攤,會手工活的人也去幫人干起了活,起碼能謀得一份生計。
在照片中,只見一個木匠穿著樸素的棉襖,帶著帽子,正坐在街頭勞作著,手中的手工活不停,看起來非常認真,然而即便男人每天都很辛苦的工作,收入還是不高,甚至這個職業被他人所小瞧。
雖然清朝的經濟比較落后,但在后期百姓們迫于生計的壓力,社會上出現了各種職業,為了謀求生路,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當時還有修腳師這個職業,師傅們走街串巷的給客人們修腳,賺的錢不算多,但也能勉強糊口,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職業已經成為了歷史。
在照片中,只見一個修腳師正在客人家中給人修腳,客人坐在小馬扎上抬起一只腳,師傅則半蹲著將客人的腳放在自己的腿上,細致的給客人修著腳,窗臺上還趴著一個男人在認真的看著,整個場景一副其樂融融的模樣。
在我國的歷史中,人們將職業分為三六九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人們默認的信條,因此大家都非常重視讀書。
讀書好的人都會去參加科舉,而參加科舉就能成功的入仕,進而為朝廷奉獻自己的力量,甚至整個家族也會因此而騰飛。
實際上,科舉考試不僅很難管理還非常嚴。在照片中,只見一個男人正在科舉的考場上,正當別人做題的時候,他卻在圍墻里探頭出來,也正是這個原因男人直接被取消了考試資格,當時的科舉一連考好幾天,考生的吃喝拉撒都在那一個小小的格子間里。
雖然清朝時候大家的生活很貧窮,但只要樂觀的看待生活,偶爾也能發現生活中的一些小確幸。
可能是鄉里鄉親坐在一起聊天吃飯,或者是家人之間互相的鼓勵和安慰,這些都能讓人們在疲憊的生活中短暫的喘口氣。
在照片中,只見一群工人似乎剛剛工作完湊在一起,一起開著玩笑聊天,有人打著赤膊,脖子上圍著毛巾,有人衣服敞開著,只為了涼快涼快,本該是吃飯的時間,面前的桌上卻只有零星幾個菜,可見生活的不易。
在晚清時期,受到外來經濟的沖擊,國家經濟結構發生變化,還負擔著沉重的賦稅,大家的生活可謂是非常苦。
城市和農村地區都出現了饑荒的現象,有些百姓被活活餓死,有的人則被逼無奈走上了乞討的道路。
在照片中,只見一個小男孩穿著破爛的衣服,一般的身子漏在外面,沒有遮擋,頭發也變得很長,男孩手中捧著一個大碗,似乎在祈求著過路的好心人能給他一些事物或者錢財。
男孩的表情寫滿了祈求,殊不知在這個年代大家都是自身難保,所以他的碗仍然很空,沒有人施舍給他。
回首百年前,這些歷史也許已經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正因為有這些照片,我們得以窺見那些年生活的真面目,感受那時候百姓生活的艱難與辛酸,以史明鑒的同時,也能讓我們更為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