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6年,Diva回歸。蔡依林新專《PLEASURE》拉開序幕,上線12小時銷量突破100000。
這一次,蔡依林擔當專輯制作人,參與了大部分的詞曲創作。「PLEASURE」是她無意間在一部紀錄片中發現的議題。「我好像從來沒有停下來問過自己我喜歡什么?」帶著這樣的好奇和追問,她開始翻閱心理學等書籍、回顧寫進日記里的陰影與躲藏,尋找來源于自我內心的答案。
她在「七宗罪」里看見了日常軌跡和自我的投射,找回了人性中缺失的平衡,在當代語境下還原著人們美麗而脆弱的本能。自我松綁、坦然接納的過程中,學會更平和地面對一切雜音,也更聽懂自己。
「不為誰的凝視而定義」是蔡依林持續了很久的宣言,這一站,她的女性主義敘事來到了「PLEASURE」。欲望化為赤蛇纏繞美杜莎桂冠,而她決定拿回「愉悅」的配得感和掌控權。
同名先行曲《PLEASURE》,開頭響起,就給人一種想關燈、想喝點、想原地跳舞的沖動。融合了Techno和House的音場在明暗中起伏、沉溺,也重現了Rave文化里代表的自由與群體聯結。簡潔但層次豐富的編曲設計和戲劇性、力量感十足的尾聲化為最令人信服的懸念。
她身穿Han Kj?benhavn2025春夏系列禮服化為愉悅之母,深U衣襟與凌厲的肩部設計構筑著黑暗女王的強大氣場,神秘線條鋪陳了神殿中的預謀。MV中蔡依林一人分飾六角,展示了六套不同造型。命運之輪轉動,在直視本我的過程中,用藝術化語言解構著濾鏡之下「欲望」的底色。
新專輯目前只發布了一首歌,但「改了34個版本的編曲」和專輯簡介里藏匿的關鍵詞實在太誘人了,一邊單曲循環一邊迫不及待等它完整釋出。
也等待著蔡依林要揭露和創造的第15個有晴有陰,不完美但絕對真實生動的新宇宙。
1999年,蔡依林發布首支單曲《和世界做鄰居》,宣告追夢之路的啟程,同時也為她的首張專輯《1019》開場——10是依林的諧音,19是她當時的年紀。
隨人氣一起到來的還有對她實力、風格、外貌的多重攻擊。那時元氣滿滿唱著「don't stop never give up」的女孩變成了被鎖進櫥窗里的娃娃,被隨意指點和擺弄。她拼命減肥、練舞,想讓自己變得更強。
2003年她身披盔甲攜《騎士精神》歸來。這首歌是她對那些刺耳聲音的反擊,粉絲名「騎士」也由此而來。轉型之作《看我72變》里,除了R&B、Hip-hop、Funk等多元曲風的嘗試與不斷精進的舞蹈實力,造型上也做出顛覆和突破。她用這張專輯讓大家看見了蔡依林可觸達的更多可能。
專輯中有首相對冷門的歌《馬甲上的繩索》,由蔡依林本人作詞,也是她當下的自傳——快要幻滅的微笑、虛假的蝶衣……牽絆住她的一切她都明白,她想解開繩索,為自己而活。
《看我72變》的雙生之作《城堡》和充滿冒險精神的《野蠻游戲》先后誕生——這兩張專輯囊括了電子音樂、異域風情、英式搖滾與中國風等更豐富的音樂元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造型引領了亞裔辣妹風潮。
2006年封神專之一《舞娘》發布,她將體操融入到舞蹈中,憑借這張專輯她獲得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一年后的《特務J》打造了音樂微電影三部曲,酷颯皮衣造型掀起新一波時尚風潮。她用飛天動作和無重力彩帶鋼管舞再次挑戰極限。「地才」、「體操選手」等帶著戲謔、吐槽的標簽隨之涌來,但她依然相信努力就會成功。
《花蝴蝶》延續著角色扮演的概念形式,包裹了自我人格覺醒的雛形和更飽滿的靈魂形態,《大丈夫》、《花蝴蝶》中的舞蹈難度再次升級。對于蔡依林本人來說,這是另一個轉折點,她開始認真思考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
2010年攜《Myself》歸來的蔡依林在《美人計》里展示了折手舞,同時帶來了做到極致的歐陸舞曲《玩愛之徒》和意識超前的《黑發尤物》,這是在很多人眼里被低估的一張專輯。從這一刻開始「Myself」的輪廓愈發清晰,而她接下來的作品又從更高維度彰顯了個性、勇氣、誠意、野心和審美。
《MUSE》找到了流行和藝術的平衡點,她用兼具先鋒感和普適性的演繹詮釋了自尊與自我身份認同等話題。在「大藝術家」的框架下,戳破一切虛假的偽裝,重塑更深的內涵與啟示。
就算被綁住也拒絕棒棒糖的《PLAY》以一種玩味姿態揭示了逐漸失真的社會萬象。PLAY是玩,是劇本,是表演,同名主打歌中她以模擬人生的形式諷刺了紙醉金迷失去底線的名利場、意圖不明的健身房、文青的迷戀與偽裝。
誰有罪?誰又是審判者?神專《UGLY BEAUTY》直截了當地觸碰著每個人心底的暗影,甩脫社會規訓和標準,在鼓吹著「善」和「美」的時代,尋回了「真」的必要。這張專輯從「惡」出發,重新審視內在情緒里存在的對立面。只有認清現實和自我,我們才能真正與ta們和解。
跳出規范主義,拒絕自嗨式作秀,重設舞臺價值——這就是Diva的使命。她用自己的方式唱出了多數人想說卻不敢說的話,喚醒了還在裝睡的部分群體,也為沒被看見和不被理解的少數派發聲。
有人說《我》這首歌的名字應該叫《蔡依林》,但那是曾經的蔡依林。
2013Myself世界巡回演唱會上,歌聲響起,她含著淚,眼里充斥著孤獨、迷茫與閃躲。
這一路走來,蔡依林身邊總有荊棘環繞。而今再唱起這首歌,她更多了堅定和自信,帶著女王降臨的氣場,閃閃發光。在她超脫時代的表達里,我們也一遍遍找回那個不被別人定義存在、值得所有獎賞的「我」。
關于愛情,早在2004年的《乖貓》中她就唱出了「我不是你養的貓」這種霸氣十足的歌詞,面對敷衍的關系她瀟灑說著「我不要」。
《花蝴蝶》也褪下原本略帶貶義的外殼,宣揚著穿衣自由,用一種「豁出去,站出來,敢一點」的方式重新定義了做自己。
《大藝術家》從頭到尾都在吶喊著「wake up」,一掌掀翻渣男的假面,叫醒自我催眠的戀愛腦。
與安室奈美惠合作的《I'm Not Yours》迸發出了強大的女性力量,用再清醒不過的歌詞替換附屬品的代號,她們讓每個女性更加確信「我可以統治我的世界」。
《第二性》擺脫了傳統性別束縛,用「0」象征著拾回自我主體性后女性擁有的無限可能,鼓勵她們保持自己的獨特,不要遺失本我,肆意綻放。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玫瑰少年」不得不張開身上的刺去抵擋異樣目光的掃射。但接下來,一定也會等來在陽光下美麗盛開的結尾。
《愛無赦》深化了平權意識,號召大家逃離老掉牙的牢籠;改編自真人真事的《不一樣又怎樣》用浪漫刻骨的故事描繪了一段特別又尋常的關系;《迷幻》則撥開迷幻,證明了愛可以擁有的每種絢爛色彩。
任何人在任何場域都有成為少數派的可能。但就像蔡依林在獲獎感言里說過的那樣——「 你一定要記得選擇你自己,支持你自己。」
完整、透徹地接納自己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
UGLY BEAUTY巡演上,蔡依林用一句話回應了所有質疑——「這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怪美的》告訴我們如何坦然面對外界洶涌而來的「惡」,但當我們認可了自身的強大美好時,更難的是把視線從別人轉向自己,正視內心存在著的每一片褶皺。
作為《UGLY BEAUTY》的開場曲,《惡之必要》打破了每個人在外界努力維護的光鮮亮麗,放出心里的野獸。也正因為直面了這種「惡」,我們才更想朝有光的地方走去。
《消極掰》寫出了生活卡關時只想擺爛躺平的OS。在那些不爽情緒快要爆炸時,你可以允許自己逃避、允許自己躺會兒。然后就讓負能量一筆勾銷吧,抓緊時間再次起跑。
《紅衣女孩》和《你也有今天》里,蔡依林化身「惡女」將報復心演繹得淋漓盡致。「花蝴蝶變女王蜂,綿羊學會反捕」,受過的傷害本就不該被言不由衷的祝福和體諒粉飾,我們可以選擇全力反擊,也可以選擇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UGLY BEAUTY》袒露了「惡」的內核,《PLEASURE》則把錨點放在以「罪」為名的禁錮和壓抑不得生長的欲望。這些與我們共生共存卻被刻意回避的話題接連擺上臺面,而她用這些被丟棄的碎片拼回一個完整且自由的靈魂。
另一張預告片中,蔡依林身著BENT KAHINA未來感鏤空皮裙,玉蛇纏身,風起云涌。內心已經堆滿沾染欲望的蘋果,愉悅樂園宣告即將開場。
撰文:Chris
圖源:微博@蔡依林 @蔡依林工作室 @蔡依林官方后援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