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北京奕斯偉計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奕斯偉計算”)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由中信證券及中信建投國際擔任保薦人。
這是京東方前掌門人王東升二次“創業”孵化出的又一個項目。此前同為王東升主導的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遞表上交所,并于2025年4月2日更新了最新一版的招股說明書及首輪問詢函的回復。
有意思的是,雖然奕斯偉計算與奕斯偉材料的行業并不相同,但兩者上市時的狀態卻非常相似,這背后或許也反映了王東升的一些偏好。
三年累計收入逾57億元 凈虧損超43億元
提到奕斯偉很難繞過王東升。王東升于1993年創立京東方并擔任董事長,之后領導京東方成長為了全球半導體顯示領域的領軍企業,被業界譽為“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之父”。
2020年2月,奕斯偉集團重組創立,已經卸任京東方董事長的王東升被選舉出任董事長一職,開始二次創業。
公開資料顯示,奕斯偉集團是一家集成電路領域產品和服務提供商,核心業務包括智能化解決方案、硅材料、生態鏈開發等板塊。
其中,奕斯偉計算專注的領域則是智能化。招股說明書顯示,目前奕斯偉計算采用新一代RISC-V計算架構,主要針對智能終端和具身智能兩大核心應用場景提供解決方案。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奕斯偉計算是2024年為止中國RISC-V主控量產解決方案數量最多的提供商,以及按2024年相關收入計,是中國最大的RISC-V全定制解決方案提供商。
圖源:奕斯偉計算招股書說明書
與其“兄弟”公司奕斯偉材料相似的是,奕斯偉計算至今也尚未實現盈利,且虧損趨勢未明顯改善。
2022年到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奕斯偉計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00億元、17.52億元及20.25億元,年內虧損分別為15.70億元、18.37億元及15.47億元,經調整凈虧損12.63億元、17.05億元及14.40億元,3年累計凈虧損達44億元,盈利能力堪憂。
經營持續虧損,奕斯偉計算的造血能力自然欠缺。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4.31億元、-12.51億元及-7.81億元,累計流出資金約34.6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奕斯偉計算持續虧損的同時,公司的近三年營收卻沒有較大的增長。
奕斯偉計算解釋道,一方面有市場需求因為宏觀環境變化而減少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公司主動實施了以價換量的市場戰略以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技術路線仍處相對早期階段,未來仍需高額投入來實現
對于虧損問題,奕斯偉計算在招股書中稱,“智能終端和具身智能解決方案行業的特點是前期投入大及產品開發周期長,這對我們運營初期實現盈利構成挑戰。我們在往績記錄期間產生凈虧損,主要歸因于研發需要大量前期投資,規模經濟效應尚未完全釋放,市場動態導致財務業績波動,銷售成本和運營開支變動等。”
這不得不提到奕斯偉獨特的底層技術架構問題。目前主流解決方案計算架構包括x86、ARM及RISC-V三種。其中,x86和ARM技術及架構在市場上存在的時間更長,更為成熟,并受益于廣泛的采用率、成熟的生態系統以及開發者和行業的大力支持。相比之下,RISC-V架構雖然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標準等潛在優勢,但仍處于開發和采用的相對早期階段,技術路線競爭激烈。
這給公司帶來的沉重的研發壓力,報告期內,奕斯偉計算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4.40億元、14.45億元及13.37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72%、82.5%、66%。截至2024年末,奕斯偉計算擁有1262名全職研發員工,占公司員工總數的71.1%。
而此次上市,奕斯偉計算也正是為了這件事而來。招股書披露,此次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繼續開發、迭代新的智能終端解決方案,增強軟硬件技術平臺能力,以及潛在的戰略并購、擴大全球化商業網絡等等。
圖源:奕斯偉計算招股說明書
不過,對于其中的風險,奕斯偉計算也坦言,“無法確保未來市場會充分采用我們的智能解決方案(尤其是我們的RISC-V架構)來推動我們的增長,亦無法確保行業發展及我們RISC-V架構的市場接受度將朝著有利于我們的方向發展”。
作為一個處于相對早期階段的結構,如何讓市場廣泛接受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一些后續的“降本”都是建立在市場普遍應用后的規模效應上。這也與上文提到的公司主動實施以價換量的市場戰略相呼應。
在營收降低的同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受到這個戰略的強烈影響。從2022年到2024年,奕斯偉計算的毛利率分別為25.9%、 15.4%、17.7%。
奕斯偉材料在問詢回復函中這樣說道,“根據國內外友商的發展歷程,行業新進入者通常需承擔4-6年的虧損期”,其所在的半導體行業本身便是相對成熟的行業,那么對于方興未艾的智能化行業來說,奕斯偉計算又要承擔多久的虧損期呢?
客戶和供應商都高度集中,或降低對上下游控制
另外,目前奕斯偉計算的客戶集中度極高。
報告期內,奕斯偉計算來自五大客戶的總收入分別為17.75億元、15.89億元及17.92億元,分別占各年收入的88.7%、90.7%及88.5%。其中,來自最大客戶——客戶A的收入分別為15.78億元、14.38億元及15.55億元,分別占收入的78.9%、82.1%及76.8%。
不過,在奕斯偉看來,這反而對公司發展有益處。公司認為與燈塔客戶的深度合作有助于樹立標桿,開發出成熟的做法和最佳實踐經驗。
不過似乎奕斯偉對于其他主要客戶的控制力就弱很多。
據招股書披露,2022年以及2023年奕斯偉計算的第二大客戶——客戶B同時也為其同期最大供應商A,期間公司對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0.76億元及0.73億元,分別占收入的3.8%及4.1%。
但到了2024年,客戶B/供應商A卻突然退出了奕斯偉計算的前五大客戶名單。這一年,奕斯偉計算對客戶B/供應商A的銷售收入僅0.23億元,同比大幅減少68.49%。
圖源:奕斯偉招股說明書
另外,奕斯偉計算的供應商也高度集中。
報告期內,奕斯偉計算向五大供應商采購的總額分別為11.01億元、9.55億元以及9.44億元,分別占采購總額的47.2%、44.5%以及44.5%;同期,公司向最大供應商采購的金額分別為3.60億元、2.66億元以及2.91億元,分別占當年采購額的15.4%、12.4%以及13.7%。
然而,據招股書披露,奕斯偉計算“不自行制造處理硬件,而是依賴有限數量的合作伙伴提供服務”,這或許是出于“降本”的考量,但過高的供應商集中度也集中了風險,這使得奕斯偉計算對質量、制造產量、開發、改進和交貨時間表的控制受到削弱。
作為王東升的另一個創業項目,基于其過往成功經驗,市場對于奕斯偉計算的態度還是相對樂觀;不過應當注意,目前公司仍處于相對早期階段,盈利能力、競爭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都需要時間來進一步驗證。(《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