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ol
資料來源| 公開數據、公開資料
本文1500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
剛剛,*ST金剛(300093.SZ)發布公告,公司已與產業投資人歐昊集團簽署重整投資協議。
根據協議,歐昊集團將以4.96元/股的價格參與重整,出資金額不低于2.68億元且不高于4.02億元,受讓金剛光伏轉增股票數量不低于5400萬股且不高于8100萬股。
此次重整計劃草案力爭在2025年12月31日前執行完畢,若重整失敗,公司將面臨被宣告破產清算的風險。
金剛光伏的前身為豫金剛石,原本從事人造鉆石和特種玻璃業務。
2021年,公司看到光伏行業發展向好,遂進軍光伏電池和組件領域,試圖實現業務轉型。
然而,公司前腳剛踏入光伏行業,后腳便迎來行業的周期下行,導致后續幾年連續虧損。
2019 - 2023年,公司凈利潤分別虧損0.88億元、1.31億元、2.02億元、2.69億元、3.6億元,虧損幅度逐年擴大。
進入2024年,公司經營狀況并未改善,全年凈利潤虧損高達7.95億元,同比下降119.61% 。
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金剛光伏負債合計超過29億元,但總資產僅不到28.4億元,已處于資不抵債狀態。
到了2024年末,公司每股凈資產為 - 3.68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34%。
同時,公司還面臨諸多訴訟糾紛。
2024年,金剛光伏及其子公司新增訴訟、仲裁案件數十起,其中涉案最高金額超1.4億元,最近一個月新增案件11起,均作為被告,涉及金額1318.6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49.82%,其多個違規行為也引來證監會的持續監管。
此外,金剛光伏高層變動頻繁,管理人員不穩定,進一步影響了公司的正常運營和發展戰略的實施。在業績持續下滑、債務纏身、官司不斷以及內部管理動蕩等多重困境下,金剛光伏不得不尋求重整,以避免破產清算的命運。
金剛光伏的困境并非個例,而是當前光伏行業整體困境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全球光伏產業發展迅速,中國更是成為全球光伏組件的主要生產國。
據不完全統計,到2024年底中國光伏組件投產產能將達到1264.35GW,但全球總需求只有500GW左右,產能嚴重過剩 。
由于終端需求恢復增速不及預期,2024年光伏組件開始持續累庫,上半年末光伏組件的庫存約為60GW,硅片也處于持續去庫存狀態,截至7月底累積庫存約有26.4GW。產能過剩導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價格大幅下滑。
2024年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硅片價格下滑超40%,電池片、組件價格下滑超15%,多環節價格擊破成本線,組件開標價格基本在0.7元/W至0.8元/W。
價格下跌使得企業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已經披露2024年半年報預報的主產業鏈企業中,大多數處于凈利潤虧損狀態,且二季度多數企業預期虧損加劇。
為了應對產能過剩問題,政府和行業協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4年11月20日,工信部發布新政策,提高光伏新增產能的能耗標準,預計大概20%左右已有產能可能無法開工。
同時,政府將光伏產業出口退稅率從13%降低到9%,促進行業出清。行業協會和企業也在呼吁配額以及自律減產,目標是把行業開工率降到50%以下。
不過,瑞銀證券電力及新能源分析師嚴亦舒表示,整個行業經過多年技術擴散,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實質性出清可能要到2026 - 2027年。
從需求側來看,國內電網消納能力存在瓶頸,電力市場化下電價風險也影響光伏裝機的內部收益率水平;歐洲庫存高企,2025年可能仍以消化庫存為主;美國需求雖強,但受電網并網和高壓變壓器等元器件短缺影響,實際裝機量增速受限。
此次*ST金剛引入歐昊集團進行重整,是其自救的重要舉措。
但在光伏行業整體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即便重整成功,金剛光伏未來仍面臨諸多挑戰,而光伏行業的出清也還需要時間來完成,后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