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最新發聲
近日,任正非在采訪中回應了大眾關心的一些熱點話題,言語之間滿是“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的自信。
圖源:人民日報
對于外部封鎖打壓,遇到很多困難的情況,任正非表示,“不去想困難,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
這些問題中,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昇騰芯片被“警告”使用風險,對此,任正非謙虛的回應,“中國做芯片的公司很多,許多都做得不錯,華為是其中一家。美國是夸大了華為的成績,華為還沒有這么厲害。要努力做才能達到他們的評價。”
可見,任正非對于困難都是迎難而上,不抱怨不畏難,只管不斷嘗試解決困難,不斷創新和發展自身實力,并以謙虛的心態堅持努力,不停追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外部封鎖打壓和華為的不斷創新,涌現了許多夸贊認同華為的聲音,任正非直言壓力很大,“說我們好,我們壓力也很大。罵我們一點,我們會更清醒一點。我們做的是商品,人們使用就會有批評,這是正常的。我們允許人家罵。只要講真話,即使是批評,我們也支持。贊聲與罵聲,都不要在意,而要在乎自己能不能做好。把自己做好,就沒有問題。”
同時,任正非還強調,“說我們好的還是太多了,大家更多要去理解搞理論研究的人,他們曲高和寡,老百姓不了解,而且他們要幾十年、上百年才看得見貢獻。”
可見,任正非雖然坦然面對外界的各種聲音,但是更希望聽到真實的反饋,以便于不斷進步和改善,甚至覺得夸華為的太多了,并且建議公眾多關注和理解搞理論研究的,因為理論研究是國家的未來。
不過,基礎研究需要漫長的研究周期,且不一定能在當下有產出和回報,這與企業追求效益和利潤的目標是有所沖突的,因此,任正非提到了華為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我們一年1800億投入研發,大概有600億是做基礎理論研究,不考核。1200億左右投入產品研發,投入是要考核的。沒有理論就沒有突破,我們就趕不上美國。”
顯然,這是一種長期主義,而這一點,在華為的“黃大年茶思屋”平臺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任正非提到,“華為做了一個黃大年茶思屋非盈利的網絡平臺,免費讓大家查閱世界的科技信息。同時,對基礎研究開放喇叭口,和各大院校合作。這些都是戰略性投入,不考核的。基礎理論這一塊,我們內部建立一個機制,什么時候能做出來不知道,對科學家也不做要求。”
不難看出,任正非對于理論研究和技術投入十分看重,理論和技術才能不斷促進創新發展。
說到技術,任正非對近年來熱門的人工智能也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人工智能也許是人類社會最后一次技術革命,當然可能還有能源的核聚變。”
最后,任正非再次強調了芯片的問題,“芯片問題其實沒必要擔心,用疊加和集群等方法,計算結果上與最先進水平是相當的。軟件方面,將來是千百種開源軟件滿足整個社會需要。”
總的來說,任正非以實干精神應對挑戰,堅持長期主義推動基礎研究,不斷深耕技術,直面用戶需求,體現了華為“做好自己”的理念。
華為:做好自己
說到“做好自己”,華為的“自己”可謂是布局全面——
就ICT基礎設施方面,華為的通信設備在全球5G市占率達31%,涵蓋無線基站、光傳輸、路由器等產品,服務運營商及政企客戶。
圖源:微博
其核心算力體系由昇騰AI芯片集群、鯤鵬服務器及歐拉操作系統等構成,形成了高性能算力底座,可分布式存儲系統支持企業級數據中心。
華為在ICT基礎設施方面的積累已然形成了較深的護城河,但是由于芯片封鎖的存在,國際化阻力顯著,讓人期待任正非說的用疊加和集群等方法趕上最先進水平是如何的。
就終端業務方面,主要分為智能手機、智能穿戴和PC設備——
在智能手機板塊,華為主要分為Mate系列的商務旗艦,集成玄武架構、衛星通信及紅楓影像系統;Pura系列的影像旗艦,主打可變光圈與風馳閃拍技術;nova系列面向年輕群體,搭載鴻蒙5.0及北斗雙模衛星通信。
圖源:微博
在智能穿戴板塊,華為WATCH 5系列支持eSIM獨立通信與醫療級健康監測;WATCH FIT 4 Pro集成北斗三維定位,運動軌跡誤差≤3米。
圖源:微博
在PC設備板塊,華為MateBook Fold非凡大師采用折疊屏設計,適配鴻蒙多終端協同。
圖源:微博
不難看出,華為終端業務的多端協同能力、影像技術等都已經做到了行業前列,但或許面臨著高端芯片產能受限,折疊屏成本控制壓力大的挑戰,需要不斷優化供應鏈。
就云計算與軟件生態方面,華為云的中國市場份額第二,提供云主機、存儲及盤古大模型服務,而鴻蒙系統則覆蓋手機、車機、手表等設備,支持分布式任務調度及百萬級設備互聯。
圖源:證券時報
雖然華為在云計算領域已經達到了國內市場份額第二,但是在公有云領域落后阿里云,AI大模型商業化落地需加速,增長潛力大但需要突破頭部廠商壓制。
就數字能源方面,華為有著光儲系統來聚焦光伏逆變器與智能儲能方案,助力清潔能源基地建設;也在電動出行方面布局了充電網絡基礎設施,推動光儲充一體化技術。
圖源:微博
數字能源對于華為而言可以說是公眾認知度最低的產業了,又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同質化,所以即使華為的技術成熟度較高,依舊面臨著較大挑戰。
就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方面,華為的鴻蒙智行布局了問界/智界等車型,可謂是布局豐富,此外,華為還提供自動駕駛芯片、智能座艙及電驅系統,構建開放生態。
圖源: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的鴻蒙智行在2024年交付43萬輛實現盈利,技術復用性強,但車企合作模式遭質疑,小米等新勢力不斷分食增量市場,華為的壓力不小。
就芯片和基礎研究方面,華為的昇騰芯片中,昇騰910D采用Chiplet技術,FP16算力達800 TFLOPS,成本降低40%,可以說是技術實力強悍,難怪遭到了國外的封鎖抵抗。
圖源:微博
而對于芯片和基礎研究,需要較長的轉化周期,得不斷進行戰略性投入才行,而這也正是任正非的長期主義所在。
總體而言,華為華為以ICT為根基、終端為觸手、云計算和車輛為增量的布局具有前瞻性,但需在供應鏈韌性、生態融合等部分突破現有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華為不斷布局的同時,各種輿論從未間斷——
其一,是智能駕駛安全爭議。高管余承東被拍到行車中“閉目養神”,并暗示司機可“打盹”,引發公眾對華為智駕技術安全性的質疑,一時間引起了極大的熱議。
圖源:微博
其二,是公關輿論爭議。余承東與小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爆發口水戰,雷軍引用“莫言名言”翻車事件持續發酵,引起公眾對雙方的議論和互撕。
圖源:微博
其三,產品定價爭議。Pura X折疊手機以7499元起售價發布,因不符合余承東此前“全國人民買得起”的宣傳預期,引發消費者強烈不滿,華為罕見關閉評論區以應對輿情失控。
圖源:微博
以上幾點可見,華為在布局發展的過程中除了技術的壓力,還有用戶的聲音,面對這些聲音,期待華為如任正非所說“罵我們一點,我們會更清醒一點”,真正直面用戶需求,不斷發展。
作者 | 唐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