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媒報道丨光影里的石油魂——孤島采油廠“東方紅·石油情”故事匯側記
光影里的石油魂
——孤島采油廠“東方紅·石油情”故事匯側記
↑ 2025年6月4日 《勝利日報》三版倒頭條 ↑
光影里的石油魂
——孤島采油廠“東方紅·石油情”故事匯側記
2025年6月4日
特約記者 李超君
“57年前,當工業油流從渤二井噴涌而出時,為孤島油田的誕生掀開了嶄新的一頁……”白發蒼蒼的“老石油”輕撫著渤二井雕塑,身旁的孫女從他濕潤的眼眶里,讀懂了那份融入血脈的石油情懷。這個動人的開篇,拉開了孤島采油廠“東方紅·石油情”故事匯的序幕。
近年來,孤島采油廠秉持“優良傳統不丟、奮斗精神不減、高效開發不變”的理念,通過創新形式讓石油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這場別開生面的故事匯,正是他們探索優良傳統教育新路徑的生動實踐。
01
喚醒記憶
“故事比道理更打動人,讓身邊人講述身邊事,就更容易溫暖人心、產生共鳴。”在孤島油田開發建設57周年之際,黨群工作部(工會、團委)主管王立勤帶隊策劃了這場故事匯。
他們深入基層挖掘創作的10個故事,每一個都是基層實踐的真實展現,每一個都承載著石油石化優良傳統的時代印記。
故事匯現場,銀幕影像與舞臺表演編織形成的光影畫卷吸引著干部員工,精彩的敘事手法讓大家沉浸其中,《上揚三十六計》里“老石油”用忠誠計算產量的執著,《向新而行 智引未來》里對智能油田新視界的擘畫……這些故事圍繞安全生產、創新創效、人才成長、綠色低碳等主題,通過情景劇、評書、快板等形式,深情講述了孤島好傳統、好作風、好風范,以“小切口”展示大道理,讓觀眾時而熱淚盈眶,時而掌聲雷動。
“太震撼了!”觀眾王蕊感嘆:“原來我們日常工作中的點滴,都能折射出這么深刻的精神力量。”
02
臺前幕后
為了呈現最佳效果,采油廠精心策劃并成立了故事匯運行小組,小組邀請有朗誦、表演等特長的員工共同協作,兵分多路深入各個基層單位創作故事題材、指導情景表演。
“老石油”包青海帶著年輕人反復打磨劇本:“我們要讓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讓真實的故事更有感染力。”
參與故事匯運行的每一名員工都熱情十足,一心想著如何通過舞臺呈現,把本單位的精神風貌、特色做法傳遞出去。他們有的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排練,有的為講好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深入現場數次調研采訪。在他們看來,參加故事匯的創作和展演本身就是一次受教育的過程,是孤島石油人好傳統、好作風的生動體現。”
最終,10個極具典型性、引領性和示范性的故事,在故事匯上進行展演,熱情詮釋了石油人的好傳統。
03
精神回響
注聚技術服務中心王丹丹是為數不多的,既是創作者又是參演者的人員。她扮演聚合物、采出水等角色,生動講述了注聚泵站如何通過貫徹環保理念、節能減排技術、資源循環利用設計等方式,實現原油采出時的“油不落地、氣不上天、水不外排”。
梳理這些生產流程時,她感受到心中涌動著一股力量。王丹丹激動地說:“是攻堅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直在給予我力量,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匯聚成了孤島油田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故事匯結束后,其影響仍在持續發酵。黨群工作部(工會、團委)精心制作的專題微信公眾號點擊量迅速突破數千,許多一線員工自發在班組會上分享觀后感。
“這種教育方式就像春雨,潤物無聲。”黨群工作部(工會、團委)主任陳圓圓表示。采油廠將繼續創新形式,讓石油人的好傳統好作風在講故事、聽故事、傳故事的過程中生生不息,讓廣大干部員工深刻體會到“東方紅·石油情”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充分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干事創業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